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席御医/首席医官_银河九天【完结】(911)

  难道自己大半生的坚持和努力,都是错的?

  huáng灿不认为自己是错的,可事实就在眼前,至少这个悲伤的结局无法证明他是成功的。

  “西医偏重于客观数据,往往一个感冒,患者都需要花费上百元来做检查,医院的收费标准,实则是为西医量身定制的;而中医用药的特色在于简、廉、效,独特的‘望闻问切’诊断方式,也决定了中医没有多余的收费项目,挂号费是很多大夫唯一的收入来源。如果不能提高他们的收入,他们开出来的药,必然不会是简、廉、效,而是繁、贵、缓,他们的诊断方式,也必然不会是望闻问切。”曾毅说到此处,深深地叹息一声,道:“抛弃了简、廉、效,再抛弃了望闻问切,中医即便还在,也已经不是中医了。”

  huáng灿不得不承认,曾毅的考虑比自己更为实际,自己想的是如何培养中医的后继人才,而曾毅所考虑的,则是如何让这些后继人才生存下去。

  “中医从来都没有消灭,也永远不会消灭,消灭的只是中医人才罢了。”曾毅语气中带着感慨万千,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huáng灿大为动容,深深一品,他才觉得曾毅这话有着很深的道理,为什么老百姓在得病绝望之时,在被西医宣布了不治之时,却仍能寄希望于中医呢?除了本能的求生yù望之外,是因为中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根文化,除非我们的民族xing都消失了,除非我们忘记了自己祖宗,否则中医就不会消失,因为他已经融在了所有炎huáng子孙的血脉之中了。

  没有龙图腾,没有了汉字、如果再再没有了中医,我们彼时将还有何物,可以自证是华夏民族的薪火延续呢?

  所以中医永远都不会消失,消失的,仅仅是中医时人而已。

  从这点讲,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并没有错,只是曾毅更加务实。

  晓之以qíng、动之以理,永远都不如诱之以利,你在课堂上把就是中医chuī到天上,把中医形容为天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但现实中如果这个事业带给中医人只能是穷困潦倒的话,那么谁还能始终坚守着呢?

  “小曾,你的良苦用心,我明白了……”huáng老表qíng沉重地讲了一句,然后坐在书桌里面,半响都没有讲一句话。

  曾毅道:“有huáng老的这句话,我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huáng老叹息一声,道:“可惜能够像你一样真正看明白的人,寥寥无几……”

  曾毅脸上带着苦笑,何止是大多数人无法理解,就是中医人本身,怕是能够想明白这一点的都不多。

  大多数的人,都会存在一种思维的误区,这就是用降低药价来解决看病难的道理一样。

  在上级的要求下,门诊挂号费一降再降,表面看,患者就医的门槛好像是降低了,可其它的收费项目,却是一涨再涨,等患者走进医院,才会发现所谓的低门槛,不过是为了方便“关门打狗”。

  对于几百块钱的药,很多患者眼睛不眨就买了,甚至指明了要买进口药、昂贵药,你给他开廉价药,甚至他还会觉得疗效不够;可医生如果收十块钱的诊费,他们又觉得无法接受,认为这增加了自己的就医成本。

  这也是一种舍本逐末、因小失大的思维误区。是药三分毒,盲目崇拜药品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无药可救。

  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身体处于一个什么状态,和狂吃那些不知名堂的药比起来,到底哪个更重要?

  中医最擅长的是“治未病”,只花十块钱,你就能知道自己身体处于什么状况,需要做哪些方面的调理,不但能防患于未然,甚至不用药只靠调理都能改善身体状态、qiáng身健体。难道这不比在医院里挂了几瓶药水,买了千把块的药品要更划算吗?

  所以曾毅对于提高中医门诊收费的态度很坚决,别人认为十块钱太高了,曾毅反而认为太低了,难道医生一辈子积攒的丰富诊断经验,其价值还比不上那些冷冰冰的机器吗?

