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_[美]E·B·波特【完结】(130)

  美国占有了菲律宾后便陷入了远东事务。美国为防止外国势力瓜分中国,宣布了门户开放政策,与其他国家一起打败了义和团,调停了日俄之间的战争。1905年的朴茨茅斯条约就是调停的结果,日本人却对此很失望。他们后来又被旧金山学校里对东方孩子的隔离所激怒。在由此引起的外交危机中,美国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做好准备,防备日本攻击菲律宾,这就是后来的“橙色计划”。罗斯福派战列舰舰队作环球巡航,目的之一就是让日本人看看美国的军事力量。

  英国通过在美西战争中支持美国,承认美国拥有对巴拿马运河的全部控制权,以及把舰队撤出加勒比海等行动,正在赢得美国的友谊。与此同时,德国人也正通过炮击委内瑞拉海岸,为萨摩亚问题与美国争执,在马尼拉湾无视杜威的封锁命令,大肆发展殖民地,以及攫取处在美国和菲律宾之间的太平洋群岛等行为,引起美国的疑虑和敌意。

  各国海军对无烟火药的采用和对射击技术的改进(在皇家海军中是珀西·斯科特发起的,在美国海军中则是威廉·S·西姆斯发起的),必然导致了全部装备大口径炮的战列舰的出现,这种战列舰中最早的一艘是英国的“无畏”号。英国和德国,但不包括美国,制造了为提高速度而少用装甲的全部装配大口径炮的战列巡洋舰。

  美国首先把一艘潜艇“霍兰”号编入现役,其他国家也纷纷效法。所有人都认为潜艇可用于港口和海岸防卫和攻击装甲军舰。没有人预见到它会成为袭击商船的出色武器。美国人发明的飞机被认为可以在战争中用于侦察和远距离火力控制。没有人预见到它巨大的破坏力。然而无线电的一切用途却很快就被认识到,并得到了应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水面战斗行动

  一、两种对立的海军战略

  二、战争初期的战斗行动

  三、黑尔戈兰湾海战(1914.8.28)

  四、德国太平洋分舰队

  五、科罗内尔海战(1914.11.1)

  六、福克兰群岛海战(1914.12.8)

  七、多格滩海战(1915.1.24)

  八、日德兰海战(1916.5.31-1916.6.1)

  1914年夏末,欧洲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摧毁了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并在俄国引起了革命和国内战争,使英国和法国元气大伤。第一次世界大战破坏了欧洲大陆的社会、政治和道德秩序,为意大利的法西斯和德国纳粹的兴起提供了可能性。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好了准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诸多起因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条是那些已经出现的复杂的联盟。每一联盟都是由秘密条约、经济协定或军事“默契”的网络来维系的。1914年,两大集团——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和三国协约(法国、俄国和英国)之间出现了势力大致平衡的局面。

  战争的直接起因是一个塞尔维亚爱国者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地利王位继承人。奥地利外长因为有德国无条件支持的撑腰,给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对这一罪行进行惩罚并做出赔偿。这都是塞尔维亚可以答应的。但奥地利还要求在塞尔维亚维持治安的权力,塞尔维亚拒绝了这一要求。

  俄国的外交政策几十年来一直鼓吹巴尔干半岛各国“全部斯拉夫化”,它与塞尔维亚有一项共同防御条约。就在奥地利和塞尔维亚动员起来时,俄国也动起来了。德国感到也应该马上行动,因为它的两条战线战争策略是在俄国还没有完全行动之前就闪电般迅速穿过中立的比利时,首先压倒法国(施利芬计划)。1914年7月 28日,奥地利对塞尔维亚宣战。德国8月1日对俄宣战,8月3日对法宣战,8月4日对比利时宣战。英国为了自己的荣誉和利益要支持法国,保卫比利时,于8 月4日午夜对德宣战。

  一、两种对立的海军战略

  我们已经提到,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几年开始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海军建设规划。德国宰相俾斯麦拒绝建设一支强大的适于远洋航行的海军,恐怕这一行动会激起与英国的海军竞赛。俾斯麦离任后,新皇帝威廉二世被帝国海军部大臣阿尔弗雷德·冯·蒂尔皮茨含混不清的理论说服了,认为德国远洋舰队不会激起两个大国的竞争,而更可能导致与英国联盟。在蒂尔皮茨看来,如果德国建设起强大的舰队,英国人就会寻求与德国人的友谊,而不会向德国人挑战了。

  包括蒂尔皮茨和威廉皇帝在内的德国海军规划者们都坚信战列舰是最重要的,其他种类的军舰只能起侦察和防卫作用。他们赞同马汉的观点,认为骚扰性战争——对商船做零星袭击的战争——对海军力量起不了什么作用。因此他们对这种战争没做什么准备,只把潜艇当成舰队的辅助舰只。因此,战争爆发时,德国人的潜艇还不足50艘。

  正如俾斯麦所预见的,德国人建设一支战列舰舰队的决定引起了英国人的警觉。新造的德国舰只已不再是只适于北海行动的“短腿”舰只了。英国人正确地得出结论,认为这些德国军舰是针对他们的。于是当德国人1908年宣布再次扩大自己的造船计划时,英国人迅速作出反应,在1909年把自己的造船计划翻了一番。蒂尔皮茨仍不罢休。面对着英法友好关系不断加强,他于1911年请求补充1908年的造船计划。这时,海军武器的费用正在伦敦产生一种政治问题。1912 年英国派其陆军大臣维斯康特·霍尔丹去柏林去寻求调停,但德国人对达成海军协议的要价太高:如果法德开战,英国应保持中立。结果是两国参战时海军力量都很强大。然而这两个国家却都没有形成正确管理海军所需要的既定方针、完整的学说和高层次的组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