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之文豪崛起_王梓钧【完结】(861)

  茅以升脸色煞白,苦笑道:“等日本人打来,我就自己把桥给炸掉。”

  历史上,茅以升确实有这种觉悟。

  就在“七七事变”发生的当天,茅以升在报纸上看到日寇进攻卢沟桥的新闻,立即就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在大桥南2号桥墩留下一个长方形大洞,当时没有给任何人解释原因,直到五个月后,日寇即将攻陷杭州,那个桥墩上的大洞就成为了炸桥关键点。

  毫无疑问,周赫煊投资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也必然遭遇这样的艰难抉择。

  幸好,等抗日战争胜利后,大桥还能够重新修复,比从无到有的建桥要方便许多。

  周赫煊问道:“茅先生,照着我手上这些设计图,就能直接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吗?”

  “那只是初步的设计图而已,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茅以升解释说,“武汉那边江面更宽,水流湍急,情况复杂得多,真正施工时必然面临各种困难。”

  钱昌淦毛遂自荐道:“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图纸我来完善!”

  周赫煊对钱昌淦并不了解,疑惑地望向茅以升,想要征求他的意见。

  茅以升笑道:“钱先生完全可以胜任。”

  “那钱塘江这边……”周赫煊指着滔滔江水说。

  钱昌淦道:“钱塘江大桥有唐臣兄(茅以升)坐镇,用不着我来操心,施工方面我可以派其他人看着。”

  有了茅以升的肯定,周赫煊心里感觉比较靠谱,笑道:“那就这么定了,我同意把建桥项目承包给远东工程公司,希望钱先生能建出一座跨越天堑的好桥!”

  “我肯定竭尽全力。”钱昌淦快人快语,又提出一系列问题,“周先生,项目什么时候确立?资金何时到位?交通部那边谁负责?这些我想知道。”

  周赫煊笑了笑,回答道:“我跟交通部长朱家骅先生有些交情,他已经特批了这个项目。项目的官方负责人虽然还没定,但不管派谁来,肯定会全力配合,钱先生别怕被政府拖后腿。至于资金,随时都可以到账,我是独资修建。”

  “那我就放心了。”钱昌淦高兴地笑道。

  朱家骅这个交通部长确实做了许多事,比如粤汉铁路的修通,全靠朱家骅的鼎力支持。他还是英国庚款管理委员会的董事长、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在资金筹集方面非常给力。若非朱家骅抽调英国庚款,再积极联系德国庚款,粤汉线到抗战爆发都没法全线通车。

  不仅如此,朱家骅还主持完成了九省电话网的铺设,为抗战期间的军事指挥带来的极大便利。

  这样一个能干实事的家伙,难怪会成为老蒋大力培养的官员,最后把行政院的权力一股脑交给朱家骅,甚至让他做了军统和中统名义上的主管官员——虽然有名无实。

  五月初,周赫煊前往武昌,随行的有钱昌淦和陶青,以及他们各自的手下。

  陶青就是朱家骅派来的交通部主管官员,虽然武汉长江大桥由周赫煊投资建设,但肯定无法绕开交通部的管辖。陶青在交通部只是个科长,现在担任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处处长,钱昌淦则担任总设计师以及施工总经理。

  周赫煊不可能毫无保留的相信他们,于是又联系老丈人张谋之,从江西调来了一批张家人,并担任大桥工程的襄理。同时,朱湘也从天津火速赶来,组建会计团队负责工程的财务工作。

  交通部、远东工程公司、张氏工程公司,最后还有朱湘团队,这四方面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想必没人能够钻空子搞贪污。

  顺便一提,老丈人还专门拍电报,把周赫煊的大舅哥张远东从欧洲叫回来,担任武汉长江大桥的副总工程师,明摆着是要给张远东增加专业资历。

  钱昌淦是那种雷厉风行的性格,一到武昌,立马带人实地勘测,进行着设计方案的完善工作。

  至于周赫煊,自然是跑去找张学良喝茶。

  如今张少帅就在武昌,职务是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兼武昌行营主任。从欧洲考察回来后,张学良整整一年半都滞留在这里,老蒋是铁了心不让他回北平,以方便南京政府蚕食华北军政大权。

  当周赫煊来到武昌洋园(后更名为杨园),听到的是悠扬婉转的华尔兹舞曲。

  公馆里,军官们正搂着一个个旗袍华丽的女子,在舞池中惬意地跳舞。张学良独自坐在角落,喝着闷酒,抽着闷烟,跟热闹的舞会气氛显得格格不入。

  第六百六十二章 负心汉

  “六帅怎么不去跳舞啊?”

  张学良刚刚摁灭烟头,突然听到有人说话。他抬头一看,却是周赫煊笑盈盈的站在旁边,顿时苦笑道:“明诚来啦,坐吧。”

  “啪!”

  周赫煊打了个响指,找佣人要来一杯红酒,问道:“有什么烦心事?”

  张学良脸上带着些许愤怒,吐口浊气说:“刚接到电报,《新生周刊》被控制,江苏高等法院立案传讯杜重远。”

  杜乾学,字重远,爱国实业家,东北民族工业第一人,张学良的幕僚好友兼核心智囊,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主要领导人,反帝爱国杂志《新生周刊》的总编和总发行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