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高屋建瓴,实在大妙!”一直没说话的徐志摩,突然拍掌赞叹。
凌淑华下意识的点头道:“周先生说得有道理。”
陈西滢笑道:“我喜欢这种理性分析。”
陈梦家是新月派诗人,他说:“岂止是小说,现在的诗歌也在向这两个目标发展。几年前的诗歌,大部分都是抒情诗,但近两年却冒出大量的叙事诗,而且很多都跟抗日有关。‘速写体’小说非常适合描绘场面,描绘特定背景场合之下的群体,说白了就是方便叙事、反映时代。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叙事诗和叙事小说出现,诗歌和小说的创作都会偏向于‘速写体’!”
陈梦家这段话来自于他的亲身体会,两年前的上海,中国将士和日寇在季家桥雪中大战,他主动跑去前线慰问和救治伤兵。
陈梦家看到勇敢的将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冲杀,负伤的士兵染成血人,有的战士牺牲时还保持着瞄准的姿势,田野上到处都是抗日志士的新坟。他感受到极大的震撼,于是在战士们的坟墓前,写下悲壮的诗篇《在蕰藻浜的战场上》,从一个浪漫派诗人转变成现实派诗人。
就像陈梦家所说,以前诗人们喜欢纯粹的抒发感情、放飞自我。而随着日寇铁蹄的逼近,这两年出现越来越多的叙事诗,通过对现实事件的描述来表达情感思想。
第六百零六章 祥符文会之二
自30年代以后,现代短篇小说当中的概要叙事、心理描写、纵向铺叙等文体形式逐渐弱化,而场景化、场面化、断片化的文体特征愈发凸显,这就是所谓的“速写体”小说。
比如叶圣陶两年前创作的《多收了三五斗》,就是典型的“速写体”小说。到了今年,“速写体”小说突然疯狂涌现,成为时下最流行的小说创作形式,以至于周赫煊他们开文会也要拿来讨论一下。
众人从“速写体”小说流行的原因,渐渐谈到它的优点和缺点,最后讨论如何将“速写体”风格融入到长篇小说当中。
这个话题讨论结束,都已经将近11点钟了,凌淑华突然提议:“只是讨论小说创作太无趣,不如大家画画吧。不拘是国画、洋画都可以,就以今天的文会为题。限时一个钟头,画完差不多就可以吃午饭了。”
“这个主意好!”苏雪林立即赞同。
苏雪林、凌淑华和袁昌英并称“珞珈三杰”,个个都画技不俗,她们当然要趁机表现一下。
画纸、画笔、颜料这些都早已备好,众人各自取来自己想要的工具。
周赫煊随便弄来一支钢笔,再把画纸铺在画板上,盘腿坐地,将画板置于双膝,就这么开始创作漫画。他的速度非常快,只用了半个小时就搞定,然后满地乱转到处欣赏别人的作品。
“咦,大和尚也画完了?”周赫煊走到中庸法师身后。
“阿弥陀佛!”
老和尚合十微笑:“拙作而已,贻笑大方。”
周赫煊凑近了一看,发现中庸法师画的是一副泼墨。画面主体为山中竹林,隐隐现出寺宇和僧舍的轮廓,林间依稀可以看到点点人迹,左上角还有大量的留白。
那些留白之处,用毛笔写着四句诗偈:“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老和尚的画技和书法都只能算一般,难得的是意境比较妙,四句诗偈更有画龙点睛之意味。
这四句乃唐朝庞蕴所作,此人字道玄,又称庞居士,被誉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
相传,庞蕴当年前去拜谒马祖,问道:“谁能不羁万物?”马祖回答:“等你一口气喝干西江水,再来跟我说话。”庞蕴顿时恍然大悟,直接进入了禅宗的悟境。
从此之后,“心空及第归”就成为参禅妙语,意思是说,在某个场合见性开悟,就像高中状元一样兴奋。
中庸法师引用这四句偈语来给画作题诗,说白了依旧属于商业互吹。按照特定语境翻译过来,可以理解成:啊,今天有四面八方的贤者来聚会,个个都很牛逼。咱祥符禅寺乃英雄道场,讨论的都是天地至理,人人都能在文会当中有所领悟。
周赫煊笑道:“大和尚,你这幅画不如送给我吧。”
中庸法师说:“施主若是喜欢,尽管拿去。”
“那我就不客气了。”周赫煊顺手撸走这副墨迹未干的画作。
周赫煊又跑去徐志摩那边,只见徐志摩正在画工笔画。这家伙不仅诗写得好,工笔画的技法也相当不错。
只不过嘛,周赫煊看到他画的内容时,顿时一头黑线……
“喂,今天作画的主题是文会,你盯着一根竹子画什么?”周赫煊无语道。
徐志摩下意识地伸手去摸自己的光头,然后指着竹子说:“此竹大有禅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请说人话!”周赫煊道。
徐志摩摊摊手:“好吧,我只是不知道该画什么,就随便挑了一根竹子。”
“那你继续。”周赫煊说完就走开,跑去陆小曼那边。
或许是徐志摩的这次出家,对陆小曼打击很大,她现在画的这一副充满了萧索之意:竹林里众人开怀大笑,而一个孤单女子站在角落里,望着摇曳的竹枝若有所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