为什么所有人都听周赫煊指挥?
一方面是国人对洋人同仇敌忾,另一方面是因为利益同盟。
天津总商会想要染指电车电灯业务,天津市党部想要借机扩大影响力,天津市政府想要增加电车公司的报效费(税收),天津老百姓想要维持电车原价,天津各行业工会想要逼迫电车公司让步(降低铜元兑换的手续费)……
只能说,比利时人创办的电车公司,已经成为全天津人民的公敌。这家公司的吃相太难看了,联合着各国租界,不给中国人留活路。
当初褚玉璞执掌天津的时候,就被本地商会撺掇着怼了一次电车公司,可惜当时没有成功而已。
但周龙光不明白这些,在他看来,周赫煊随便说句话,整个天津都听周赫煊号令,而把他这个天津市长当成透明的空气。
张继也被周龙光的描述给吓倒了,再也不敢轻视周赫煊,已经把周赫煊当成杜月笙式的人物,而且还是个全面升级版杜月笙。他皱眉道:“先别轻举妄动,我去拜访周明诚看看,希望他能够高抬贵手吧。”
“我陪你去。”周龙光说。
两人连忙跑去三乐堂拜访周赫煊,到达目的地时,张继仔细整理衣襟,对佣人说:“请转告周先生,鄙人中央政府特派专员张继,有事冒昧造访。”
片刻之后,佣人开门道:“两位先生请进!”
张继来到会客厅,郑重抱拳说:“周先生,好久不见。”
周赫煊完全无视周龙光,笑呵呵地对张继说:“恭喜张先生高升。”
“嘿,我高升个什么?劳碌命而已!”张继苦笑摆手。
常凯申下野那会儿,张继被任命为立法院长,这职位属于中央几大长老之一。可张继知道常凯申肯定会重新上台,他坚决不肯接受立法院长之职。
果然,等常凯申再次复出,对张继的“忠诚”行为青睐有加,任命张继担任西京筹委会委员长——迁都洛阳的总负责人。
周赫煊问道:“张先生怎么不在洛阳,反而做了什么特派专员?”
张继苦笑道:“我这趟北上,是准备去洛阳开会的。结果就被抓了壮丁,让我顺道来天津处理电车涨价风波。周先生,我对天津的情况不熟,你可一定要帮忙啊。”
周赫煊打哈哈敷衍道:“我就一个穷书生,哪里帮得上张先生的忙?”
张继说:“帮得上的,周先生是天津名士,天津各界多少得给几分面子。如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急需欧美列强的支持,不能再出意外了。周先生,你可要以大局为重啊!”
周赫煊笑道:“张先生,这事你不用管,很快就会解决的,我保证不给中央政府添乱。”
“真的?”张继半信半疑。
“我以人格担保,前提是张先生不要干涉此事。”周赫煊说。
张继眉头紧皱,他只是顺道来天津而已,马上就要赶往洛阳开会,根本没时间瞎耗。左思右想,张继说道:“既然周先生胸有成竹,那我就不再插手了。”
“别啊!”周龙光突然插嘴大叫,他生怕张继甩手不管,周赫煊又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最后还得他这个天津市长来背锅。
周赫煊没好气地说:“周市长,别大呼小叫的,你安安心心看好戏就是。”
“你……岂有此理!”周龙光感觉太憋屈了,他堂堂的天津市长,可在天津却没人把他当回事,居然被人随意呵斥。
张继见此情形,也对周龙光鄙视不已,认为这家伙是个窝囊废。
张继虽然人品不行,心胸狭窄又喜欢记仇,甚至用下三滥手段攻击政敌,但却是个敢于担事的人物,他打心眼儿里看不起周龙光这种怂货。
当下张继不再理会周龙光,而是对周赫煊说:“周先生,你不去洛阳参加国难会议吗?”
周赫煊笑道:“这种国家大事,我一介白身就不掺和了。”
“周先生,你学问高明,应该去的。陈寅恪、马寅初等学问家,届时也会到洛阳开会。”张继郑重地抱拳说,“我以西京筹委会委员长的身份,再次向周先生发出邀请,希望周先生能够出席洛阳国难会议!共商救国救灾大计!”
周赫煊想了想说:“那就去吧。”
第四百六十七章 无计可施
天津电车电灯公司的大股东虽然是比利时财团,但公司办事处却设在意租界——天津意租界,是意大利在海外唯一的租界。
电车公司在天津有董事会,华人董事和洋人董事各三位。清朝时候,华董都是由直隶总督选派,比如首任华董分别为海关道、天津道和天津知府。北洋时期,电车公司的华董由直隶省长委派,到国民政府时则改为天津市长委派。
然而,这些华董只拥有建议权,说白了就是摆在那儿好看的花瓶。
公司负责人以前叫华务主任,现在一般称为总经理。
大清早,总经理范本克坐车来到意租界三马路,却发现游行学生比他还早。那些游行者举着标语横幅,高喊着各种口号,不时还有路人加入进来:
“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电灯电车经营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