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踱着步子,分析道:“袁绍为人讲求气派,重虚有形式,繁礼多仪,让有才华的人受不了,曹公对人真诚而自然,不特别讲求形式,此‘道’胜也。袁绍割地称雄,唯我独尊。而曹公你奉戴天子,顺天下人心,此‘义’胜也。自桓、灵两帝以来,国家权力沦丧,社会秩序大乱,袁绍做事不讲法度,喜欢便宜行事,曹公却能整治法度,于乱局之中重建国家权力的威信,此‘治’胜也。袁绍对外显得宽容对内却猜忌疑虑,因此能打入他政治圈子内的只有其亲戚子弟而已。曹公容易接纳贤人,唯才是举,用人不在乎血统情感的远近,此‘度’胜也。袁绍虽然多谋,但办事拖沓,远不如曹公随机应变,能有效地处理千变万化的情势,这就是‘谋’胜。袁绍喜欢高谈阔论,刻意礼贤下士,以赢得虚有的称誉,因此小事好求表现,喜欢讲大话,常得到重用。曹公却能以至诚之心待人,不重虚荣,因此忠诚有见地的人才,愿意为您服务,这就是‘德’胜。袁绍看到有人饥寒受苦,立刻急着表现他个人的同情,但看不到民间的疾苦,曹公能不受眼前小事的影响,着眼于天下大事,以求有恩于四海,即使未能目睹,也能常常感受天下人之疾苦。这就是‘仁’胜,袁绍朝中大臣争权夺利,相互倾轧,黑函小报告满天飞,曹公对部属有独到而全面的认识,善于纳谏,这是‘明’胜。……”
郭嘉滔滔讲述,曹孟德愈听愈觉得心里明亮起来。
酒过三巡,郭嘉早已满脸绯红,显得更加儒雅英俊。
“郭贤士年岁几何?”曹孟德突然想到一件事。
“二十又八。”
“可曾婚配?”
“投曹公以前四海为家,没有这份奢望。”
曹孟德信口说:“我有一养女,名叫红檀,知书达理,琴棋书画皆通晓,夫人也视若亲闺女,若能与郭贤士琴瑟唱和,我也就了却了一桩心事,不知你有无此意。”
郭嘉连连推辞,说:“曹公待我已经不薄了,不敢再受此大恩。”
曹孟德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古而然。莫非……”
第三部分第 37 章 第十章 颍州得奇士 许都迎天子(7)
郭嘉分辩道:“曹公多心了,我乃一介寒士,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恐辱没了曹公名望。”
曹孟德说:“你刚才不是赞美我仁而下士,待人不分贵贱,唯才是举吗?况郭贤士前途无量啊。”
郭嘉已经被逼得没有了退路,只好说:“主公待我如此,我郭嘉为你虽九死其犹未悔。但我功名未成,不敢受此大恩。待日后有了建树,再议此事不迟。”
其实,此言既出,曹孟德立刻感到一种莫名的懊悔。经郭嘉这么一说,忽然转了一个念头,说:“难得郭贤士这般人品。既如此,我就不好勉强了。况且,我还没有与红檀说过此事,这女子对男人有独到的认识,说不准……来,举杯,就当我说着玩的。”
郭嘉昏沉沉地举起酒杯。
汉献帝迁回洛阳以后,下诏改兴平为建安元年。这年正逢大荒,昔日繁华的城池仅有几百户人家,老百姓饥饿难熬,只得到城外去剥树皮挖草根。
曹孟德听说汉献帝已在洛阳行宫,便与荀彧商量迎奉事宜。荀彧说:“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从前晋文公接纳周襄王,诸侯诚服;汉高祖为义帝发丧,天下归心。今天子颠沛流离,将军在危难之际首倡义兵,这是人心所向。若不当机立断,恐怕被别人抢在前头。”曹孟德说:“马上前往洛阳接驾!”
这时候,李傕、郭汜眼看就要追至洛阳。董承建议献帝到山东避一避。天子一行去洛阳不过一二里,忽报迎面有大军。原来是夏侯惇领兵前来,献帝方才放心。此时李傕、郭汜大军前部已追至洛阳城外,夏侯惇便和曹仁兵分两路截击,将李傕、郭汜部队杀得人仰马翻,天子复回洛阳宫,第二天,曹孟德亲率大队人马到了洛阳,安顿之后入城见献帝。
“臣一向蒙受浩荡皇恩,只是未寻到良机,臣如今亲率精兵,征讨四海逆子贰臣,所向披靡,望陛下以社稷为重,保重龙体。”
献帝见曹孟德虽然矮小丑陋,但举手投足谈吐都显出精明强悍,料想此人日后准能干成一番大事,立刻封曹孟德为司隶校尉。
曹孟德那日正与属下密议迁都之事,又有人来宣曹孟德入宫议事,曹孟德见此人眉清目秀,面色红润,精力充沛,暗想:洛阳城官吏军民个个面露饥色,此人难道有什么调养之术不成?于是打趣道:“万众饥寒交迫,你却如此康健,难道是常饮木兰坠露、常啖秋菊落英之故。”那人答:“我没有什么神异之处,只是食素三十年罢了。”曹孟德就与他谈论天下大事,那人侃侃而谈,颇有见地,原来此人名叫董昭,洛阳定陶人,原来为袁绍做事,后听说天子还都,特来朝觐,官封正议郎。
董昭说:“你干的虽然是兴兵除暴之事,但朝野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唯有移驾许都才是万全之策。”
曹孟德听了董昭的话,主意更决,第二天就入宫见献帝,奏道:“洛阳东都实在荒废,加上运转粮食困难,不宜作宫。许都地处鲁阳,城郭宫室,钱粮民物,足可备用,臣特请皇上驾幸许都。”献帝曾请侍中太史令王立预测过天道,王立说:“汉以火德王,许都属土,代火者土也,代汉而有天下者,当在魏。”献帝想,天意如此,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于是答应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