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林彪有四平之败,1947年的四平之败是林彪军事生涯中的一个污点。在战前第七纵司令员邓华将军就提出了增加一个纵队进攻四平的正确建议,可惜林彪只增加了一个师。
民主联军以三个纵队(相当于军)又一个独立师及一百九十多门大炮攻击四平,另有六个纵队又八个独立师阻止敌人增援。却最终没有打下四平,成就了一个原本在国民党军队中只能算作二流的将军陈明仁的威名。
陈明仁最火爆是在北伐时期,抗日战争他在缅甸也镀了一下金,名头比较地响,但真正出名就是四平这次了。据说陈明仁是将凇沪会战里中国军队对日本人那一套又搬了出来,在路面上洒下黄豆,冲锋的解放军站立不稳而跌倒,藏在天桥上的国军乘机开火击毙那些摔倒的解放军战士。
付出了惨重的伤亡,结果林彪不但攻不下四平城,而且也抵挡不住赶来增援国军的进攻,民主联军不得不灰溜溜地主动撤退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四平之败成了林彪挥之不去的心理障碍。
第四,在著名的辽沈会战中,国民党龟缩在沈阳(约三十万)、长春(十余万)、锦州(十五万)三个城市。林彪主张先攻长春,因为这里的敌人最弱,只有新6军、第60两个军,其中60军军长曾泽生已经有意战场起义,胜算相当大;但毛泽东从全局考虑主张先打锦州。林彪考虑的是求稳,有四平的阴影在作祟,目光比较地短浅,而毛泽东显然更有战略眼光。
而且在最终达成共识确定先打锦州之后,林彪计划是兵分两路攻城阻援,一路主力进攻锦州;另一路阻击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没想到蒋介石又调来大军从葫芦岛登陆增援锦州。因为“准备了一桌菜来了两桌客人”,所以林彪又萌发了放弃进攻锦州,改打长春的计划的念头。如果按照林彪的思路先打长春,而放弃进攻锦州的话,中国革命那将是另外的一番局面!
后来在毛泽东强烈不满的电文的威慑下,以及罗荣桓的坚持下,林彪才坚定了打锦州,虎口拔牙的决心,东北野战军也因此成就了盖世奇功。但是这一插曲已经侧面反映了林彪军事思路的缺陷。
那么第四野战军由山东解放区的十多万干部发展到后来一百万大军,成为解放军里面最大的一个野战军,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这是不是林彪的功劳呢?很显然林彪军事上的成功是第四野兵员扩大的最根本原因。不过众所周知,第四野中林彪主要负责军事指挥,扩充队伍应该是政委罗荣桓的权力范畴。
第五,在湖南双峰的青树坪林彪败给了“小诸葛”白崇禧。1949年9月的衡宝战役进行到湖南双峰的青树坪、界岭一带时,第四野的146师作为第49军的先头部队孤军深入,结果中了国民党桂系王牌第7军三个师的埋伏。解放军第145师作为第146师的增援部队也遭到包围,此役解放军损失惨重。如果不是解放军的前敌指挥官钟伟这样的性格军官,用手枪顶住兵团副司令陈伯钧的脑门拒绝撤退,第四野这一次就亏惨了。具体伤亡数字因国共双方争议太大,莫衷一是。青树坪之战后,林彪企图在长沙和衡阳之间组织一个新的百团大战,为此他调动正在朝广东方向挺进的陈赓部向西北方向运动,林彪的命令被陈赓拒绝。最后党中央毛主席支持了陈赓的主张。此后陈赓还两次拒绝了林彪的错误指挥。
第六,林彪怕砸了招牌,称病辞帅印,抗美援朝不敢应局。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多说几句,让大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中的来龙去脉。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主力本来是东北第四野的部队,按理说应该由林彪来担任志愿军司令员。但林彪的用兵比较地推崇唯火力论。他在苏联养病期间,顺便就进修了一番,受苏联军事思想影响较大,苏军是很重视火炮的,什么喀秋莎之类的东东。林彪在苏联耳闻目染,对于苏德战争的作战模式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林彪以谨战而闻名,擅长以多打少,大兵团的运动战。在东北作战的胜利让他尝到强大火力的甜头。在东北林彪的民主联军接收日本人的武器,苏联红军的部分装备,是解放军中武器装备最优良的,火力最强大的。而解放军的另一个重兵集团二野,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时就把所有的火炮(甚至轻型)都丢光了。而抗美援朝美军无论在那个方面都占优势,林彪畏惧美军的这种巨大优势,担心自己一世的英名受损,所以称病不去。
某些人(林彪的FANS)以林彪以前的战场上的优异表现来作为反驳理由,为林彪抗美援朝前夕的怯战行为辩解是极其牵强附会的。这完全是两回事,两者之间根本不构成因果关系!怯战是林彪不去朝鲜的重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事实就是事实。林彪拒绝挂帅这件事让毛泽东非常地生气,但又无可奈和,只得启任彭德怀挂帅领导志愿军。
其实没有毛泽东的提携,林彪是不可能爬到那么高的位置的,按正常的晋升程序甚至可能封十大帅都不够资格。至于后来林彪的谋篡实际上也不能全怪他一个人,他的手下和亲人的怂恿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那么解放军的将领之中谁是最好的将领呢?在下的愚见是军神刘伯承和大将粟裕才是最棒的。
(本文系原创撰写,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文中观点系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转载请署名作者。谢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