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网球少年冷眼看着我,巴不得我快点走人,好让波利娜把注意力再放到他们身上。
“那算了。”我说。
就在我转身时,她拽住了我的衣袖。
“等等!二〇一二年的时候,学校把《南方信使》的所有旧刊都制作成了电子版。”
“那您能找到那一期吗?”
她把我拉进了她的办公室,那两个运动健将见自己被盖过了风头,愤懑地离开了。
“我不但能找到,还会给您打印一份。”
“太好了。谢谢。”
不到一分钟,她就打印了报纸,用订书器认真装订后递给了我。但是,当我伸出手想要接过来时,她却突然把手收了回去。
“我这么帮您,一顿晚餐总该请的吧?不是吗?”
波利娜·德拉图尔的缺点就这样暴露无遗了:对他人无休止、无节制的魅惑,这不仅给不了她安全感,还需要耗费她大量的精力。
“我觉得想请您吃晚饭的大有人在,不缺我一个。”
“我给您留个电话吧?”
“不必了,我只是想把您好心给我打印的报纸拿走。”
她一边继续笑着,一边把自己的手机号写在了打印文件上。“波利娜,您到底想我怎么样?”
她想当然地答道:
“我喜欢您,您也喜欢我,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不对吗?”
“这样是行不通的。”
“几个世纪以来,故事都是这样发生、发展的。”
我决定就此打住,于是什么也没说,只是伸出手去。她终于让了步,把写有她手机号的文件给了我。我本以为事情就这么了了,结果她突然骂了我一句:
“白痴,滚!”
今天可真是我的好日子。坐进车里,我翻开了那期报纸。其中有一页报道的是那部改编自小说的戏剧《香水》,这让我很感兴趣。文章是学生们写的,称其为“一场因两位女演员的出色表演而震撼人心的演出”。其实,我真正想看的是那天晚上的照片。在最大的那张照片里,雯卡和范妮相视而立。两个姑娘都是红棕色头发,像极了一对双胞胎姐妹。我联想到了希区柯克的《迷魂记》,以及剧中的玛伦·艾尔斯特和朱迪·巴顿——一个女人的两副面孔。
在舞台上,雯卡诠释的是自己,而范妮诠释的则是他人。我再次想起了今天下午我和她的对话。一个细节陡然浮现在我的脑海,看来,她还有好多事没和我说。
* * *
[1] 即漫画《丁丁历险记》中的大反派。
[2] 意大利卡拉布里亚黑手党组织。
[3] 美国著名洗衣机品牌。
[4] 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乐部的最大股东是卡塔尔财团。
[5] 这两部戏剧均非主流作品,主题不够正统,前者涉及同性恋,后者涉及老夫少妻。
少女与死神
第13章 灾难之地
有时,真相中并没有美好与善意。
——安东尼·伯吉斯,英国作家
晚上七点。
我离开学校,再次驶向芳多纳医院。这次,我绕开前台,直奔心脏科的楼层。一出电梯,我遇见了一个身穿粉红色套装的护士,她叫住我说:
“您是安娜贝尔·德加莱的儿子吧!”
只见那姑娘皮肤黝黑,发辫闪着金光,笑容灿烂,在灰暗沉闷的医院里放射出令人愉悦的光芒,有点像演唱《温柔杀手》时的劳伦·希尔。
“我叫索菲娅,”她说,“我和您母亲很熟。她每次来医院时,都会跟我们说起您!”
“您肯定是把我和我哥哥热罗姆搞混了。他在无国界医生组织工作。”
我已经习惯了母亲对哥哥的赞不绝口,而且我认为热罗姆配得上那些溢美之词。总之,面对一个整天在战火硝烟弥漫或自然灾害横行的国度里救死扶伤的人,谁都不会操起家伙和他开战。
“不,不,她说的就是您。作家。她甚至还帮我弄到了您的签名。”
“不可能吧。”
可索菲娅却坚持说道:
“我那本书就在护士休息室里!您来看看吧,就在旁边。”
由于被激起了好奇心,我跟她来到了走廊尽头一间狭长的房间里。在那里,她递给我一本书,是我最新出版的小说《和你在一起的几天》。书的扉页上果然签了名。致索菲娅,希望这个故事给您带去快乐与思考。致意,托马斯·德加莱。只不过,那不是我的笔迹,是母亲写的!我的脑海里顿时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画面:为了回应我的读者,母亲正在模仿我的笔迹签名。
“我签了很多本吗?”
“十几本吧。我们医院里有很多人都在读您的书。”
这一行为让我倍感不安。看来是我错过了什么东西。
“我妈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来这儿接受治疗的?”
“应该是去年圣诞节。我第一次负责看护她时,正好赶上圣诞前夜值班。她是在半夜心脏病发的。”
我把这条信息记在了大脑的某个角落里。
“我是来找范妮·卜拉希米的。”
“卜拉希米医生刚走,”索菲娅回答说,“您是想和她聊聊您妈妈的情况吗?”
“不是,范妮是我的一个老朋友,我们从小学开始就是同学了。”
索菲娅点了点头。
“是呀,卜拉希米医生把您妈妈托付给我时这么跟我说过。真遗憾,您如果早来一会儿就能碰见她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tuili/pm/h4Fn.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