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衣社一战成名,其“锄奸救国团”也被广为赞颂,热血青年们纷纷报名加入。
此时的蓝衣社名声还比较正面,可惜,再过两三年就要变得臭名昭著,成为令人闻之色变的特务组织。
汉奸张敬尧被刺杀的第二天,印度的甘地开始21天绝食,抗议英国占据印度。不仅在英国引起很大反响,就连中国也有甘地的支持者,似乎靠不抵抗运动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
这是一个思想混乱的年代,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都能找到它的拥护者。
比如英国就有很多支持甘地的和平主义者,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居然有英国人号召组建世界和平纵队。他们提出的想法是,组织数百人的国际和平团队来中国,大家不携带任何武器,站在中日双方的军事阵地中间,用爱和生命来感化日本侵略者,从而达到日本撤军、中国停战的目标。
这种脑子进水的和平方案,居然还有很多人报名参加。
只可惜,最后由于路费问题没解决,这个用爱拯救世界的计划只能搁浅。否则的话,去年的淞沪之战,就能在上海战场看到几百个和平主义者。
估计到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两边的军队都是懵逼的——上哪儿来这么多逗逼?
5月底,冯玉祥、方振武和吉鸿昌,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常凯申得知后大为震怒,因为这是西北军复出的信号,他立即命令黄郛,不惜一切代价来取缔冯玉祥的抗日同盟。
然而冯玉祥非常给力,以方振武为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为前敌总指挥,毅然率军出征,先后收复被日军占领的保康、宝昌、沽源、多伦等失地。
一时间,冯玉祥、方振武和吉鸿昌,成为百姓敬仰的抗日名将。
而中央政府则想方设法的压制舆论,不准报道冯玉祥的辉煌战果,甚至在7月初直接出兵攻击冯玉祥。
这就是常凯申干的好事,为了不让西北军再次崛起,居然在西北军征讨日本人,连续收服失地的时候,兵分三路在冯玉祥背后捅刀子。日军都完全占领热河省,并部分占领察哈尔身了,国难当头,常凯申还在主动挑起内战。
冯玉祥一边抵抗中央军的进攻,一边派吉鸿昌继续跟日本人打仗。吉鸿昌一举克服沦丧72天的塞外重镇,举国上下为之振奋。
然而,在中央军的疯狂进攻下,冯玉祥最后还是被迫解散了抗日同盟。其武器弹药和兵员,很多都被宋哲元的29军接收,29军借此机会迅速膨胀。
周赫煊对此感到很痛心,同样痛心的,还有杨杏佛遇刺。
杨杏佛为了保护儿子身中数枪,不治而亡,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因此瘫痪。
国党一系列倒行逆施的做法,激起全国上下的集体愤慨。无数进步人士怎么都想不通,常凯申这到底是想干什么?凶狠残暴的日寇不去打,却专门攻击抗日队伍,还悍然刺杀杨杏佛那么有名的人物,那可是中山先生的秘书啊。
周赫煊的东北史诗《黑土》,就是在这种黑暗的时期开始连载。
第五百四十八章 非攻
曾经在20年代影响深远的《小说月报》,此时已经停刊了。
原因很简单,南京国民政府对出版界施行严格管控,《小说月报》的大股东商务印书馆怕惹麻烦,随即命令主编严格控制所连载的小说内容。
叶圣陶、郑振铎等人对此深为不满,纷纷辞去编辑职务,导致《小说月报》失去骨干力量。不仅小说内容每况愈下,就连其他版块的内容也质量大减,老读者纷纷放弃了这本杂志。
直到去年日本侵略上海,商务印书馆损失惨重,正式宣布《小说月报》停刊。
当初周赫煊的《神女》和《狗官》,都是在《小说月报》连载而扬名的,现在只能换一本杂志连载。
周赫煊的选择是,自己创办一本。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中国分会,在周赫煊多方写信联络之下,此时已经拥有68位会员,其中包括胡适、徐志摩这类文人,也包括马衡、李济、陈寅恪等学者,另有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政治家等等。
反正大家经常写信交流,分享着自己对反战与和平的见解。然后根据感情亲疏和地域距离,分别聚合成不同的讨论组,大家偶尔出来坐在一起聊天扯淡。
嗯,跟后世的贴吧或论坛差不多。
平时写信交流,相当于在网上聊天打屁。然后再分成不同的讨论群组,聊聊兴趣爱好什么的,有空就约一约线下聚会。
可以说,周赫煊组建的“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中国分会”,根本毫无战斗力、组织度和威胁性可言。
当常凯申得知周赫煊组建了一个团体,立即派蓝衣社来打听情况。在了解到具体信息后,常凯申只笑着说了一句话:“纯学术的组织,就不必去管它了。”
比如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现在就是该组织的会员。他们家每个星期举办的沙龙,都相当于北平会员们的线下聚会,其实聊天的话题还是那些,只不过更偏向于现实问题而已。
周赫煊这次要连载新小说,干脆就趁机创办新杂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中国分会会刊《非攻》。
本来会刊打算命名为《非战》或《反战》,但这两个词汇,如今代表着国际左派势力。周赫煊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干脆引用了墨家的思想主张“非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