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敌人胸闷,但他并不甘心就这样投降,一身抱负丝毫未显,怎甘心闲适家中。
“我家少帅承诺唐大帅,只要您率军归降,云南省省长兼东南自治政府副主席,或者东南武警总队副司令,您可任选其一。”
这话当然不是空话,也不是冯庸为了安抚滇军特地做出的补偿,此项决定完全经过深思熟虑。
要知道唐继尧不仅是一个军人,更是一个政治家,政治才能出众。
在他执政云南的五年间,不断实行裁军政策,修养民生,以至于四川拥军数十万之时,他的滇军坐拥两省,也不过维持十万大军。
而且连续不断实施新政,修筑碧石铁路联通滇越,使得云南的锡矿不断出口,云南财政也因此宽裕不少。
修建电力抽水站、首次在西南推行化肥,创建西南第一家自来水厂,有利的支援了民生。
或许后世的人都把他当做一个奴役百姓、实行专制的万恶军阀,可事实上,他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代表着云南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由他主政云南,远比东南自治政府任命其他人来得方便,且不说云南百姓对空降官员有没有认同感。
单论滇军执政这么多年,一瞬间失去他们,地方必然骚乱,短时间想要平定这些,显然依靠东南是不太可能的。
而且云南位置也很险要,滇越铁路联通东南亚,是我国与法属印度支那、英属缅甸以及印度之间的交流窗口。
贸然换人,难免会引起法国、英国殖民地官员的惶恐不安,甚至影响我西南的经济发展。
而任用唐继尧,完全可以避免这点,单是他这五年坐镇云南,与东南之间建立了良好的贸易交流关系,就足够了。
不知与否的说,西南有唐继尧就等于有了一根定海神针,这对于短时间内平定西南诸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川、西康自是不用担心,实业团完全可以抗起这副担子,唯一担心的就是滇黔,局势需要尔!
第三百六十三章 圆满
赵刚见唐继尧一直没有说话,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不禁开口道“至于城内五万滇军士兵,想当兵的留下,不想当兵的给予安家费,让他们回家。
原滇黔高官,如果他们想带兵或者主政一方的话,东南自会遣人前来审核。如此唐帅还有何顾虑?”
也不知道是不是眼前这个东南军官有读心术,还是东南少帅未卜先知,不得不夸一句,东南人才很机灵。
唐继尧本来就是一个体恤下属的人,此时此刻的形势,他也看得明白,之所以不愿投降,一则,面子过不去,二来,跟手下这班人不好交待。
现在什么都被人家解决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专制军阀非他愿,只是形势所逼,如今看见有一个比滇军更适合百姓的势力存在,自是甘愿让贤。
当即说道:“你们的条件我答应了,我要当云南省长,至于剩下的事情,我想东南自有计量!”
“好!”赵刚笑了笑,这番算是成功解决了,他们也可以返回东南了。
........
民国六年八月二十日,原云南督军唐继尧在昆明发布通电,宣布归顺东南民主自治政府,麾下部队整编为云南武警总队。
同日,川康人民自卫军司令谢持宣布归顺东南民主自治政府,原二十万士兵整编为六个陆军师,以及西康、四川武警总队。
自此华南十一省,川康滇黔桂鄂湘赣粤闽琼都变成了冯家的地盘,东南民主自治政府也改名为南方民主自治政府,国际称之为南华。
就在南方风云变幻的时刻,北方也不甘落后,七月初,新文化运动领袖李大钊在《言治季刊》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这篇文章。
不得不说,俄国十月革命的春风很舒爽,至少在中国来说,许许多多救国无门的爱国人士把它当成救命稻草。
马克思主义不愧是世界上最能洗脑的思想,深深感染了一大批文人,李大钊、陈独秀就是其中佼佼者。
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一个个欢呼俄国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这于我们何干?
的确,俄国十月革命值得世界赞扬,这是全俄劳动人民努力抗争换来的胜利,他们的勇气和毅力都值得我们学习。
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中国的朋友,什么全世界无产阶级都是一家,都他娘是的狗屁。
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什么后世的苏俄不断侵占我国领土,支持外蒙分裂,甚至在抗战援助的时候,斤斤计较。
呵呵!偌大一个苏俄,只需要拔两根毛下来就能帮助我国抵御日本,可他们呢?眼睁睁看着同是沉沦深渊的我国陷入战火之中。
当时的民国共党没有成立吗?没有求救吗?什么都做了,可等待他们的是什么?视若无睹。
血的教训、铁的事实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才是永恒,与其对着人家的胜利欢呼,不如自救?
或许他们是想从苏俄学习先进经验,从而拯救中华民国,可他们没有想到引狼入室的后果。
苏俄的胜利象征着我国另一个敌人的强大,这给我们带来的只是危机和苦难。
文人有风骨,可是他们的骨气没用在正道上,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保证国家的利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