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城小,难防守,而城东八卦山可俯瞰全城,守山即足以守城,故八卦山为布防的重点。吴彭年分四营守八卦山:吴汤兴、徐骧所统新苗军两营;李土炳所带黑旗七星队一营;沈福山所带黑旗军亲兵队一营。黑旗军守备王德标、孔宪盈守中寮和茄冬脚。彰化知县罗树勋及其子云林知县罗汝泽,率防军营守大竹园、中庄仔一带。吴彭年则亲自驻守茄冬脚指挥。
日军前卫占领大甲的当天,近卫师团司令部亦到达大甲。八月二十五日,北白川能久亲王抵距彰化城仅十里的大肚街妈祖宫,命山根信成少将亲至大肚溪北岸侦察。是夜,山根派人泅渡大肚溪,接近黑旗军兵营,以观察动静;令炮兵队选择适宜的炮兵阵地,并亲率第一联队第二大队寻找涉渡地点,终在距黑旗军驻营约一千五百公尺的大肚溪上游,发现了一处水深仅一公尺左右的河段,适于大部队涉渡。二十六日,北白川率山根、参谋长鲛岛、师团参谋绪方、明石、河村、总督府参谋林、石井等十余人,乘马到大肚溪北岸崁仔脚附近,以就近侦察八卦山阵地。南岸守军发现,“榴弹飞落左恻,弹丸蹴立,沙土濆起,幕僚吃惊劝避。”注5北白川受轻伤,坐骑被击毙。
根据两天侦察的结果,北白川能久制定了周密的进攻方案,将师团兵力分为三部分:右翼队,以川村景明少将为司令官,率领步兵第一联队第一大队(缺两个中队)、步兵第二联队(缺第一大队)、炮兵联队(缺第二大队)以机关炮第一和第四中队;左翼队,以山根信成少将为司令官,率领步兵第三联队(缺第二大队)、步兵第四联队(缺第二大队)、步兵第一联队第二大队及炮兵第二大队;本队由北白川亲自指挥,包括步兵第一联队(缺第一大队本部及两个中队)及骑兵大队(缺两个小队)。
八月二十七日中午,北白川能久在大肚街师团司令部发布进攻命令。规定二十八日为进攻之期,各部队的分工是:“右翼队自午前五时三十分攻击正面之故,左翼队于明日黎明前从汴仔头上游约一千五百公尺之涉渡点过河,与右翼队配合,攻击敌军第一线,并以一部分兵力向八卦山炮台前进,本队的工兵大队在右翼队击退正面之敌后,在汴仔头架桥,其准备工作须于今日完成,并增派一百名军夫,帮助搜集架桥材料。”注6其意图是,置川村的右翼队于正面,实行牵制运动,而让山根的左翼队担任主攻,以优势兵力直逼八卦山炮台。
是日午夜,山根信成奉师团长训令,命步兵第四联队长内藤正明大佐率第一大队、炮兵第二大队(缺第四中队)及第一联队第二大队第七、第八两个中队,务于凌晨三时前渡河完毕;左翼队之其余部队,于凌晨二时三十分集合于大肚街以东露营地前方之田间。午夜之前,内藤召集各中队长布置有关涉渡事宜,然后按行军序列过河。此时,“黑云蔽天.四面寂寥,夜色沉沉,士卒衔枚,徒涉大肚溪急流。河水深及腰部,逝波如矢,终于偷渡成功。”注7过河后,内藤即率队过昔沙坑、柴梳金,宜趋八卦山东侧。
八月二十八日晨五时三十分,川村景明指挥右翼队的炮兵,开始炮击黑旗军的正面防线。这是日军发起总攻的信号。于是,内藤率各中队以全速向八卦山前进。继炮兵第二大队之后,步兵第—联队第二大队长千田贞干大尉率第七、第八两个中队,跑步向前,进逼八卦山。此时,山根信成率领步兵第一联队第二大队第五、第六两个中队。步兵第三联队第一大队,以及骑兵、炮兵和工兵,也已渡河完毕,即命步兵第一联队第二大队第五、第六中队及步兵第三联队第三中队,从南岸正面守军的东侧插进,包抄其后路。川村在命令炮兵进行炮击的同时,率右翼队涉渡大肚溪,攻击黑旗军之左翼。北白川能久则坐镇大肚溪北岸,观察战斗形势的发展。
六时许,内藤正明率部登上八卦山东面的一个山头。随后,千田贞干也率两个中队来到,立即向八卦山炮台前进。八卦山炮台“以石垒壁,有可容一营多兵力的兵营,设置重炮一门,山炮一门及后装炮二门,并有军械、弹药库,惟对后路未曾设防。”注8炮台守军见日军来攻,即发炮抗御。日军左翼队在山根信成的指挥下,步炮协同作战,以猛烈炮火掩护步兵攻山。日军以六个中队的兵力,从东、西、南三个方面向八卦山炮台发起冲锋。吴汤兴手持短铳,足登草履,帕首束腰,往来指挥,大呼杀贼。徐骧也麾军力战。然日军炮火炽烈,势不能支。李士炳、沈福山先后阵亡。吴汤兴决心与敌死战,不幸中弹仆地,鲜血洒于八卦山巅。对于吴汤兴之死,有人赞之曰:“汤兴固好男儿,不臣倭,不屈节,执戈制梃,授命疆场,其心嚼然而不滓,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注9吴汤兴牺牲后,八卦山守军亦伤亡殆尽,且弹药告罄,徐骧率余部二十人走后山,突围而出。日军遂登八卦山。时为上午七时十分。
此时,中路的战斗也已结束。罗树勋、罗汝泽父子出南门,匿乡间,数日后至鹿港渡闽。知府黎景嵩见状,亦偕李维义奔鹿港,又循海至台南。
唯独西路的战斗,仍在激烈进行。先是,川村景明率日军右翼队过大肚溪,经国姓井向中寮、茄冬脚前进。王德标“跃出队御之,势猛甚。黑旗七星队从之。日军多死伤,不能前。”孔宪盈亦在茄冬脚力战,与日军相持。吴彭年正在督战,见八卦山已竖日旗,便勒马率军回救。至南坛巷,亲率黑旗七星队三百人夺山。日军猛放排炮,七星队伤亡甚众,难以向前。左右掖而奔,吴彭年厉声斥之,乃止。而山上敌弹密如雨落,吴彭年身中数弹,犹奋力向前,终不支仆地,壮烈殉国。有诗人作《哀季子歌》,云:“巨炮雷轰力劈山,榴弹雨下响甸甸,身中数枪靡完体,据鞍转战莫敢撄。血溅衣襟溘然逝,凛凛面色犹如生。……人居世上谁无死?泰山鸿毛权重轻。”对吴彭年的爱国精神及其牺牲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甚至认为:“公故不顾成败利钝,效死弗去,直欲以身报国,不敢畏缩不前。卒至身中数枪,与马同阵亡。古之忠臣烈士,何以加此哉?”注10这个评价并不是过分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