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却兼领御卫军都统制,霍厉、卢泽二人为旅都指挥使,御卫军编六都,加后勤保障人员及警卫司,总计仅有八千人马,仅有常编主力镇军的一半左右,但却是从诸部抽调精锐武官、老卒组建的一支精锐骑兵战力。
然而御卫军再精锐,两都骑兵仅两千多人马,对滁州防线到底能增强多少?
看到李知诰、田城都颇为犹豫,韩谦往前倾过身子,说道:“你们也说过,滁州以东、以北的敌军虽众,但杨元演、杨致堂以及司马潭胆敢贸然用险,他们第一批调动的兵力,也不可能太多——我现在调赵无忌、曹霸、李碛、卢泽他们去滁州,只要他们能重挫、甚至全歼第一波进犯的敌军,江淮的局势就不会脱离我们的控制,才有可能避免梁楚全面开战!”
李知诰与田城沉吟良久,最终点头赞同韩谦这个多多少少还是颇为冒险的计划。
徐泗军看似能动员的兵马最众,但司马氏一直都是老滑头不说,徐泗之地要攻入淮南省(淮西),南面的楚州以及西边的寿州军,轻易不会给他借道,他们要横渡百余里开阔的洪泽浦,才能杀入滁州北部或濠州东部地区。
然而司马氏水军力量不强,他们要出兵横渡洪泽浦,必然要等楚州及扬州兵马进入滁州之后。
徐晋、赵明廷即便与杨致堂、杨元演暗中勾结,欲夺徐明珍、徐嗣昭父子的兵权,但他们发动兵变并真正掌控寿州军,需要一个过程,也不可能第一时间出兵。
黄虑任都指挥使的左武骧军驻池州,而顾芝龙的永嘉军虽然也有近万精锐北调,但也驻扎在长江以南的宣州、润州等地。
这两支兵马,受长江阻隔,他们即便参与杨致堂、杨元演主导的冒险计划,也必然是第二梯队。
另外受杨致堂、杨元演直接控制的,就是赵臻统领驻守随阳的右武骧军,但右武骧军要往北攻入淮南信阳府,需要先攻克位于桐柏山与淮阳山之间的武胜、平靖等关隘。
认真分析下来,楚军在淮南外围能调动的兵马甚众,但杨致堂、杨元演想要绕开楚廷中枢,第一波杀入淮南的前锋兵马却相当有限,做最大的估算,也就楚州、扬州四万驻军。
要是冯翊、文瑞临、韩建吉他们能在金陵,通过外交手段,阻止杨致堂、杨元演他们贸然出兵,自然最好。
要不然的话,就用看似兵力居于劣势的精锐步骑,引诱杨致堂、杨元演出手,将他们的前锋兵马引诱到樊良湖以西予以重创。
就算他们想利用杨彬的少年气盛,争夺楚廷中枢的主导权,他们出兵进入淮西的第一攻势即便不获得鼓舞人心的大胜了,至少也要让楚国朝野看到获胜的希望,才有可能压制住长信太后,才有可能将看似保守的沈漾、杨恩赶出朝堂……
第七百七十一章 听闻
想要确保既定的战略,不进行大的调整,不给蒙军丝毫喘息的机会,赵无忌调任淮南之后,与杨致堂、杨元演的第一仗将至关重要。
唯有第一仗打好,梁楚才能避免全面开战。
这边议定,韩谦又将郭荣、顾骞、冯缭、韩道铭、朱珏忠等人召来。
即便暂时不考虑往南线增调多少精锐兵马,但在作战物资等方面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同时左内史府还要全盘考虑战事对淮南物资生产、商贸的影响,一些人员及生产需不要提前转移,都需要确定好应急方案。
“还不如在收复关中之后,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势先伐蜀呢!”顾骞一直以来都主张先伐蜀,这时候又忍不住唠叨起来。
他与朝中有一部分官员,都以为先拿下川蜀,大梁与叙州及西南诸羁縻州连成一片,将彻底优势上高屋建翎的地形优势,从而能立于不败之地。
“天下四分五裂,近三十年来,已经有太多的黎民百姓流离失所、亡于战乱,我等不能择易而行,应畏难而上,方显英雄本色啊!”韩谦笑着说道。
在决定先北后南的战略方向时,朝中不是没有争议。
在收复关中之后,是已经具备伐蜀的条件。
即便说国与国之间以利益为先,没有太多的道义可言,但梁蜀两国结盟这么多年,也可以说是风雨共济,彼此间牵涉也深,说翻脸就翻脸,事实上极可能在蜀国朝野诱发激烈及普遍的反抗。
或许攻陷蜀地容易,但想要统治好蜀地却难。
而出兵伐蜀,梁楚和议必然随之彻底破裂。
梁国即便吞并蜀地之后能立于不败之地,但后续将同时应对楚军、东梁军以及蒙军三股强敌,整个统一战事的进程,可能要拖上好几年才有可能彻底结束。
他现在决定先北后南,看似存在一些不确定的隐忧,但只要能将蒙军这根最硬的骨头啃下来,后续就能用多种手段相结合,去解决楚蜀的问题。
在韩谦看来,哪怕将整个统一战事的进程提前三五年,哪怕是少打两三场会战,都应该尽量去争取。
这不仅是替楚蜀两地的黎民百姓考虑,也是为大梁浴血奋战多年的将卒考虑。
顾骞知道不能劝韩谦从根本上调整大梁的战略方向,轻叹一声说道:“君上还是太仁慈了!”
韩道铭、朱珏忠他们也有很多观点与韩谦不合,但这些年来不要说雄才大略与韩谦比肩了,比田城、李知诰都有所不足,也不会在韩谦一手定下的大策问题执拗什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