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听夜莺(播音员刘俊英,美名夜莺)说啊,那是百代公司的唱片,百货公司里有卖的。”
“嘿,我要去买一张,这首歌听着有劲儿。”
“……”
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部和中央广播电台,地址都在后世的南京鼓楼区。只几分钟时间,汪兆铭就坐车来到了广播电台,他怒气冲冲地走进去,兜头就问:“你们徐主任呢?让他出来见我!”
徐主任就是徐恩曾,中央广播电台主任,也可以称呼为台长。
台里的一位科长听到汪兆铭来了,忙不迭的跑来招呼,硬着头皮说:“汪院长,徐主任不在,你有什么吩咐吗?”
“不在台里?嗯,混账!”汪兆铭生气道。
那位科长赔笑道:“徐主任确实不在,您有事就吩咐我。”
汪兆铭还真不敢拿徐恩曾怎么样,因为徐恩曾是CC系的,是陈果夫、陈立夫的心腹。徐恩曾不仅是中央广播电台的台长,还是国党中组部总务科科长兼调查科科长,他曾经诱使顾顺章叛变,差点把位于上海的中共中央连根拔起。
怎么说呢?
等到明年军统成立,徐恩曾的地位甚至在戴笠之上,前者是第一处处长,后者是第二处处长。后来有了中统,徐恩曾甚至一度成为中统和军统两局的总负责人。就连常凯申要对中统和军统下命令,文件上也只写“中统局徐副局长恩曾”字样,要拿给徐恩曾亲自批示后才行动。
一直到1945年,徐恩曾才彻底失势,总管国党的秘密战线(主要是中统方面)长达15年。
如此受老蒋器重的心腹,汪兆铭还真不敢招惹。他愤怒地看着那个科长,质问道:“刚才你们播放的那首歌,叫什么《万里长城永不倒》,谁批准你们播放的?”
“是……是吴副主任。”那科员忐忑地回答道。
“吴副主任?呵呵,吴道!我知道这个人。”汪兆铭厉声斥责道,“你给我听好了,这首歌是禁歌,容易引起国际纠纷,以后不许播放!”
那科员傻眼道:“禁歌?可是禁不得啊,百代唱片公司送来的,他们的老板是英国人。”
汪兆铭听了顿时一愣,随即说道:“别的我不管,反正中央广播电台不许播放!”
第六百一十三章 斯诺采访
在全国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当口,南京国民政府却要禁一首爱国歌曲,这听来似乎像是天方夜谭。
然而事实确实如此。
自从“淞沪之战”结束后,南京政府就一直避免激怒日本,刻意压制国内的排日活动。到了“长城抗战”失败,中日两国秘密签署《塘沽协定》,南京政府取缔民间排日运动的意图就更加明显。
再过半年,也就是1935年2月,常凯申和汪兆铭甚至会联名发布《严禁排日运动令》,随即国党中政会向全国报纸、通讯社发布通告:禁止刊登排日和抵制日货的消息。
在南京政府的这种思想指示下,《万里长城永不倒》和《松花江上》两首歌,绝对属于必须禁止的歌曲。包括周赫煊那本《非攻》杂志,通篇都在宣传抗日思想,最多到明年2月份就会被彻底查封。
到时候塞再多钱都没用,因为严重违背了常凯申和汪兆铭的国际外交方针。
然而百代唱片公司是个例外,历史上,这家公司发行了许多抗日爱国歌曲,没有一首被南京政府封杀过。原因很简单,百代唱片公司的背景太复杂了,主要股东来自于英国、法国和美国。
英法美三国都是爸爸,百代公司是三位爸爸的产业,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都不敢对百代唱片公司下手——最多也就抗议警告一下。
也别觉得汪兆铭的表现太怂,一听到是英国公司就吓尿,即便换成常凯申,同样也只能选择视而不见。
民国时期,中国方方面面都被列强控制。最大的矿山股份被洋人控制,最大的茶叶公司被洋人控制,最大的渔业公司被洋人控制……除非南京政府彻底撕破脸,强行接收这些外资产业,否则只能乖乖的喊爸爸。
当然,汪兆铭虽然不敢直接下令封杀唱片,但他还有其他手段。比如,禁止国内一切广播电台播放周赫煊的歌,禁止在公开场合播放相关唱片等等。
这些手段是非常有效的,本来有两部电影想使用《万里长城永不倒》做主题曲,现在政府的命令一下,电影公司立即放弃了这个想法。还有即将举行的华北运动会,主办方打算将《万里长城永不倒》做为入场式歌曲,如今也只能作罢。
南京政府越是这样封杀,《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唱片就卖得越好,或许是民众被激起了逆反心理。
仅仅几天时间,只是在上海及周边地区,《万里长城永不倒》就卖出2000多张,《兰花草》也卖出600多张,如此爆棚的销量走势把百代唱片公司乐坏了。
英国佬才不管什么中日关系,也不管你中国人爱不爱国,他们只希望唱片越卖越多,把真金白银赚到手。
各大报纸虽然被南京政府警告,不得刊登关于这些歌的讨论文章。但地下刊物却不管那么多,许多地下杂志刊登了完整的歌谱,发行到东北、日本,甚至是东南亚地区,使得《万里长城永不倒》和《松花江上》迅速传播,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爱国歌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