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日,聂士成又力请叶志超电李鸿章“请班师”。于是,叶根据自己的考虑,向李提出上、中,下三策。他把聂士成的建议作为“中策”,而另外提出了由北边速派大军的所谓“上策”。但是,兵机既钝,缓不济急,且无贯彻此策的决心和正确措施,结果仍是“迁延不断”注31,实际上无异于“下策”也。当天,李鸿章复电“暂静守勿动”。注32
聂士成提出“撤队内渡”的建议时,正是清军实行战略退却的大好时机,而这样的时机稍纵即逝,难以再来。叶志超和李鸿章皆未能采纳此议并付诸实行,真是聚九州之铁难以铸成之大错!这样一来,清政府在各方面的处境愈来愈陷于被动了。
注释:
注1 《养寿园电稿》津院去电,《袁世凯致李鸿章电》(光绪十九年三月十八日)。
注2 “势道”,又作“世道”,用以称王族外戚之当权者。
注3 《梅泉野录》,第132页,见《袁世凯与朝鲜》第348-349页转述。
注4 《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5卷,第32页。
注5 杉村濬:《明治二十七八年在韩苦心录》,第3页。
注6 《曰清战争实记》第1编,第33—34页。
注7 《朝鲜史》,高宗李熙三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注8 注9 《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5卷,第32—33页。
注10 《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5卷,第33页。
注11 《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5卷,第34页。
注12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954),第13卷,第8页。
注13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958),第13卷,第9页。
注14 《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5卷,第34页。
注15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956.957,960),第13卷,第8--9页。
注16 《日本外交文书》第27卷,第519号。
注17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963),第13卷,第10页。
注18 《日本外交文书》第27卷,第525号,附件乙号。
注19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962、965),第13卷,第10页。
注20 《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5卷,第37页。
注21 聂士成:《东征日记》,见《中日战争》(6),第2页。
注22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2卷,第93--94页,《日清战争实记》第1编,第63页。
注23 《东征日记》,见《中日战争》(6),第4页。
注24 “三南”,指朝鲜南部全罗、忠清、庆尚三道。
注25 转引《1893--1895朝鲜农民起义》,第100--101页。
注26 全琫准率部撤至淳昌、南原一带后,并未解散。十一月下旬,日军大举进攻起义军。十二月9日,全琫准被叛徒告密,不幸被俘。日本侵略者把全琫准处斩刑,并悬首示众。日本侵略者又搜捕东学道教主崔时亨,捕之,于1898年7月25日在汉城处以绞刑。
注27 《东征日记》, 见《中日战争》(6),第6--7页。
注28 《东征日记》,见《中日战争》(6),第8页。
注29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3卷,第134页。
注30 陆奥宗光《蹇蹇录》中译本,第20--21页。
注31 《洪熙致盛宣怀函》,见《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下),第21页。
注32 《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6卷,第14页。
四 日军大举入朝
当东学党起义军胜利发展之时,日本报纸争相传布,物议纷纷。一些扩张主义者更趁机大造舆论,促使政府出兵。日本各报还用诗歌的形式宣扬“日本刀”和“日本魂”,煽动战争歇斯底里。有的鼓吹“宜扬国威此其时,百年大计在一战”。注1有的则公然鼓吹灭亡朝鲜,说什么“五百年而李氏亡,果然劫运应红羊”。注2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也认为此乃确立日本在朝鲜的势力之难得良机,切不
可失之交臂。注3但从外交的角度考虑问题,陆奥感到此时出兵未免过早,而出兵总须有所借口,故颇寄希望于朝鲜政府之请求中国派兵,然后伺机行事。因此,他指示杉村密切注视朝鲜政府与袁世凯之间的联系,查清事实回报。
事实上,日本军事当局已在进行出兵的准备。掌握军事大权的参谋次长川上操六态度尤为积极,他先派驻朝鲜使馆武官陆军炮兵大尉渡边铁太郎,赴接近变乱地方之釜山搜集情报。其后,复以参谋总长的名义派陆军炮兵少佐伊知地幸介至釜山,继续进行调查。三十日,伊知地调查完毕后返回日本。听取伊知地汇报之后,军部内出兵声浪益盛。川上操六遂以总参谋长的名义向伊藤博文建议:“东学党匪势甚为猖獗,韩兵无力镇压,目下趋势必向清国请求援兵,清国政府亦必至允纳此种要求。如欲保护在韩臣民,维持帝国权势,我亦有出兵之必要。”注4同时,秘密着手进行战争动员。以参谋本部第一局长陆军步兵大佐寺内正毅为主任,工兵少
佐小根武亮、海军大尉松本和、工兵大尉井上仁郎,骑兵大尉西田治六为组员,专门掌管输送陆军事务,以备战争爆发后成立运输通讯部。当天,陆奥宗光和正在国内休假的驻朝鲜公使大鸟圭介进行了会谈。三十一日,又就出兵规模及手续等问题进一步征求大鸟的意见。大鸟特别提醒说:从天津到仁川需两天两夜,而日本军队从门司出发到仁川则需四天四夜,若不早作充分准备,将有中国执先鞭之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