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椅上,李逍想着,等过段时间玉米收获了,那么秋天还可以再种上一茬,这样明年就能有足够的玉米种子,把玉米种植推广到更广阔的地方。
关陇、河西甚至是辽东之地,都能种上玉米,为边军增加粮食,增强边军的战斗力。
让李逍亲自去前线为大唐帝国厮杀,李逍是不肯的,那太危险了。但呆在后方,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李逍也愿意为大唐帝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此时,薛仁贵带着程伯献薛楚玉他们应当已经登陆百济了吧,一场全面的东征之战应当打响了。
征辽,这也是一场巨大的对外战役,隋唐几代皇帝对辽用兵,甚至两位帝王亲征,许多人一直不明白,杨广征辽都征亡国了,为何英明的李世民还要亲征高句丽呢?
皆因高句丽对中原王朝的强大威胁,甚至不亚于北方草原的突厥人。草原游牧民族是旋兴旋灭,各部落交替不休,但东北的高句丽人却历经了好几百年,实力越来越强大,不断的蚕食。
不但把中原王朝曾经统治的辽东之地吞并了,甚至已经吞食到了辽西,再不竭制他们,他们就要杀入河北平原了,这是哪个皇帝都不允许的。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所以杨广当年打服了突厥人之后,便开始征辽打高句丽人。
后来杨家亡了,李家坐了天下。李世民一雪渭桥之耻后,也开始打高句丽人。
不管是被称为昏庸的隋炀帝杨广,还是英明的天可汗李世民,他们在这件事情上却是出人意料的一致,甚至一众贞观名臣们,也没谁反对东征。
只可惜灭掉了东突厥的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也没达成目标。如今大唐君臣上下,都把高句丽视做了大唐第一外敌,个个欲灭之而后快。
但历史上,征高句丽之战可是打了很多年,直到十余年后才灭掉百济、高句丽,但最终却又因吐蕃和西突厥人的进攻,被迫抽调回兵力,结果让战果被新罗人给摘走了。
甚至因为帝事重心转移到西面,而让东北的契丹、靺鞨人崛起,新罗统一三韩半岛,靺鞨人建立渤海国,契丹也从此一直成为中原北方威胁,一直到唐王朝灭亡,契丹人建立大辽,然后再继续威胁中原王朝数百年。
“但愿我之前提出的平辽策,能够让大唐提前十余年灭掉高句丽,让大唐有更多的时间从东北战场上抽身出来,也希望大唐能多有些时间稳固这个战果,把攻灭占领的高句丽、百济消化掉,而不是最后便宜了新罗人。”
李逍心里思量着,然后突然又笑了。
自己不过是个小小的六品玉米监正,一个种玉米的,操的心倒是比宰相们还远了。
还是想点实在的吧,自己知道这些,对自己能有什么实用的地方呢?
家里原有一千二百亩地,现在又新增几百亩永业田,那些收租的职田不管,他现在手里的田地已经有差不多两千亩了。
自己或许可以再买点田地?秦岭山区,倒是挺适合开垦荒地的,只是以前这种山地难以种植,收获很低,开垦不划算,但有了玉米后,倒是能够粗耕广种,到时就算收成低一些,算起来也肯定还是划算的。
不过就算有钱买地,可还是缺人。
李家的地现在都是佃给周边的佃户们种,这也就是关中地广人稀,百姓均的田少,要不然有地没人种也没用。
或许辽东战事开启,正好通过薛仁贵他们,看能不能从辽东买点高句丽、百济奴隶回来。
“究竟是花钱向薛仁贵他们买呢,还是直接买几条船,弄点人手到百济去劫掠捕奴呢?”李逍想到了武装捕奴队,直接捕貌似比买更划算啊。
想到这,李逍也没心思再躺在那了,他起身向池塘边走去。
那里赵持满正在练箭。
赵持满是员猛将,双拳能打死老虎,徒步能追上战马,如今成了李家的家丁队头兼李逍的私人保镖兼车夫,但他并没有把功夫放下。
有空的时候就会骑马射箭。
“好箭法。”
李逍看着赵持满连发数箭,箭箭正中数十步外的箭耙上的中心,不由的鼓掌叫好。他是真羡慕佩服他的箭法,自己三十步外,十箭能够射中五六箭就不错了。还得是步下站桩射,若是骑马射箭,就算是射固定靶,十箭都难中一二箭,若是说移动靶,就更难了,除非是在二十步以内射,准头还稍好点。
“多练就好了,熟能生巧,无它尔。”赵持满收起弓,“三郎你有空也要多练练骑射,身为关陇子弟,如今还是贵族,若是不通骑射那是要被人耻笑的。”
大唐尚武,尤其是关陇子弟,更是人人尚武。贵族们自然不说,那是以军功起家。就连一般的地主子弟,那也肯定是要争着入卫府当府兵的,大家图的不仅是当府兵能免租庸调,更看中的是当了府兵有机会上战场杀敌立功,从而获勋得升官,步入仕途,改变自己和整个家族的命运。
“好,以后多练。”李逍应下,如今可是大唐,文人都习惯佩剑出行,若是他一个贵族不会骑射,确实让人耻笑。
“对了,二哥,你说现在秦大哥他们在海那边做战,你在这边肯定也心痒难耐吧。你说若是我组织一支家丁队,然后雇条船把他们运到百济去,捕捉百济人回来为奴种地如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