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九品中正制的旧士族们,已经没法在朝堂上占据什么优势,更无法直接凭门第出仕,因此占田这块他们没优势。
而大唐的贵族官员虽然能占田,但已经不能荫客了,除非是私人奴隶、部曲,否则任何人是不得荫庇私户的,良民不得依靠于士族甚至是贵族,除非那是奴隶。
而正常情况下,可没人愿意主动去投效贵族、士族为奴,除非是实在过不下去,而现在毕竟是唐朝初立不久,不是大灾什么的,日子还是过的下去的。
旧士族们虽然手里依然有很多田地,依然有很多奴仆,但已经不比从前那般了,最起码,不能公然的挖朝廷的墙脚,把朝廷的纳税课户变成自己的私户。
要知道,荫客制,实际上就相当于朝廷的贵族封邑,把国家的公民变成某个人的私户,这种事情朝廷哪能忍?
现在朝廷对高官勋臣都不会轻易的给真封,岂又会让那些士族再轻易的荫客?
其实隋唐以来,或者说自西魏北周起,就一直在打压这些旧士族。旧士族已经失去了许许多多的特权,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都损失了许多。
现在他们唯一剩下的就只有那点学术教育特权了,这也是他们最后的一张王牌,拥有这张王牌,士族就让天下读书人大部份都是出身于他们,或他们所建立的私学之中。
现在,李逍就是瞄准了他们这处最后的要害。
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咱们不要明刀明枪大张旗鼓的宣战,咱们就悄悄的动手,一刀一刀的钝刀割肉。
垄断学术,其实不仅是把持了教育权,还掌控了舆论权,毕竟士人一支笔,谁也控制不了他们写什么。
比如说汉朝的王莽,代汉以前那绝对是个人人称赞的圣人啊,据说当时天下读书人基本上都支持这位,还搞过全体读书人的公投支持这位代汉。
只是后来这位新皇帝的改革措施,触犯了太多贵族、士族、地主们的利益,于是最后王莽就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篡位者、疯子的坏名声。
再比如隋朝的杨广,他的大业改革,也一样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旧士族的利益,于是杨广就成了残暴的昏君。
太宗当初扶持庶族地主并不算太成功,关键就是那些扶起来的庶族地主多是靠着军功为官后列入新士族的,真正读书出头的没几个。
书籍太贵,学校太少,有几个庶族地主能够靠读书出头呢,就算是小地主,在这个时代也是读不起书的,更别说钻研学问。哪怕读出来了,可他们的老师多数是那些士族呢,出来后不也得对他们毕恭毕敬。
“印书、办学,让更多的庶族寒门子弟能够读的起书,朝廷再大兴科举,加大科举选拔的人才录取数量,重用这些科举出身的士人为官为吏,这样一来,也就再不用怕士族无孔不入,把持国家的基础了。”
第273章 李秘书
“瑞卿,这些都是你一个人想出来的?”皇帝李治语气平淡,甚至都看不出脸上喜怒。
这当然是我想出来的啊,我可是总结唐宋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富贵结论啊。谁有我这样的超远眼光,可以看到千年之后去?
“陛下,此确为臣下所想。雕版印刷术,就是撬翻士族的那个支点。通过雕版印刷书籍,把书籍价格降下来,让其不再成为只有士族才能专享,让无数庶族寒门子弟也能读书,读的起书!”
一百贯一套的书,通过雕版印刷术能把书降到二十贯,五之一啊,如果能做到,确实非凡。虽说一套五经二十贯,价值几十亩地,四五头牛,一般百姓的家产都没这么多,但是对于那些中小地主来说,却也还是有能力承担的起的。
不过李治还是有些怀疑,这么狠的绝户计,真是李逍一个人想出来的,难道跟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没关系?他可是听百骑司奏报,长孙无忌最近跟李逍可是关系挺密切的,长孙甚至还花费了高价在蓝溪换来几百亩地,兴建了一座庄子,最近更是天天来李逍庄上做客。
“不是太师他们的想法吗?”
李逍心中笑了笑,长孙无忌怎么可能提出这种观点,他想的到这么远这么优秀的点子吗?
再说了,长孙无忌可是皇亲国戚,还是帝国元老,人家可是妥妥的大唐新世家。
李逍的终究目的是啥,是推进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跟士族门阀那可是对立的。
长孙无忌这样的家族,通过门荫制,子子孙孙都能轻松入仕为官,要是科举大兴,到时以科举为录取士人为官的标准,那门荫制肯定就会渐渐废除,就如宋朝时,门荫虽然还能入仕,但能荫的子弟少了,而且通过门荫入仕虽能做官,但只能做一些没什么前途的官了,科举到时才会是正途。
长孙这样的老狐狸,他们的目标是什么,是关陇本位制度啊,是要长久保持关陇贵族们的超然地位的。
李逍唯一能认同长孙的地方,不过是他比较看中关陇子弟的战斗力而已,他觉得如果在长安建立一所军校,或者说是在长安的宿卫南衙府兵中和北衙的禁卫军里,维持一支数量不少的士官队伍很重要。
长安的常备士官队伍,加上天下各地的义务兵,那么大唐养兵费用少,而且又能常保持战斗力,随时能够拉出一支队伍,拉出去也能打胜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