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听得更是晕晕乎乎,更是难以想象当年之战是如何威风凛凛。也出言说道:“末将也是生不逢时,未与相公同击党项,遗憾终身!”
杨可世满脸笑意,一扫之前阴霾之色,只差手舞足蹈,待得心神稍定,开口说道:“当年之事,晚间吃酒再叙。郑相公所托,便是百死也不敢怠慢,只是这苏州兵少,加我带的亲兵一起,也不过两千人马。若是南下奔袭杭州,只怕力有不逮,此事还需禀明一二。不知小将军有何见解?”
杨可世对于郑智的崇拜,在其话语之中也可见一斑。西军那场大战,实在是酣畅淋漓,郑智威名,在西北自然是无人能及。便是连郑智麾下的一个指挥使,杨可世也用小将军来称呼,礼节上的尊重不言而喻。
燕青也是没有想到杨可世会向自己问计,想了片刻回答道:“末将在江宁之时,随相公两战,对于贼军颇为了解。不过都是乌合之众,军纪奇差不说,军备更是不谈。杨将军麾下有不少精锐悍卒,可以南下先打几仗,攻占些城池要地,即便不孤军深入,也可拖住贼军一部分主力防备。等我家相公出兵杭州之时,也可少一些压力。”
杨可世头前还真未相公带着这两千人马出战,也是知道贼军势大,两千太少。此时听得燕青话语,也是豪气冲天,直道:“好,便依小将军之言,明日便出兵湖州,且下几个城池再说,不能在郑相公面前丢了脸面。”
第四百零三章 徐宁,金枪班教师徐宁
燕青第二带着杨可世的回信启程往江宁而回。
杨可世集结了两千人马便直奔湖州而去,过得苏州城南边的吴江,已然就算进入战区,一路皆是沿着太湖往南而行。
方腊在湖州驻军并不多,北方主要驻军之地在宣州广德一线。湖州对于方腊来说,其实算是比较靠近腹地的地盘。因为湖州往南,便能直插杭州。
苏州相比江宁而言,其实离杭州更近,而且地势也是极为平坦的,道路更加通畅。
三日之内,杨可世连克小城三座,离湖州归安城已然只有几十里路。
归安便是湖州的大本营,杨可世已然止步于此,又往江宁去信禀报。
等到燕青回得江宁,带回杨可世的回信,看得杨可世信中极为恭敬的词句,郑智心中大喜。不仅欣喜联系上了杨可世,更是欣喜杨可世的态度,杨可世能这般配合自己,战事自然更加有利。
又过几日苏州捷报传来,郑智知晓时机已经差不多了,开始着手准备发动攻势。
郑智与杨可世两方加起来不过五千兵马,却是要对史书上记载手下有百万之众的方腊发动进攻,这种事情已然有些匪夷所思。
却就是这么真实的发生了,历史上童贯剿方腊,其实也未有大军来袭,总共也不过两三万人,把这百万之众的方腊活捉入京。
也算方腊生不逢时,若是放在靖康年间,金兵围困汴梁之时,方腊兴许能成大事,却是在此时这个关头,方腊的失败也是可以预料的。
看似势力极大的方腊,其实还不如梁山发展得稳当,至少梁山可以从无数渠道获得军备物资,方腊要想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武器装备,难如登天一般。
还有一点也是方腊失败之处,便是方腊身边,并无真正熟悉军阵之人,没有一个军将是真正出身军伍的,皆是半路出家的将军元帅,大多都是江湖人物,对于排兵布阵与练兵之道,当真都是一窍不通。指挥大兵团作战,连一点能借鉴的经验也没有。
古代冷兵器作战,对于军中打仗的程序都有极为严苛的要求,便是击鼓鸣金、令旗指挥,上下统属,都是有极为成熟的一套规定。方腊麾下,当真是无一人精通此道,作战之时,都是蜂拥而来,战斗之中的军令指挥下达,从来都不能通畅。
如此战法,遇到真正的正规军,实在不堪一击。
但是刚刚发迹几个月的方腊也无法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摆在方腊面前的最重要问题还是武器军备。
等到杨可世捷报到得江宁,随着捷报一起到达江宁的还有童贯,以及童贯带的五千东京禁军。
江宁官场上下,再一次忙碌起来。童贯横渡大江,王汉之出城十里迎接。只因王汉之与童贯实在是老相识,当年童贯出使辽国,王汉之便是亲随官员之一。王汉之十里而迎,倒是苦了郑智,郑智本打算就在军营等候,但是这王汉之出了十里,郑智也只得相随而去。
王汉之能来江南富庶宝地江宁府任知府,也有童贯幕后帮忙操作。
人马渡江,大小船只来来回回,为了保持渡江集结地点的一致性,还有船工在岸上拉纤,每次船只渡江之后,都要再把船只拉到大江上游几里,再次渡江之后才能保证登陆之地在同一个地方。
如此反复,实在繁杂,也实在辛苦。这也是长江在军事上如天堑一般的原因。也是为何曹操南下,会用到大量船只的原因。便是要保证麾下士卒一次性渡过天堑,否则前后军只能隔江相望,后果不堪设想。兵书有云:半渡而击之。也是这个道理。
童贯先行过江,见得王汉之与郑智,自然欣喜,三人打马同行。
王汉之寒暄过后,出言便道:“童太尉亲自带兵南下剿贼,那方腊号称百万之众,只怕也逃不了覆灭之局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特种兵 热血 逆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