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之文豪崛起_王梓钧【完结】(695)

  胡适愤怒之下,立即给蔡元培和林语堂写信,坚决撇清一切关系。说他没看到犯人被虐待,还有人冒充他写了一封控诉信,那封信也是伪造的。

  紧接着,胡适又给报社写信,坚决否认监狱里的犯人被虐待,说那封揭露黑幕的英文信也是伪造的。

  这还不算完,胡适干脆又写了一篇文章登报,在诉说自己的民权理念后,又称民权同盟被一二人所操控利用。那“一二人”实际上暗指孙夫人和杨杏佛,这个就闹得有限过分了,相当于跟上海那边划清政治界限。

  于是乎,民权同盟总部那边召集开会,投票讨论是否要开除胡适。

  搞得轰轰烈烈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才一两个月,现在就已经成为大笑话。国党都还没亲自动手呢,组织内部就已经自行分裂,一大批偏右的民主人士都打算退出同盟。

  直至3月7日,热河被日本人全部占领,全国人民义愤填膺,一致谴责常凯申和张学良的丧权辱国。

  张学良这次铁了心要抗日,但却得到如此结果,他也感到心灰意冷了。面对糟糕的舆论和局势,张学良在热河沦陷的当天就致电中央,表示引咎辞职,随后通电下野。

  当然,下野是假的。

  军队仍旧掌控在张学良的心腹手中,等他跑去欧洲旅游一趟回来,一切都是照旧。

  由于张学良突然下野走人,北平政局还是混乱了几天。王卓然趁机乱中行事,把几个监狱里的地下党给放出来,居然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

  第五百三十五章 叛徒,也是烈士

  三月中旬,春光明媚。

  轿车在周公馆门口停下,张学良透过车窗往外看了一眼,对随行秘书潘文育说:“帮我送拜帖进去。”

  潘文育快步而行,按响了三乐堂的门铃。

  不到片刻,铁门大开,轿车载着张学良驶入花园。

  管家崔慧茀笑着出来迎接:“汉公,快请进!”

  张学良看到崔慧茀,突然惊讶道:“你是溥仪的大管家,叫……叫……”

  崔慧茀笑道:“汉公记性真好,我叫崔慧茀。”

  “对对对。”张学良瞬间想起来了,“上次我见溥仪的时候,你们姐妹都住在张园。”

  崔慧茀不想多提以前的事,只笑道:“汉公里面请吧,周先生扫榻以待。”

  “唉。”张学良叹了口气,他是真没脸再见周赫煊。

  “九一八事变”已经成老黄历了,现在又添了新账,热河的抗战打得是一塌糊涂。

  最可气的是张学良他老爸的拜把子兄弟,热河省的土皇帝汤玉麟。这家伙为了保存实力,居然带着三万士兵不战而逃,以至于张学良制定的防线成了摆设。

  汤玉麟本人更是被128个日本骑兵追赶,一路就跟撵兔子似的,热河的省会承德就这么稀里糊涂的丢了。

  一百多个日本骑兵攻陷热河省会?

  这种事情简直不可想象。

  所以张学良必须下野,因为他是北方的主事者,否则难平天下悠悠之口。

  张学良突然间呼吸急促,他的鸦片瘾又犯了。自从东三省沦陷以后,张学良又复吸鸦片,再加上酒色的摧残,此时的少帅面容枯槁,如同行尸走肉。

  缓缓走进周家的会客厅,张学良见周赫煊正坐在沙发上看书,他打起精神抱拳说:“明诚,好久不见!”

  “汉帅怎么有空到我这儿来了?”周赫煊起身寒暄,“请坐吧。”

  张学良说:“我还是希望,明诚能称我为六帅。”

  “汉帅”和“六帅”,一字之差,却代表着亲疏远近,只有很早就追随张学良的心腹才能这样喊。

  周赫煊对此无所谓,他跟张学良置气也没毛用,发泄一些心中不满就可以了。他问道:“六帅来找我,所为何事?”

  “叙叙旧而已。”张学良说,“我已经辞去一切军政职务,现在只是普通的中国公民,所以到处走动走动。”

  周赫煊冷笑道:“你这是把一大堆烂摊子放着不管,只图自己逍遥快活啊。”

  “我能有什么办法。”张学良无奈道,“热河是汤玉麟的地盘,他为了保存实力,连自己的地盘都丢下不顾了。谁又能想得到?”

  后世许多史学家分析,说张学良在热河之战又犯了大意的毛病,认为关东军的胃口没那么大,所以没有把全部主力都调派到前线。

  这种说法有失偏颇,调集大军的程序很复杂,张学良如果要搞全军总动员,首先他的财力就撑不住,而且也需要充足的时间。张学良尽可能地调派十多万人应敌,这已经算是短期内的极限了,如果战局陷入僵持阶段,张学良应该还能继续抽调部队支援。

  但问题是,汤玉麟部下的投敌,再加上汤玉麟本人不战而逃,把张学良的后续计划全部打乱。

  整个长城防线,现在就是个漏洞百出的大筛子。

  周赫煊也不想再埋怨张学良,因为于事无补,他问道:“六帅下野之后,准备去哪里?”

  张学良说:“中央党部安排我去欧洲考察,过些日子就动身。我今天前来,就是想拜托明诚帮忙,还请千万不要推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