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真正的祥瑞。
负责把守三个实验区玉米的军官,更是越发的认真起来,警戒线甚至已经撒到了二里之外,那一块块的田间地头都有士兵看守,不分日夜。
而玉米监的官吏们也认真的对每一株玉米,每一个玉米棒编号造册还挂上了牌子,这份认真的态度,让人惊讶。
李逍本来还想着这玉米即将成熟,现在正是鲜嫩的时候,想摘几个来蒸着吃新鲜的,结果堂堂玉米监正现在也无法下手了,每个玉米都被编号造册挂牌,甚至那名册还送到台省报备。
少一个都会被发现。
虽然李逍说食用试吃也是玉米监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李元芳这个副手却也几番劝阻。
按他的话说,要试吃,也得等长熟了后再试吃,而且试吃这种事情,得由朝廷到时派人来监督执行,并且试吃的人肯定得是牢里的囚犯,怎么能让玉米监正试吃呢。
好在除了外面那几块玉米地,李逍空间里还是有一块玉米地的,虽然种的也不多。
不过那是他的自留地,每天李逍都会摘几个回来,蒸玉米、玉米炖排骨等,过足了新鲜玉米的痒。
直吃到空间里的玉米老了,李逍费了大半天的功夫,把空间里地百株玉米棒子都瓣下来了。
除掉他吃掉的新鲜的,最后还足足收获了三百六十八个玉米棒子,每一个都粗如儿臂,鼓鼓胀胀,剥开壳衣,里面一排排的玉米粒金黄且又饱满,比预料中的还要丰满。
看着这些又长又饱满的玉米棒,李逍很满足。这些玉米他舍不得再吃了,空间里种出来的玉米怎么都比外面的强许多,他觉得这些玉米做为种子更合适。
空间里的玉米棒子收获后,过了一段时间,外面几块地的玉米也开始陆续收获。
北苑的那片玉米最先收获,零散分隔开来的十来块小地块,加起来也不过三分地左右。
但是却足足有八百羽林军日夜守卫。
这一天,玉米监收获玉米,早早就奏报过朝堂。
一大早,就有宦官前来通知,皇帝会亲自前来收获玉米,政事堂的宰相们也将亲来。
对于大唐的君臣们来说,今天将不亚于每年开春之后的亲耕仪式。每年皇帝的亲耕仪式,不过是个仪式,皇帝扶着犁,由大臣牵牛引路,耕个一两垄地就完了,表示下对农事的重视。
但今天不同,今天玉米将收获,这是上天给大唐的祥瑞。
一种能够亩产最高达十二石的祥瑞庄稼,只要能再通过试吃,并且适合储藏,那么这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陇河中等无数原本不适合耕种的土地,也不再畏惧干旱一样能够种上玉米,甚至玉米生长时间短、抗干旱的优势,能够大大弥补原来青黄不接的空当。
以前粟黍之后,不仅可以种麦,也能种玉米了。
本来李逍觉得,收玉米嘛,不过是个简单的事情。
北苑的那三分地,总共也就一千株左右的玉米,北苑地的肥水条件稍好些,但也基本上是按每株两穗保留的,一共就两千个棒子左右。
一个鲜玉米棒不过三百来克,{唐朝一斤大约六百八十克左右,一斤十六两,因此一两约为四十二克半。}也就是半唐斤而已。
两千多个棒子加起来也就一千多斤。
新鲜棒子摘下来还得去外面的叶壳和纱须,最后还要晒干水分。一般一百斤新鲜棒子能得八成八的干玉米,能出八十八斤左右带芯干玉米。而晾干后的带芯玉米棒去芯脱粒后,出籽率一般在七成到八成半左右。
这么算下来,如果出籽率高点,一百斤新鲜棒子就能出到八十斤。如果低点,也能有大概七十斤。
北苑这三分来地,最后晾干脱粒后,李逍估计能得大约八百来斤,因为每株只留了两穗,而这地保肥保水,玉米籽多且饱满,出籽率肯定不会低。
这么三分地,玉米监上下近二百号人呢,一人摘个六七个就摘完了。若是把八百羽林军算进来,一人刚好就摘一个。
可朝廷很重视玉米收获。
必须等皇帝和宰臣率京城百司官员前来后,才能收获玉米。
北苑,在朝廷划给玉米监的那一千亩地中间,三分地的玉米试验田显得有些孤零零的,李逍戴着顶草帽,等的百无聊赖,许久才终于见到皇帝和百官浩荡的队伍。
祭拜天地,感谢社稷。
皇帝明黄色的袍服,根本就不像是来收玉米的,更像是来做秀的,不过李逍倒无所谓,这种事情古今都很常见。
“李卿,朕听说北苑这三分地的玉米,起码能收十几石玉米?”
李逍被宦官带到皇帝的面前,他遵照着宦官的吩咐,一直低着头。臣子是不能大胆直视皇帝的。说来李逍到如今,也没见过皇帝几面。
每月也就初一和十五参加朔望朝会,可每次朔望朝会京师九品以上官员都要参加,他一个六品官已经排的很后很后了,他站在自己的班位上只能远远的看到皇帝一个大概的样子,根本看不清楚。
他更不知道,其实皇帝就是经常来他那蹭吃蹭喝的老王。
“回陛下,这几块试验田加起来大概是三分大小,因为保肥保水,又是育秧移栽,精选良种,精心种植,因此产量较高。但玉米新鲜摘下来后,还得脱叶晾晒,最后还要去芯脱料。玉米棒晾晒要折去一成多的水份,去芯又要折去一到两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