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意味着满剌政府在治理当地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民族问题,历年来,当地土着马来人对外来人种都有欺压行为,反倒是华人,特别喜欢交朋友,与各族都保持良好的交往。
在大清洗之后,整个满剌地区,马来人的人口比重从原来的百分之五十九成了现在的百分之三十,而华人从原来的百分之二十七变成了百分之三十三,成了当地人口最多的种族。
由于华人以往给各族留下的良好印象,所以满剌的情况要比之前英国佬统治的时候好得多,这算是一个惊喜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发现,整个满剌的经济结构很单一,基本上是围绕着英国殖民经济构建的,其中橡胶、油棕、锡矿出口占了绝大部分,要想发展当地经济,首先要改变这种经济结构。
据我所知,满剌不管是气候条件来说,还是人文条件来说,都是发展种植业的最佳地点,我们可以适当引种国内经济作物,沿海桑基农业模式就很值得我们借鉴,以此做为轻工业的基石,发展纺织业。”满剌发展局局长李成文说道。
事实上,他的这番话很多借鉴了安南省、交趾省的发展经验,不得不说,安南省、交趾省作为我国最早的东南亚融合地区,其影响是深远的。
就马来亚而言,相比于法属印度支那,并无不同,在气候条件上,甚至优于法属印度支那,它们能发展的,满剌自然能发展,甚至是他们不能发展的,满剌也能发展。
“其实满剌当地的矿产资源很是丰富,我们完全可以大力发展采矿业,要知道国内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其次,伴随着各个地区的融入,我国人口已然突破了五万万,粮食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尽管安南省、交趾省甚至是高棉省都在种植水稻,可仍然无法满足全国的需求,所以我们也可以大力支持种植水稻。”副省长耿忠随即说道。
众人一听,眼中纷纷闪过一丝亮色,没错,满剌的存在对于中华而言,无非是一个海外行省,甚至相比于安南省、交趾省等地区,孤悬海外的满剌自治区显然并不足以得到重视。
所以,只有自己不断努力,才能增加满剌在中华民国的印象分,既然满剌有矿产资源,而且国内的工业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与其绞尽脑汁提升满剌经济,不如树立以国内工业为依靠的经济体系,简单又直接。
包括种植水稻,减轻国内粮食压力,随着中华民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结识的小伙伴也越来越多,粮食这东西是越多越好,最重要的是,粮食是战略储备资源,怎么着,重要性也是看得见的,满剌众人的打算就是靠这两方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诸位,满剌地区虽然相比于国内新疆、西藏、内蒙来说,面积还是差了点,但是相对于当地八十万人口来说,这是很大的,要想发展采矿业甚至是种植业,都离不开人。这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农业局局长沈根生面带苦色说道。
这点,他是深有体会,若说最想在满剌种水稻等农作物的是谁,绝对是他这个农业局局长,可没办法,这年头种地还得看人,没人,啥都种不了。
原本被副省长耿忠说得一脸喜色的众人,瞬间又凉凉了,好家伙,要是不解决这个问题,别说发展什么了,就连维持现状都成问题。
作者 铁帅 说:书友群:647062938.欢迎加入探讨剧情
第六百章 鸠占鹊巢
身为省长的上官雄不禁好笑,眼前这群家伙还真是身在局中不知解,人口对于其它国家来说或许是一个大问题,就好比英法德,但是在中华,绝对不是一个难题。
要知道国内四万万中华人还只是前几年的统计数据,现在或许都成了四五万了,尽管少帅一直强调减轻中部人口压力,甚至不断向新开发的外东北、新西伯利亚、甚至象雄省、孟加拉省引流,但是依旧没有改变大趋势。
要知道新加入的不管是安南省还是交趾、高棉省,都具有一定的人口,容量有限,所以无法缓解国内巨大的人口压力。
可马来亚就不一样了,这里到处是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地广人稀,更别说经过这样大规模的清洗,当地仅剩下一百多万人。
对国内来说,绝对是一个好地方,同化一处外来地域,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本国人占据主导地位,马来亚的气候、土壤条件相比于新西伯利亚来,那是好到了天上,试问有谁不愿意来,假以时日,这里必然会成为中华的又一大粮仓。
他不禁开口说道:“诸位,你们可真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呀!人口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还是问题吗?”
大家那紧皱的眉头没有半点舒展,反倒增添了一丝疑惑,省长这是疯了?怎么大白天说胡话呢!
马来亚本来就只有两百来万人,经过各地骚乱,只剩下不到两百万人了,哪里还有人呢?人口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掉的话,那说再说宏伟计划都是枉然。
但是这世界上并不乏聪明了,财政局局长赵元立马眼露精光,随即问道:“您的意思是说,向国内求助,利用国内的人口红利带动满剌地区乃至马六甲地区的发展?”
“哈哈,没错,纵观世界各国,谁有我国人口多?但是四川一省就足以让欧美为之骇然,据人口调查司最新数据表明,我国现在有四万七千万人口,其中将近三千万人生活在深山老林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