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猜想倒是有趣,这说明我们就完全不能判断什么时候希灵使徒可以完成晋升了……敢情我属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
也不知道父神当年晋升众神的时候是怎么弄……嗯,我想起来了,父神晋升众神的时候他连神界都创造好了,压根就是以熟练工的身份接了个学徒级的任务,而我这算是学前班还没毕业就被赶鸭子上架地研究怎么造神了……娘的,我到现在连造人还没完成呢!
咳咳,可能是这两天浅浅成天拉着我试图提前把陈晓浅给造出来,让自己思维有点偏。
那些奇怪的矿石已经被塔维尔试验过好几次,可以确定它们是变异完成的东西而不是中间产物:它们的各种性质都很稳定,而且加工难度适中,其对幽能(事实上是所有类型的能量,只不过对希灵使徒而言,只有跟幽能亲和力高的矿物才有价值)的极强亲和力可能是因为我本人平常接触的幽能比较多,它们随之也产生了相同的变异倾向,这是个很好的性质,让它们拥有了和神界的星金石一样的矿物价值:前者对幽能等各种能量的亲和力达到百分之九十,后者则对各种能量攻击的抗性高达百分之九十,虽然属性差距挺大,但只要善加利用,就是一样重要的战略资源。暂时这些矿石被命名为“源能矿”,名字是珊多拉给起的,我挺满意。
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其实起名字的时候浅浅也掺了一脚——她强烈建议给这些介于金属和晶体之间的矿物起名字叫“皇血矿”,也就是“皇帝的鲜血凝结成的矿石”的意思,很难得这丫头竟然可以想出这么个含义深远的名字,我差点都被这个名字打动了,结果林雪一句悠悠然的提醒让我猛醒:这名字可就意味着你尸横各个地方了啊。
你看,林雪腹黑毒舌的本事其实一点都没下降,只是现在她更擅长弱点打击了……
“源能矿”作为有史以来第一种在影子空间内诞生的本地矿产,最让人关心的当然是它的持续生产问题,假如只有那么一个小行星带可以产出源能矿,那么这种未来的设备核心也没什么利用价值了。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勘察,我们发现源能矿并不是一次性的产物:它们仍然在影子空间深处慢慢生长着,变异将在我主动禁止之前持续进行,而且现在影子空间内的源能矿储量似乎已经不少了——全部开采出来的话差不多足够给第一军团所有飞船都换一套性能提高百分之五十的能量栓。
……嗯,看来也不算多,我们至少有六个主力军团需要换装,而源能矿的全部储量却只够给其中一个军团每艘飞船换其中一个零件。看样子还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让这种矿物继续生长。
塔维尔已经在寻找矿石变异的规律,她希望能找到源能矿变异之前的原始形态,然后向影子空间大量“播种”,这种矿藏对缺乏足够技术的我们而言简直太重要了,或许它就是扭转新帝国和堕落使徒装备差距的唯一手段。
珊多拉在得知源能矿事件的当天就向宏世界和附庸世界所有站点发布了命令,让当地人员开始对本世界那些挂载在希灵民用通讯网络上的东西进行检查,与之相关的东西也不能落下。包括时空管理局各个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日常用具,甚至是他们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总之只要希灵网络抵达的地方,都将作为抽样观测点来检查,假如冰蒂斯的猜想正确,那么即使是距离我最遥远的世界,也有可能在网络作用下受到影响——我怎么感觉自己跟一网络病毒似的?
这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作,依照现在我的影响能力,边远地区的东西受到影响的概率在小数点后面可能得有一串零,而且直到我完全“成熟”为止,这项工作都不会停下。这得多少年呢?冰蒂斯的经验这次不管用了,她只能说过两天回去找父神问问,当初他的第一批造物是多长时间完工的。现在我迫切希望这千万别是个五亿年计划——父神动辄五亿年计划,搁我身上估计得出人命!
