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很清楚,一直死死地记着当时部队的番号,当时上面人强行让我们记住的东西,说是以后哪怕是战死了,到地狱之后,咱也好招呼旧部在下面继续打鬼子。”
两名记者在旁边耐心地记录着,这些都是不久后会登报的报道,目的是呼唤社会对这些抗战老兵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国军的。
光看两名眼圈已经泛红的记者现在这个状态,
就知道这篇报道见报后,肯定会有不少人因为这篇报道而落泪,大家都会为这位抗战老兵而感动,同时也会骂……
老道在旁边皱了皱眉,
不对啊,
45年的时候高树勋是团长?
老道自己怎么记得40年的时候高树勋就是军长了?
而且高是冯玉祥西北军系的老将,怎么跑去给胡宗南当手下去了?
再看看这个老头,
哦,
应该是记错了吧,
毕竟年纪大了,
也正常。
老道没说什么,继续嗑瓜子。
“部队移防到陕西汉中,随后在西安灞桥、渭南这几个地方跟鬼子打过交手仗。
我忘了跟鬼子的部队番号了,只记得人家的枪比咱们好多了,人家用的是三八式,咱们部队用的是湖北条。
战斗很激烈,咱们的人伤亡总比鬼子多。因为我当时年龄小,战友们都很照顾我,有一次跟鬼子打仗敌人的炮弹炸到了我大腿上,当时也不知道疼,血流了一裤腿,鞋里都是血,是我的战友救我到战地医院养伤的……
……
等鬼子打完之后,解放战争时,我们连长带着我们阵前起义了。
因为,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一名记者已经在拿餐巾纸抹眼泪了,
旁边另一个记者则是哽咽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好,说得真好,委屈你了,贾老先生,这些年,你吃的苦,受的委屈,会有回报的。
这是我们这次的采访报酬,请您收下,改善一下生活。
祖国人民不会忘记你的,社会也不会忘记你的,我们会帮你宣传……”
“等等,等等!!!”
边上的老道实在是听不下去了,马上走上前来,用力地敲了一下桌子,呵斥道:
“你们这不是瞎扯蛋么!”
“老板,你这是什么意思?”年轻记者皱着眉看着老板。
老道没急着理财俩记者,而是先指着这个刚刚讲述完正把那一封厚厚一叠红包收下去的老头骂道:
“越扯越不像话!
额们潼关老一辈们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无论鬼子飞机怎么炸,都没让鬼子过了风陵渡!
你他娘的这都在灞桥渭南打过仗了,
干你奶奶的,
你回去问问小日本,当年他们过得了函谷关不!”
说完,
老道又指着俩还在“感动中国”状态中的年轻记者:
“你们俩脑子进水了吧,随便请个骗子就来采访,还哭得稀里哗啦的,脑子里都是浆糊么?”
第三百一十章 噩梦袭来,地狱门开!
滴答……
滴答……
滴答……
水珠不断落下的声音,
带着一种绝然的空响,不停地在四周回荡着。
有一滴水珠落在了周泽的额头上,周泽缓缓地睁开眼。
这一次醒来,
他只觉得自己身下一种冰冷生硬的感觉传来,让他很是难受。
直觉告诉他,自己这次不是在卧室床上醒来的,身边也不会有每次醒来都肯定在旁边候着的白莺莺。
是的,
四周是一片压抑的苍茫,
头顶上,乌云密布,而且天与地的距离,在这里被无限地拉近,让这种压迫感更为强烈;
在乌云间隙地位置,有一轮残破的血月挂在那里,它不是在照明,也不是在发光,更像是一只眼睛,带着戏谑和嘲弄的情绪默默地站在上面盯着下方的一切。
这里,
不是人间,
而是,
地狱!
坐起身,周泽忽然觉得有些热,是那种闷热,让人心里发慌和难受,就像是大夏天被丢在密封的卡车车厢里一样。
手撑着地面,慢慢地站起来,环视四周,周泽发现自己身边有一个坑。
坑不是很大,
也就一个小池塘的面积,
也不是很深,
也就二人高的高度吧。
坑被一层黄褐色的草给覆盖着,密密麻麻,却了无生机,像是无数老妪的头发,随着炙热的风,来回地飘摇。
有点,
眼熟啊。
周泽默然地向前走了两步,
然后他记起来了,
这里,
确实眼熟,
因为他来过好几次。
原本,这里应该是有一个池塘的,里面蓄满了水,仿佛亡者的幽怨,在这黄泉路边浓郁得滴出水来汇聚而成的景观。
池塘深处,
也应该有周泽的那位老熟人,
无面女。
只是,
眼前的情景分明就有一种“人去楼空”的感觉,
水没了,
无面女也没了,
仿佛一只手伸向这里,扯断了这儿的一切生机。
地狱,
也会干旱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kongbulingyi/hYL.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纯洁滴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