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在北京宣布了免除税收三年的政策,民心大振,但是庞大军队的军饷、各项支出让财政紧张。在这种状况下,农民军的那种老习惯又出来了,“打土豪,分田地”,拘拿官绅,追赃助饷,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成为了被专政的对象。
《甲申纪事·附录》的记载:“吴襄打发旗鼓傅海山,将京中一应大事,一一诉禀,吴老总兵已受闯贼刑法将死。吴总兵闻之,不胜发竖,言君父之仇,必以死报。”正在向北京行进的吴三桂听到父亲被拷打的消息已经火冒三丈,这对标榜“极孝”的吴三桂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接着北京又传出来了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的消息。吴三桂这才拔剑斩案,说出了“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这样的话。
“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对吴三桂而言,只是众多利空消息中的一个,仅仅这个不足以让吴三桂投降清朝。这一系列的坏消息让吴三桂看到了大顺政权对自己的蔑视和不尊重,甚至让他感觉到李自成召他去北京见面本身就是一个骗局。于是吴三桂决心跟李自成决裂,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看到只是事件的表象,而不是问题的实质。而且“冲冠一怒为红颜”极有可能是纯属虚构,因为真正的历史书上根本就没有记载。吴三桂从来就不是一个儿女情长的人,他考虑的是整个吴氏家族的利益,牺牲掉自己的父亲,甚至是儿子也在所不惜,后来吴三桂发动了“三藩之乱”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第三,吴三桂何时才算是正式降清?
吴三桂率兵四万返师扑向山海关,并一反常态,纵兵掠夺,山海关守将唐通仅有八千人马,又猝不及防,被杀得人马凋零,山海关被吴三桂攻占,唐通以数骑逃还;白广恩闻讯增援,同样被杀败,总计有二万大顺军将士被屠杀,仅有三十二人逃回。
吴三桂占领山海关之后,自知同李自成已决裂,一面积极备战,一面修书给多尔衮,信中写道,“则我报北朝岂只财帛,将裂地以酌,不敢食言。”以割让土地为条件向清朝借兵,可见此时吴三桂未降。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偕权将军刘宗敏、李过等率兵约十万(一说为六万)向山海关进发。为争取吴三桂,携崇祯帝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吴襄等随军同行。四月十六日,多尔衮见吴三桂之信后大喜,但又疑虑有诈,于是复书吴三桂同意出兵,条件是要吴降清。吴三桂为了争取时间,假意愿归顺李自成,李自成上了当,放慢了进军速度,派尚书王则尧前往说降,原本五天可到的路程拖了七天。捱到二十日大顺军才进抵山海关,使者被扣留,吴军已严阵以待,山海关大战遂拉开了战幕。吴军用大炮轰击,大顺军伤亡惨重。
当吴三桂和李自成在山海关对峙、激战时,洪承畴曾献计多尔衮,趁大顺军主力东出,不走山海关,而从居庸关直扑北京。可惜多尔衮并没有采纳洪承畴之计,而是按照吴三桂的思路加入到山海关大战中。清军铁骑参战给了李自成致命一击,大顺军对清军入关助战毫无准备,同时缺乏对清军骑兵作战的经验,终为清军所乘。山海关之役大顺军屡战不利,精锐遭受重创,李自成大败逃回北京。
战后,多尔衮就以顺治帝的名义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并调给马步军兵一万,任命他为先锋官,让吴三桂于5月28日领兵出发追击李自成。至此,吴三桂才算是正式降清了。
李自成逃回北京之后,因大顺军主力元气已伤,无法组织起一支强悍的守城部队,北京城内更是谣言四起,警号风传,人心惶惶,兵无战心。李自成担心清军跟踪而至合围北京,瓮中捉鳖,将大顺军首脑机关一网打尽,于是李自成主动放弃北京,向西撤退。
(本文系原创撰写,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文中观点系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揭秘曹魏王牌军“虎豹骑”统领曹纯
更新时间2009-2-13 20:36:20 字数:2077
曹纯(公元170年——公元210年)是东汉末年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其祖父曹褒,曾任颖川太守,其父亲曹炽则官拜侍中,长水校尉(后被追授为陈陵侯)。曹炽跟曹操的父亲曹嵩共一个爹曹腾,但曹嵩并不是其父曹腾亲生的,而是养子。而曹炽这一脉共有两个儿子,曹纯是次子,他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将曹仁。因此从辈份上来看,曹纯算是曹操的从弟。
不过很不幸,曹纯英年早逝,年仅四十一岁就病故,再加上他兄弟曹仁在曹魏的大放异彩,曹操麾下又人才济济,所以曹纯的光芒被遮盖了。一个颇有军事成就的名将就这样被史学家给忽略了。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对他的描写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提及,普通读者暨后来者对这位东汉名将的事迹更加知之甚少。本人细读了《三国志》等史学书籍,找到了关于曹纯击破袁绍军、消灭乌丸、击溃刘备军的功绩,特写下此文,以还原这位昙花一现的东汉名将之真貌。
据《英雄记》记载,曹纯十四岁那年就丧父了,然后就跟曹仁分家独立门户。因为继承了父亲的一部分财产,所以家里比较地殷实,也就是有钱,府上雇有家奴佣人一百多人。曹纯以严格的家规管理、督促手下的家奴,家业治理得井然有序,街坊的人都称赞曹纯有本事,有能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