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孟德站在巍峨的太行山之巅,捋着胡须,面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世界,放声歌吟: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失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思,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忧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麋。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衰。
苍老而高亢、沉郁而悲壮的声音久久地回荡,回荡。
军士们跟着唱起来:“北上太行山……”
一一四建安十一年春正月,曹孟德大军终于到达了壶关,和乐进、李典的先遣部队会合了。壶关的军民拼死固守,曹孟德回眸茫茫太行,回想北征的辛酸,感到无比愤慨。于是,他当着敌人的面,向大军下令:“攻下壶关城,不要留活口,全体活埋!”
曹军士气大振,全力强攻了一个月,而壶关却依然屹立不动。
于是,曹孟德又召集众将领研究对策。
曹仁说:“如果能给城内百姓以活命的机会,反而可以松懈城民的抵抗意志。如今主公公开表示屠城,更坚定了他们死守的决心。而且,壶关城的防御工事相当坚固,存粮又多,一味强攻,只能白增加伤亡。即使双方陷入僵持,平白耗费时间,反而会增加我方补给的困难。”
曹孟德差不多是第一次听到曹仁的建议,而且觉得颇有道理,于是立即派人向城内军民传话,除高干一人外,全部赦免。
高干面临强大压力,便将壶关交给夏昭、邓升两人防守,自己率队向袁氏盟友南匈奴求援。但南匈奴见袁氏已衰微,不愿再和他们有任何联系,宣布保持中立,并拒绝高干的投奔。高干不得已,只好带数亲信投奔荆州刘表。
夏昭见援军的希望落空,大势已去,只好打开城门投降了。
高干逃出并州,渡过黄河,到达洛阳一带,正逢河东境内白波贼作乱。河东、河南均告急,防备森严,高干的残部被上洛督尉王琰的守军所擒,因反抗而被杀。
自此,并州已完全纳入曹孟德的统辖范围。
壶关之役后,曹孟德已完全掌握青、冀、幽、并四州的经营统辖权,唯一不安的是袁熙和袁尚兄弟仍在乌桓部落的庇护之中,常在边疆从事骚扰性的攻击。
塞北长征势在必行。
曹孟德不回许都,而直接回到邺城,便是为了准备远征乌桓的行动。
在回邺城的路上,曹孟德得到陈琳的消息,说蔡文姬已被赎回,正返回许都。蔡文姬的两个儿子留在了胡地,匈奴左贤王没有答应。陈琳同时给曹孟德寄来了蔡文姬写的诗《胡笳十八拍》。
第四部分第十九章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4)
曹孟德忙不迭地展开: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柞衰;
天不仁兮降离断,地不仁兮使我逢时。
千戈寻兮道路危,民率流亡兮共衰悲。
烟尘蔽野兮胡奴盛,志意乘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
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溃死兮无人知。
……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
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
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
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深兮泥成血。
……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
汉使迎我兮四牡驯驯,胡儿号兮谁得知。
与我生死兮逢此时,然为子兮日无光辉。
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
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
……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
日东月西兮徒相忧忘,弹鸣琴兮情何伤。
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
泣血仰头兮诉苍苍,生我兮独罹此殃。
这哪里是诗,分明是文姬在痛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字字血,声声泪,那般凄婉感人。
曹孟德唏嘘良久,擦去眼角的泪痕,长长吁出一口气,文姬总算出了狼窝,我只是尽了一个长辈的责任,而那颗伤痛的心什么时候能抚平啊。
此时的曹孟德多想策马驰向许都,去问候昔日那位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现在却历尽人世纷乱沧桑的妇人。
可是,不能啊,若不荡平乌桓,汉家女子不知又将有多少重蹈文姬所走的悲剧道路。
一一五但是,在远征乌桓的问题上,曹孟德又面临着属下的分歧。
镇守兖、豫本州的军团头目,以曹仁为首,都强烈反对北征行动,他们认为劳师动众,远征乌桓,并没有绝对的必要,其理由有二:第一,乌桓人贪而无义,袁尚目前已无实力,乌桓不见得会支持袁尚到底。第二,连年用兵北方,已使西南刘表势力逐渐膨胀,加以刘备军团在新野地区招贤纳士,募兵训练,若大军北征,难免南方空虚,若刘表、刘备乘机而来,恐危及兖州大本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