说起来,也不知道星域神界的势力体系在建立之初是怎么弄的,但看样子希灵侧在全族晋升之前的准备工作已经相当富有他们的特色:迅猛,规模庞大,而且动辄全民上阵,当年那些慢悠悠没有时间观念的神族肯定没我们这动静大……或许以后有机会了我还得去神界一趟,跟父神讨教讨教盖房子生孩子的生活经验……创神界本质上不就这么码事么。
而在这项目测可能要许多许多年才会完成的工程启动的同时,另一项近在眼前的工作也已经准备就绪,帝国领导层——第一家庭,以及司令部一半以上的高级军官——都聚集在一个荒凉的边缘宇宙,准备进行新帝国第一次深潜试验。
深潜船样船“远行者号”已经完成它漫长的二十四小时充能,现在正静静地静止在我们眼前,在附近最近的一颗大天体是一个步入老年的红巨星,在这颗恒星表面,有一个被力场禁锢起来的漆黑洞口。那就是第一次深潜选定的入口,在帝国境内被控制起来并用于观察研究的最稳定的一个深渊之门。
深潜船的模样跟帝国其他那些应用成熟的星舰比起来真是其貌不扬,它是一个银灰色,光秃秃的类长方体,舰首和舰尾各四分之一的地方明显收缩,这让它离远了看仿佛一个发育不良的芒果,深潜船的尺寸只有数百米长,算上起航之后很快就要抛弃的外挂式天线也够不到千米级的门栏。对于一艘需要执行太空任务的飞船而言,数百米的尺寸是相当不起眼的,但深潜船的尺寸越小,所要对付的技术难题也越少(最关键的是护盾系统,巨大的护盾表面积意味着会接触到更多的污染,寿命也就越短),塔维尔必须选择最实用的解决方案。这艘样船不需要载人功能,这节约了不少空间,让塔维尔可以在保证飞船体积够小的同时给它安装上尽可能多的备用信息存储器。深潜船的主体部分看不到太多附属设备,它没有用于舰队的大型通讯阵列(只在内部有一套用于暂时联络用的通讯装置),没有丝毫武器系统,甚至看不到跃迁驱动器的抛物线形突起。这些都是不需要或者造不出来的。
在深渊中,深潜船没办法和“友舰”联系,也不需要战斗——可以肯定,以这艘脆弱的样船,在深渊中不论遭遇到什么都一样完蛋,所以它就成了新帝国有史以来制造出来的唯一一种没有携带武器的飞船。另外我们也没有给它安装跃迁驱动器,这个倒是因为一些技术问题:我们对深渊之门内部的空间结构知之甚少,只知道它完全不会遵循已知的空间规律,同时数学体系也光怪陆离,在那种环境下,飞船没办法进行超时空跳跃,所以塔维尔干脆取消了深潜船的跃迁驱动功能。
深潜船的这次行动,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收集更多关于深渊内空间规律的数据,好给我们下一艘实验船只做准备,比如研究怎么让深潜船在深渊内跃迁驱动。
说白了,它是一个探路石。
这个宇宙是经过精心挑选之后最合适的试验场,它位于帝国边境,处于随时可以抛弃的缓冲层,和它相邻的几个世界都是非殖民区。这个宇宙曾经或许孕育过简单的文明,当时发现这个世界的开拓部队曾经在一些破碎的星球残块上发现过疑似智慧种族遗留物的东西,但他们已经消亡,开拓者发现这里的时候,整个太空布满群星的残骸,而仅存的几个摇摇欲坠的红巨星或者其他什么暮年天体都被严重感染,其中一个红巨星表面,静静地依附着一座深渊之门。虽然这道门还没有爆发,但四处弥漫的深渊气息已经摧毁了这个世界内的一切,这是深渊之门典型的第二种污染类型:没有出现超大型深渊之门,但在整个空间同时弥漫起低强度的深渊“迷雾”,这种污染对高级文明而言或许不算什么,但对毫无抵抗力的低等文明,很容易瞬间酿成灭顶之灾。后来帝国军动用了离世庭园将这个宇宙的大部分切除掉抛入了无尽虚空,剩下包含深渊之门的一部分空间则被保留下来,作为帝国科学家急需的样品试验场。一个渡鸦小队和几个精英战斗中队驻扎在这附近,渡鸦们用自己的力量维持这个宇宙最后一颗红巨星的稳定——深渊之门已经完全寄生在这颗星球上,我们只能选择把这颗星球和深渊之门一起“拴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kongbulingyi/hpS4.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远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