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早晚的事。”周赫煊笑着指向地球仪上的菲律宾,“你看这里,美国总统罗斯福,已经为英国和日本设下圈套了。”
张学良和潘文育都凑过来,对着地球仪左看右看,却什么也看不出来。
张学良费解道:“罗斯福的圈套在哪里?”
周赫煊解释说:“四个月前,美国国会通过‘海尔—哈维斯—加亭独立法案’,允许菲律宾独立,这件事你知道吗?”
“不太了解。”张学良纳闷地说,“菲律宾就算独立,又关日本和英国什么事?”
周赫煊笑道:“美国允许菲律宾独立,看似是美国由于经济危机影响,无法再顾及海外殖民地。但这可能吗?好不容易弄到手里的地盘,美国人舍得放弃?在我看来,这就是罗斯福在长远布局,引日本和英国上套。”
张学良越听越晕:“你再仔细说说。”
周赫煊道:“美国人此举,等于宣布撤出东南亚,对外宣传严守孤立主义。日本军方本来就有南进策略,现在没了美国人阻拦,他们的野心会更加膨胀。一旦抓住机会,日本必然出兵东南亚,趁机夺取英国的地盘。”
“美国为什么要让日本和英国打起来?”张学良不解道。
周赫煊笑着说:“因为有好处啊。现在列强都被经济危机影响,日本人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最直接,那就是发动战争。只要发动战争,军工厂就能运转,工人就能就业,老百姓就能当兵,军费可以从中国抢。德国希特勒的想法差不多,都是用发动战争来解决经济危机。而美国呢,你觉得美国会怎么做?”
张学良说:“罗斯福在实行新政,美国应该想通过改变经济政策来走出困境。”
“世界上什么生意最赚钱?”周赫煊又问。
张学良想了想说:“不太清楚。”
周赫煊笑道:“当然是发战争财!有十多年前的欧战做榜样,罗斯福肯定想再来一次。让日本跟中国人打,让欧洲大混战,然后美国站在背后卖武器、卖石油。等该赚的钱赚得差不多了,欧亚各国都打烂了,美国人就能以救世主的姿态站出来收拾残局。到时候,美国就是世界第一,所有国家都得看它的脸色!”
张学良目瞪口呆地说:“罗斯福应该没想那么远吧。”
周赫煊说:“我跟他聊过,罗斯福是个很会算计的人。就算现在没这样想,到时候也会这样做。”
“如果真是这样,那中国该怎么办?”张学良问道。
周赫煊笑道:“很简单,拿出一切力量抗战,撑到美国出来主持大局那天。”
张学良稀奇道:“你觉得美国会帮中国?”
周赫煊说:“刚开始的时候,美国会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最大帮凶。他们会对日本出售各种战略资源,解决国内的供求矛盾,钞票大把大把的赚。至于日本利用这些资源侵略中国,美国是肯定懒得管的。日本想要维持战争消耗,就必须攻占东南亚掠夺资源,从而和英法两国冲突。欧洲再打起来,那就是世界大战的节奏。而日本在太平洋崛起,是美国不愿看到的,罗斯福最后肯定要对日本动手,中国自然而然成为美国的盟友。未来的局势,就这么简单。美国必胜,所以中国也必胜,因为中国是美国的天然盟友。”
张学良和潘文育面面相觑,好像在听玄幻故事。但仔细想想,却又似乎有点道理,只是现在还不敢相信。
第五百三十八章 敌后抗战
1932年与1933年的冬春之交,对沦陷的东三省人民来说,日子过得格外漫长。
自“九一八”以后,东北冒出无数的民间抗日组织,名称五花八门,有救国军、自卫军、义勇军、红枪会、大刀会等等。经过关东军的层层围剿,马占山、李杜、王德林、唐聚五等人领导的大股义勇军几乎都被打散,但小股的民间抗日团体却越来越多。
只在辽宁省内,就有大概10万规模的义勇军。其中邓铁梅的部队最多,人数超过1万,其余的团体大都在500到3000人之间。
这些小股抗日部队闻风而动,专门进攻落单的关东军和伪军。虽然打一仗可能只能歼敌几人或十几人,但却搞得关东军焦头烂额,就好像有一只只蚊子在身边乱飞。
就在关东军进攻热河的时候,为了稳定后方,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亲自部署了第一次“大讨伐”,对辽宁三角地带展开围剿。同时又命令伪军,对讨伐地区进行“宣抚”工作。
所谓“宣抚”,实际上就是收缴民间武器,对东北群众散发“亲善”传单,对潜在的“不良分子”进行镇压和抓捕。
伪军虽然打仗不行,“宣抚”工作却格外卖力。经常几百人进村洗劫,稍微遇到村民反抗,就以“不良分子”的名义杀害,所到之处犹如蝗虫过境。
所以这个冬春之交,东北沦陷区的人民过得很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关东军,而是助纣为虐的伪军,许多老实巴交的农民,在失去亲人后纷纷加入义勇军团体。
当热河省会承德被日军占领,张学良宣布下野的时候,侯忠国(侯七)正踩着还未融化的冰雪,带队连夜杀向密云一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