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州勇,很快就招满了。
报名的人太多,可州衙只选三千。
负责挑选的都是佣兵团的人,一个个都是老油子,但挑人的眼光是很好的。他们不但按着李逍的标准挑那些贫民奴隶,挑那些身强体壮的,而且还要挑那些胆大勇敢的。
说直白点就是挑那些好勇斗狠桀骜不驯的,用这些家伙的话说,既然是招兵,不管是招府兵还是乡勇,那就得是能战的。
若是招一群老实巴交,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家伙,有屁用。这样的人,往往真正上了战场,连第一轮都守不住。
那些有血性的家伙,往往才是真正有爆发力的。
虽然这样的人大多是些刺头,可他们自认为不怕。再硬的刺头,还刺的过他们?
他们这些佣兵,哪个不曾是亡命?
游侠儿、刀客、响马、绿林、水贼,甚至是杀人逃犯,可没几个好相与的。再刺头,他们也有把握能驯的服服贴贴。
赵持满被李逍授予了一个衙内都知兵马使的职务,这不是大唐的正式官职。这个职务是李逍拿来用的,实际上历史上要到中晚唐后才有这个职务,这是后来唐朝藩镇割据时代,那些节帅们的心腹大将位置,负责统管衙兵。
这三千兵马,正式名义就是武珍州乡勇。
乡勇算是地方土团民兵,不是正式的府兵。
因此李逍管起来很方便,没那么多烦琐的手续。
他这个刺史,自然是这支乡勇的总指挥,而他又让赵持满做衙前都知兵马使实际负责统领。
下分三个营,每营一千人,营设一个兵马使。营下设团,二百人一团,百人一旅。团设指挥使,旅设都头,队设队正,伙设伙长。
这套指挥体系没采用府兵军制,实是为避免一些麻烦之事,毕竟这三千人只是乡勇而已。
从衙前都知兵马使到都头、队正,可都是由佣兵担任的,没有一个是官身,当然就不好用府兵官职了。
刘俊觉得李逍搞这些乡勇有些多余,百济人本就不能相信,还又不给武器只给根棒子,那这群棒子军搞起来又有何用?
虽然他也劝过李逍,可李逍打定主意的事情他是劝不了的。
李逍当然也知道现在苏薛的兵就在不远处,但以后随着战线前推,薛苏二将的兵会离他越来越远,武珍州也会彻底成为大后方。
到时这里就会形成一个武力空虚区,若没有点自己的武装,那他李逍这个刺史就真的会很难当的。
“经略,有信到。”
一名卫兵过来禀报。
“哪的信?”
“有两封信,一封是自带方州剧烈州送来的,是薛都督给你的信。还有一封是自耽罗岛送来的,来自长安的。”
“先看薛帅的信。”李逍道。
薛仁贵的信倒是简单,主要是说李逍胆子很大,居然趁他和苏烈不在的时候,就私自做主把他们东征水师的战利品给卖光了。当然,这也只是开个玩笑而已,其实薛仁贵对李逍的行为很赞赏。
毕竟卖了二十多万贯,太过出人意料,大大的惊喜。而且不光是卖了钱,李逍还给他们弄来了大批前线紧缺的粮草药品布匹等。薛仁贵说他暂时不会回武珍州,要督促金春秋补给粮草,提供士兵,准备在冬季到来前,发起一场新的秋季攻势。
武珍州这边,就全权交给李逍这个新任刺史负责了,甚至耽罗岛那边,也要李逍这个经略使负责。
看完后李逍笑了笑,没惹薛苏二帅生气就好。
“把长安送来的信给我。”
李逍拆开长安来的信,却是太师长孙无忌给他的信。信里,长孙无忌告诉了他长安城最新的动向,比如皇帝已经和宰相们议好,要调他回长安任太府寺少卿,到时还要让他督造大明宫。
据说旨意都已经拟好了,不日就会送来武珍州城。
合上信,李逍陷入了沉默。自己还刚在这里打开点局面,怎么这李治又这么折腾呢。
自己难道真的又要返回长安?
第377章 朝令夕改
“朝令夕改,这岂不是儿戏吗?”
“就是,才刚到任,又召回京,几千里路途,太儿戏了。”
武珍州衙,赵持满和刘俊听说朝廷要召李逍回京,都是一脸惊愣。
李逍心里也不太爽,把人当猴耍呢。自他离京到现在,都不过两个月时间,当初皇帝还给他三个月时间上任呢。他这都算提前到任,可才刚上任半个来月,这倒好,皇帝又说要召他回京。
太府寺少卿兼大明宫营造使,他李逍还真不太稀罕。
送钱倒还送出问题来了,早知道还不如不送。
“三郎,既然是陛下旨意,我看你也只能回去了。”赵持满道。
李逍摇头。
“我不回去,懒得折腾。到了这边,还刚刚打开局面,回去做什么?”
“可是陛下旨意?”
“陛下的旨意还没送来,现在这消息是长孙太师送来的,我还有点时间。我这就马上写封信,你找人快马送到长安给太傅李绩,希望太傅能够帮下忙,如果能取消这道旨意最好。”
虽然刚到任半月,但李逍却觉得在这百济确实天高皇帝远,做事很痛快,没什么束缚。他可没忘记,自己离开长安的原因,那也是被迫出来的。当初跟王柳崔三家的对决,他李逍虽是胜者,可也被长安的那些勋戚世家们给仇视,长安现在还不安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