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黎照寰坏笑道:“周先生,同学们的盛情难却啊。”
周赫煊只好找钱学森借吉他,抱在怀里说:“那我就献丑了,唱一首《鸿雁》吧。”
“好!”
虽然大家没有听过歌名,但在热闹的气氛之下,不管唱什么,先拍手叫好再说。
周赫煊清了清嗓子,扫弦清唱起来:“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于佩琛和孙永振两人,做为周赫煊的随从,他们此刻也坐在宴席上。
孙永振根本不管学生们如何热闹,他自顾自的吃着,两只眼睛不时乱瞟,随时防备着可能的危险。
于佩琛则手托香腮,斜倚在桌上,聚精会神的听周赫煊唱歌。她还是第一次见到周赫煊唱歌,出人意料的好听,不但如此,唱歌时的周赫煊更有种特别的气质。
此时此刻,于佩琛不是地下工作者,也不是什么秘书。她完全站在一个普通女人的角度,欣赏一个优秀的男人唱歌。
这首歌忧伤、空灵而又缥缈,曲风超前至少半个世纪。但又不属于摇滚那种超前,因为这首歌带着些古风韵味,比较类似李叔同的《送别》,是完全能够被民国时期的人们接受的。再加上唱的是思念之情,而同学们离别在即,非常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啪啪啪!”掌声响亮。
黎照寰感慨道:“周先生不愧是诗人,这哪是一首歌啊,分明就是一首离别诗。可惜今天没有酒,不然一定像歌里唱的那样,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哈哈,黎校长谬赞了,拙作而已。”周赫煊笑道。
同样入选斐陶斐荣誉学会的鲍成佐说:“周先生,你的《松花江上》,唱的是东北流亡群众。你的这首《鸿雁》,句句都扣着草原,应该是在唱半沦陷的察哈尔吧?”
“额……算是吧。”周赫煊其实很想说:同学你想多了。
第五百八十三章 唱片公司
清晨。
周赫煊正在书房写小说,于佩琛突然敲门道:“周先生,有个假洋鬼子找你,他说自己是百代唱片的经理。”
“百代唱片找我做什么?”周赫煊起身开门。
于佩琛说:“我问了,但他没说明白,好像是跟录制唱片有关。”
周赫煊吩咐道:“把他带到会客室。”
“好的。”于佩琛立即退下,她已经渐渐适应了秘书这个角色。
片刻之后,周赫煊见到了于佩琛所说的那个假洋鬼子。
此人很年轻,30多岁的样子,西装笔挺,还拄着根绅士文明杖,他微笑握手道:“Hello,周先生,我是李楷生,EMI中国公司华经理,英文名Jerry。”
“你好。”周赫煊心头暗笑。
Jerry(杰瑞),老子还Tom(汤姆)呢,要不一起来玩猫和老鼠?
李楷生动作优雅地把文明杖放下,寒暄道:“周先生,鄙人非常仰慕先生的才华,很早之前就想来拜访,可惜一直无缘得见。”
“李先生,有什么事情就明说吧。”周赫煊不想绕弯子。
“是这样的。”李楷生笑道,“我有一个晚辈,也是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他昨晚听到周先生唱歌,唱的是一首新歌,记下了几段旋律哼给我听。我觉得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想要请周先生录制唱片。当然,如果周先生愿意的话,百代唱片还想买下《兰花草》和《松花江上》的版权。”
《兰花草》是周赫煊“改编”胡适白话诗所作,这两年已经流传甚广,不过周赫煊一直没卖过版权,外头流传的唱片严格来说全属于盗版。
至于《松花江上》,虽然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但是没有一家唱片公司敢发行。因为这是一首典型的抗日歌曲,严重违禁。
周赫煊好笑道:“《松花江上》你也买,但你敢发行吗?”
“当然敢。”李楷生下意识的挺直腰杆,自豪地说,“我们是英国公司,背后有大英帝国撑腰,中国和日本政府都不敢拿我怎样。”
李楷生,新一代买办,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并赴美留学,历任天新、万泰、义泰、康盈等多家洋行的华经理,并跟人合股开设多家丝绸厂,家业颇丰,此时担任百代唱片中国公司华经理。
说起民国的唱片业,有三家公司不得不提,分别是百代、胜利和大中华,号称民国唱片三巨头。虽然还有其他数目繁多的唱片公司,但那些公司顶多算是工作室,连自己的录音设备都没有,灌唱片的时候还得去找三巨头租借。
大中华唱片公司创立时间最早,是孙中山和日本商人合办的,现在已经变成完全的华资企业,自称“唱片界的三民主义”,可谓根正苗红。
胜利唱片公司是一家美国公司,创立时间最晚,但其业务已经超过了大中华唱片。
至于百代唱片公司,如今实力最强,资本构成也最复杂。它最开始是一家法国公司,但四年前被英国哥伦比亚公司收购,而英国哥伦比亚公司又是美国哥伦比亚公司的分公司。就在今年,英国留声机公司(HMV)又收购了英国哥伦比亚,其股份构成已经很难说得清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