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上半场是双方防守组闪耀舞台的时刻,而下半场比赛,哪一支球队的进攻组能够率先打破局面,突破防守组的封锁与遏制,那么胜利就将归属于那支队伍——焦点是防守组,但重点却在进攻组。
从目前表现来看,全面复苏全面回归的陆恪无疑是被更加看好的一方,但他需要面对的防守组也是更加强悍的一方,因此,比赛胜负依旧是一个未知数,在裁判吹响比赛结束哨声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测结果。
中场休息时间转眼即逝,下半场比赛就正式拉开了帷幕。
上半场比赛由旧金山49人率先进攻,于是,下半场比赛则从西雅图海鹰的进攻开始,威尔逊率队登场。
经过中场调整,威尔逊和队友之间似乎找到了些许默契,通过一次跑球和三次传球,连续拿到了两次首攻,但十二人还没有来得及欢呼庆祝,旧金山49人就再次完成了三振出局,把威尔逊限制在了四档十一码的困境中,西雅图海鹰下半场的第一次反扑还是以失败告终。
同样,陆恪率领的进攻组也遇到了一点小问题,遭遇到了本场比赛第二次擒杀之后,陆恪又面临着严峻的口袋施压,危机状况之下的传球失去了准星,没有能够找到洛根,于是进攻组就陷入了三档十四码的糟糕局面。
熟悉吗?
从西雅图海鹰到旧金山49人,所有场面都是如此熟悉,依旧是防守组的舞台,依旧是进攻组的挣扎,整体形势似乎和上半场的走势完美契合在了一起,两支防守组的表现成为了本场比赛最为关键的部分。
现在陆恪面对三档十四码的困局,而且还是在己方半场十二码线之上——因为这一波进攻的开球没有能够控制好落点,进攻起始位置就已经押后,随后又遭遇擒杀损失了码数,于是现在进攻起始位置就变得越发尴尬起来。
情况不容乐观。
所有人都以为,这一波进攻就如此了,依旧是防守组的表演时刻,但陆恪却不这样认为:不管多么困难的局面,他也始终按部就班地准备比赛——机会不是依靠等待出现的,而是依靠自己双手来创造的,如果自己都不积极主动的话,那么胜利永远都不会到来,即使是三档十四码,陆恪也绝对不会轻易放弃。
“攻击!”
陆恪扬声宣布了开球,站在手枪阵型之中,双手抓住了橄榄球,脚步没有任何迟疑地开始快速后撤步:三档十四码,如果希望完成首攻转换的话,那么传球无疑是比跑球更加合适的选择;如果希望选择合适的弃踢位置,那么跑球则会是更加安全保险的选择。
视线余光快速一扫,西雅图海鹰和旧金山49人显然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的防守重点也放在了传球路线上。
西雅图海鹰防守组采取了三人冲传战术,但小小做出了改变——两名防守锋线联手一名外线卫展开冲传,其中外线卫布鲁斯·厄文故意绕过了进攻锋线的防守区域,从陆恪的右侧明目张胆地冲了过来,以错位的方式来制造对位优势。
负责右侧防守的进攻截锋艾利克斯·布恩的注意力保持了高度集中,一边后撤调整着脚步一边卡住了通往陆恪的必经道路;同时,站在手枪阵型之中的马库斯·林奇顺势从这一方向冲了过来,如果布恩漏人的话,那么马库斯将补防,但现在布恩已经卡住了位置,于是马库斯就绕过了布恩,从侧面绕了出去。
虽然西雅图海鹰仅仅采用了三人冲传,但冲击力却丝毫不弱,通过位置的切换,打乱了进攻锋线的对位,继而破坏了进攻锋线的口袋站位,制造出了一片混乱——在混乱之中,尽管进攻锋线拥有五个人的优势,却不见得能够形成上风,迫使进攻锋线不得不五人形成了一个反包围圈,把三名突袭的防守球员兜起来,避免他们朝着陆恪冲击过去。
前线对峙之中,“五VS三”的局面,却依旧只能算是打了平手,西雅图海鹰防守组的冲传战术设置再次奏效。
二线对峙之中,“八VS五”的局面,轰爆军团坚守二线,两名防守锋线和两名线卫则坚守短传区域的前线,以五码为单位,每间隔五码就罗列了一条防守线,一层一层地朝着后面铺垫开来,把短传区域、中传区域掐得严严实实。
后撤步之中,陆恪苦苦寻觅着传球空档,却始终没有能够寻找到任何机会。
此次进攻之中,旧金山49人摆出了二乘以二的传统阵型,本意就是以基础阵型来迷惑对手,但没有想到对方防守组却堆积起了人海战术,以布朗纳、谢尔曼、托马斯这“品字形”的三叉戟形成一个筒状包围圈,然后把其他所有防守球员密密麻麻地洒落在正中央,所有传球路线全部都被切割得零零散散。
陆恪提前对进攻阵型的跑动路线做出了安排:
左翼的克拉布特里和塞勒克双双前冲出五码之后,以十五度、二十度的超小夹角为放射角,朝着右侧跑出了一个小斜线,穿过中央区域,突破到右翼的短传区域,两个人因为出发角度的差异而形成了一前一后的站位,区分出传球空间。
右翼的洛根和博尔丁则同时持续前冲,冲出十码之后,一个朝左内切、一个朝右外撇,以相对平行的方式背对着彼此奔跑,在右翼的深远空间之中制造出不同的传球路线,继而与克拉布特里和塞勒克形成二十码之内的四个传球方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wangyou/hyqk.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