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逍遥小地主_木子蓝色【完结】(304)

  “要多少?”

  “十贯不嫌少,百贯不嫌多,你愿捐多少都行。”

  李治微微一笑,“你们打算发多少债券呢?”

  “我们蓝溪乡一千三百余户人家,近万人口。今年夏粮肯定歉收,估计也就四成左右收成,就算朝廷减免田租,可这租调还得交,若是还要折庸更不少。要等到秋粮下来,肯定还有些差额的,就算我们乡里齐心协力,把粮食都拿出来,也还是不足的,我估计起码还得差一到两月的粮食。”

  一个成年男丁,一年需要口粮六石左右,妇女孩童哪怕减半,一年也得三四石。

  近万人口一到两月的口粮,哪怕少算点,最起码也需要五六千石粮食的。如今的粮价节节上涨,斗米近五十文,就算是粟米,也得一斗三十文了。

  买五千石粟,以现在的价格,也得一千五百贯钱。

  “总得一千五百贯左右吧。”

  “利率呢?多久偿还?”李治很有兴趣的问。

  利息啊,李逍捏着下巴有些犹豫不定。

  这年头的利息是很高的,没有什么正经的金融机构,民间借贷多,利率也高。甚至朝廷都放高利贷,隋唐以来,常年战乱,有时只有京官有俸禄,地方官甚至没有俸禄。

  那官员们靠什么养活自己呢?

  靠田,职田、永业田,还有公廨田,大家靠田租收入。甚至就算是衙门的办公费用,也是靠公廨田。后来,情况稍好些,朝廷特别给各地衙门拔一笔本钱,这笔钱就让各衙门自己去放贷,利息就用来做衙门的办公开支。

  这钱,也就叫公廨钱,衙门把公廨钱交给专门的人去放贷收息,一般都是当地有钱有势的人家子弟,这些人也被称为捉钱令吏。

  这公廨钱的利息是多少呢?

  官府给捉钱令吏每人以五万本钱放贷,每月收取息钱四千文。五万本钱,一年利息四万八千钱,年息约达本金百分之百了。

  这还是官府放的贷,年息都达到近百分之百,而民间的借贷利息只高不低,可知这年头放贷利息之高了。

  民间什么九出十三归,什么羊膏利、驴打滚之类的多的是,总之就是越短期借贷利息就越高。

  李逍要发债券,总不能比官府的公廨钱利息还低吧。

  “我打算债券以半年为期,一百文钱为一张面额,月息五分,合年利百分之六十,不计复利,半年到期利息为三十文钱。”

  “这可是比公廨钱还要低些啊!”李治道。

  “我们借钱是为买救命粮度饥荒,大家又哪有多少钱呢,这钱借了,还得抓紧还,要不利息这么高,越滚越多啊。”

  发一千五百贯的债券,半年后蓝溪乡就得偿还四百五十贯的利息,这放后世,妥妥的高利贷啊。

  “你这五分的月息,太低了,官府公廨本钱月息都是八分了。若想借贷,可不容易。这样吧,一千五百贯是吧,我一人包了。回头我派人送钱过来,你们给我债券。”

  “你全包了?”李逍意外不已。

  一千五百贯啊,这可不是一千五百文钱,这可是一大笔钱,足足一百五十万文呢,大唐的一文钱购买力可是很高的。

  一个家有百亩田地的地主家,都没这么多钱,哪怕是寻常有地千亩的地主,手上都未必有这么多现钱。

  一千五百贯,都能买上几百亩地了。后世一亩地值几万,按土地价值算,这就相当于几千万块。

  “真的假的?”

  “我骗你做什么,说到做到。”李治笑着说道,一千五百贯对他来说,小意思而已。他此刻心情大好,觉得李逍这债券是个有意思的好东西。

  第226章 雕版大钞

  李治走的时候,李逍送了两棵发了芽的玉米给他。

  “拿回去好好养着,记得浇水别太勤了,浇一次水等盆土差不多干透了,再浇。半个月左右,加点肥。最好是用干的牛粪马粪,记得是干粪啊,不能用新鲜的,否则会烧死这嫩玉米的。”

  两株玉米是从空间里挖出来的,长的比院里的要精神的多,叶子黑绿如墨,移栽在两个破陶缸里面。

  李治如宝一样的让两个侍卫接过。

  “只要你好好养,等三个月后,你就能收获四个大玉米了,能有一斤多。”

  “放心,我肯定亲自侍弄它们。”李治宝贝似的看着这两棵玉米,他要亲自照顾这两玉米,要亲自看一看它们的产量究竟有多少。“一千五百贯钱,回头就让人送来,那个什么债券你到时交给来人带回来。”

  李治坐着马车走了,走的有点急。两个六品的千牛备身,腰里挎着千牛刀,一人抱着一缸玉米苗宝贝似的坐在皇帝的马车上。身为御前带刀侍卫,他们也是头一次有资格坐在皇帝的身边。

  这是何等的荣耀?当然,他们也清楚,其实真正跟皇帝同坐一车的是那两缸玉米苗,并不是他们两个。

  送走了老王这个冤大头,李逍准备制作债券。

  债券是什么,以前根本没有,也没有人知道要做成什么样子。不过五位里正今天都非常高兴,因为一千五百贯居然到手了。

  有了一千五百贯,那可是能买五千石粮食,蓝溪乡今年可保不会有饥荒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