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实在让人诟病,就拿驻法公使来说吧。此时顾维钧已经回国述职半年,新任驻法公使都还没敲定,中国和法国的外交工作完全陷入停滞状态。
好在有周赫煊掺和,中国的币制改革比历史上进行得更顺利。在英国提供足够的英镑外汇后,美国那边终于急了,罗斯福把白银集团叫来紧急谈话,然后派遣谈判团队火速前往中国。
而在汉口那边,周赫煊投资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已经开始建造桥基了。冬天江水平稳,水位较低,正是修桥的好时候。
船舱内。
周赫煊坐在床上高举双手,张乐怡掀起他的衣服,让护士解开绷带换伤药。
“伤口恢复得很好,估计下个月就能随意活动了。”护士小姐说。
张乐怡笑着连连说道:“那就好,那就好。”
于珮琛端着午餐进来,放在床头说:“先生,你的午餐。”
周赫煊瞟了一眼,翻白眼道:“又是牛排腰子派,我都要吃吐了。”
于珮琛笑道:“还有熏烤牛肉,炸鱼和薯条,你选哪样?”
“那还是选牛排吧。”周赫煊憎恨英国食物,偏偏这特么又是一艘英国轮船。
伤药已经换完,张乐怡细心地把牛排切碎,喂到周赫煊嘴边,跟哄小孩儿似的:“等到了伦敦,我给你做一顿中餐。”
“算了吧,伦敦哪有中餐的佐料。”周赫煊嚼着牛排说。
“唐人街应该能找到。”张乐怡说。
周赫煊笑道:“反正我不抱希望。”
于珮琛守在旁边,等周赫煊把午餐吃完,她才端着盘子回餐厅。这已经相当于仆人了,而非秘书的工作,但她却乐此不疲。
从最初看到豪宅和妻妾,对周赫煊隐隐生出不满。再到周赫煊为了国家人民奔走,捐钱捐物,不辞辛劳,于珮琛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甚至有了佩服之情。直到这次伦敦遇刺住院,又获得了诺贝尔奖,于珮琛已经彻底服气了。
她觉得周赫煊是英雄豪杰,而英雄豪杰身上的缺点可以原谅,人无完人嘛。
于珮琛甚至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留在爱国大文豪身边工作。她喜欢这样的生活,不仅风光体面,而且还能为国家民族做贡献。
如果组织提出要求的话,于珮琛可以义无反顾的向周赫煊献身。她不讨厌这个男人,而且还有十足的敬佩和隐隐的爱慕,并不会因此感到委屈。
第七百零九章 老丈人的要求
“Every night in my dreams。
I see you,I feel you;
That is how I know you go on。
Far across the distance,And spaces between us。
You have come to show you go on……”
圣诞节即将来临,伦敦街头小店传来阵阵歌声。
随着《泰坦尼克号》热映,不仅克拉克·盖博和费雯丽名声大噪,电影主题曲《我心永恒》也再次风靡英国。
早在30年前,美国就已经出现现代流行乐的雏形,名叫“叮砰巷歌曲”。“叮砰巷”是个地名,民国时期也翻译为“廷潘胡同”,所以按照咱中国人的说法,此时的美国流行乐应该叫“廷潘胡同歌曲”。
好醉人的翻译画风!
一直到摇滚乐出现以前,“廷潘胡同歌曲”都是流行音乐的霸主,并从美国渐渐转播至全世界。
而周赫煊所“创作”的《我心永恒》,显然属于超时代的“廷潘胡同歌曲”,成熟、完美、优雅、感人……即便是看不起美国音乐的英国佬,也瞬间就迷上了它。
在周赫煊前往瑞典领奖的时候,费雯丽也随团去了法国,接着又走意大利和西班牙,在西欧各国都刮起了一阵大船旋风。
电影版《泰坦尼克号》在欧洲的反响爆炸,小说也随之一版再版,让周赫煊拿稿费拿到手软。即便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只凭《泰坦尼克号》现在的影响力,周赫煊都足够成为欧洲名人了。
费雯丽赶在圣诞节之前回到伦敦,跟周赫煊以及姐妹们过了一个平安夜。她还趁机跟小孩儿们讲圣诞老人的故事,弄得小灵均一天到晚吵着要袜子,挂在床头就等着收礼物。
12月23日,伦敦市长正式向周赫煊颁发荣誉市民称号,同时伦敦大学授予周赫煊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2月26日,圣诞节的第二天,威廉·阿斯特在克莱夫登庄园举行盛大舞会,说是要庆祝周赫煊荣获诺贝尔奖。当然,另一位来自英国的诺贝尔奖得主查德威克,也是这场舞会的主角。
傍晚,周赫煊带着张乐怡、费雯丽现身,来到了著名的克莱夫登庄园。
我们在前几章说过,这座庄园在1937年到1940年之间,属于整个英国的“政治中心”,一切重大政府决策都在这里敲定,甚至形成了所谓的“克莱夫登集团”。
除此之外,这座庄园还是英国的“文化中心”,常年定期举办沙龙和派对,丘吉尔、卓别林、萧伯纳、甘地……都受邀到此参加派对。
克莱夫登庄园,正是阿斯特家族的产业。(前文已改正,威廉·阿斯特是《观察家报》的大老板,也是张伯伦最坚定的支持者)
“这座庄园好漂亮啊!”张乐怡忍不住赞叹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