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李逍也是拿出了很亮眼的表现,才让朝廷同意他留下来的,而且当时皇帝为了能让李逍能更放手去管好这块地方,特意给李逍授予了节度使之职。
这可是大唐第一次正式设立这个职位,之前虽然军中常有节帅之称,但那不是正式的官职。而这次皇帝却第一次为李逍设立了这个职位,虽然节度使也是使职,带有临时差遣性质,但毕竟是专为他特设的,不同凡响。
况且李逍担任节度使这个统管兵马主管征战的军职之后,还又担任了观察转运使之职,这是文职,既管民政又管官吏的监督考察,还管着钱粮转运事务,可谓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还兼管着人事和钱袋子。
有了这些大权,李逍才能在这两年里把南半岛打造的日新月异,七州三十五县之地,如今彻底的犁过一遍,二十多万百济和新罗的旧贵族和大豪强地主们都被李逍清算,一并送去了中原大陆,让他们去边疆屯田垦荒去了。
而剩下的那些新罗和百济的旧民,也经历了丈量田地、清点户口,均田授地、点选府兵等一系列大事。
在这些动作之下,现在的安东道官方登记在册的新大唐子民共一百二十万户,人口六百三十余万,其中基本上都是纳税缴赋的征课良民,光是纳课的丁男就多达二百万之多。
这组数字当初送抵长安的时候,不知道震惊了多少朝中大佬们,连皇帝都惊的跳了起来。
不说一百二十万户、六百三十万人口的惊人,仅仅是二百万丁男这个数字,就能把长安朝堂都给惊傻。
想当初大唐刚平定天下的武德之初,才一百八十万户,到贞观中期才恢复到三百万户,到永徽之初,李治继位时才三百八十万户,由此可知这数字多惊人。
当初隋强盛之时,人口可是多达九百多万户,五千余万人口的。虽然说武德初时,战乱刚结束,有许多的逃户和隐户没算在里面,但当时人口确实损失很大,尤其是官方的纳税课丁数量。
这些年,朝廷安稳,人口数字不断增长,尤其是通过清点人口,搜查逃户隐户等增加了许多新人口,可实际数量也不过四百来万户,就算包括那些没在册的隐户等,估计总数也就五百多万户六百万户的样子。
现在李逍一下子为大唐新增了一百二十万户,六百多万人口,这起码是增加了两成的人口啊。
而当初,朝中的大臣们可是认为新罗和百济的人口顶多就三四百万而已,可李逍却硬生生的用手段,把整个新罗和百济翻了个遍,将所有的人都能编户齐民登记造册,没有隐户和逃民,甚至还通过均田授地,把过去隶属于那些王室贵族大地主豪强们的奴隶也给分田授地,赐给良民身份,让大唐的自耕农尤其是课户数量增加了许多。
要知道,人口虽然重要,但大唐的人口中有很大一部份是不纳课的,也有很大一部份不是良民。
第414章 六大都护府
一般来说贱良都是不课户,不课户就是不用纳课缴税,贱民奴隶以及官户军户往往都是不纳课的,大唐的不课户数量庞大,这也使得朝廷每年损失了大量的税赋。
而李逍在安东,直接消除掉了那些旧贵族地主官僚豪强们,也直接把奴隶贱民们消除了,在安东的六百余万人口,除了极少数点选的府兵外,其余的全都被均田授地,成为了大唐的课户良民。
这些人拥有一定的田地,是自耕农,每年都要向朝廷纳租缴课,因此李逍的安东道虽然说地方不比中原一道大,可缴纳的租税却十分惊人。
这些,都是李逍这几年在安东所认真做的事情。
安东道越来越稳定,这里已经成了大唐最耀眼的一颗星。
要不是皇帝按着,要不是李绩按着,早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来这里摘桃子了,甚至那些长安的贵族勋戚之家,不知道会用什么手段来这块地方圈地占山抢钱,是李逍硬顶着,才让这里既快速又平稳的转型。
可他还是得进京了,据说已经有御史弹劾他李逍逗留不回,有图谋割据海东不轨之心,虽说皇帝相信李逍,可李逍现在的权柄确实无人可及,在安东这块地方,他一人又是节度使,又是观察转运使,兵马民事人事财务一人说了算。
安东的兵马又多,这两年安东几经扩建军府,现在拥有四万府兵,还有六万在籍乡勇,随时能够拉出十万之兵来。
“长安城里那些短视而又贪婪的家伙啊。”赵持满恨恨的一拳砸在栏杆上,“再留三年,再留三年的话,有大帅你坐镇安东,那么我们就能够挥师北上,联合辽东的府兵,南北夹击高句丽。”
他甚至早劝过李逍,根本不必等朝廷的命令,也不用等辽东的兵马配合,直接以他们安东的这十万府兵和乡勇北上,兵围平壤,就能直接灭掉高句丽。
可惜李逍只在上次大胆了一次,却再没打算继续这样硬来了。李逍拒绝了他的提议,虽然向朝廷上表了这个提议,可朝廷没有同意。
“灭高句丽是一盘大棋,高句丽也是块硬骨头,不像新罗和百济这么好打的,朝廷自有朝廷的考虑,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的。其实朝廷的态度也没错的。”
之前李逍在安东先斩后奏时,程咬金、苏烈等正率着二十万大军在西域征战,那场大战一直打了一年多时间,虽然最终把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打的只余百骑逃入大食,可大唐也是损兵折将不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