  而且这跟医改试点的初衷也丝毫不相悖,医改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这件事qíng上,依靠医疗保障、依靠廉价服务,都远远不如依靠“中西医并重”。

  西医独大,自然就主宰了这个市场,患者只能被动接受,东改西改,最终都会回到老路上来;但如果有另外一种医术抗衡西医,同样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实行中西医分开的不同门诊收费制度,就是曾毅解决中医大夫生存困境、突出中医治疗特色的第一步,而接下来,曾毅还会陆续制定更加规范的中医服务标准。

  huáng灿此时回到正题,道:“听说卫生厅叫停了你们的试点政策?”

  曾毅重重一点头,道:“我正是为这件事到云海来的,不知道huáng老知不知道其中的原委?”

  huáng灿微微一颔首,道:“这件事我也是刚刚才得知的,我去问过了,卫生厅的答复,说是接到了很多省内中医代表的反映,认为你们的政策是在打压中医,考虑到老百姓对于中医的独特qíng感,以及中医界同仁的意见,所以暂停推行。”

  曾毅心道如是如此倒是好办了,道:“我会针对此事,去跟厅里的领导进行沟通,相信他们会理解的。”

  “这个问题我会帮你解释,相信他们还是会重视我的看法的。”huáng灿主动把这事揽了过来,转而道:“不过,根据我听来的消息,这次暂停丰庆县试点工作的,并不是卫生厅的态度,而是省委德群书记的要求。”

  第六零四章 对付自己

  从huáng灿家里出来,曾毅抬起头看了看满布yīn霾的天空,qíng绪有些不怎么好,连huáng灿这样的大行家都对自己的医改政策不能完全理解,可见想做好这件事,难度要有多大。

  曾毅先学中医,再学西医,既有卫生系统的管理经验,又有大型综合医院的工作经历,这种独特的经历,让他更容易看清楚一些医疗体系内的事物本质。早在京城医院担任院长助理的时候,曾毅每天都在仔细观察,并且对很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如今西医掌握着卫生领域的行政权力,综合医院的建设标准是西医制定的,服务项目也是西医设立的,收费标准还是西医设立的,试问连中医都弄不懂的人,又怎么会制定出切合中医特色的制度呢?

  明明是一位足球健将,而规定他只能去打篮球,在这样的赛制下,中医焉能不败?

  如果继续扛着西医给自己设好的“枷锁”走下去,中医最后只能是面对消亡的结局,所以曾毅坚持要把中医和西医的服务标准分开,中医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服务标准,而不是依附于西医,唯西医马首是瞻。

  为改变中医现状,曾毅想做的事qíng实在太多了,但以他目前的地位和实力,能做的也就仅限于此,可就是这一件小小的事qíng,也是困难重重。

  看看还有一点时间,曾毅就直接去了省卫生厅,他还是决定去见一见林安宁。

  “是小曾啊!”林安宁看曾毅过来,显得非常热qíng,特意从办公桌后面转了出来,道:笑道:“快坐,快坐,你可是我这里的稀客啊。”

  “林厅长这是批评我!”曾毅呵呵一笑,“今后我一定常来向林厅长汇报工作。”

  “哈哈,这可不敢当啊!”林安宁笑着请曾毅坐下,他对曾毅并不敢小视,前短时间梁滨下来的qíng景,他可是全程目睹的,再加上曾毅又是京城医院出来的,林安宁很清楚这个地方意味着什么,他给曾毅倒了杯水,主动挑破话题,道:“你今天来,是为医改试点的事qíng吧?”

  曾毅就微微颔首,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林厅长!我今天过来,就是想请林厅长给指点指点。”

  林安宁摆摆手,示意在医改试点工作上,自己也不好特意指点什么,他从桌上烟盒里抽出一支烟点着,坐在那里吸了大半根,才道:“小曾,你们丰庆县是不是有一位特别厉害的老中医,好像是姓马?”

  曾毅有些意外,不知道林安宁怎么会突然提起这件事,便道:“是有这么一位老先生,医术如神。”

  林安宁就把手里的烟头掐死,道:“这位老神医可是了不得呐,听中医药局的白局长讲,老神医以前还给省委的某位重要领导看过病呢。”

  曾毅一听,就有些明白过来了,结合huáng灿之前的话,曾毅敢断定,林安宁所说的省委某位重要领导,一定是省委书记李德群。想明白这一点,曾毅心中的郁闷又加了几分,为什么自己对中医所做的改变xing政策,最先反对的却是中医人自身呢,也不知道自己又是哪里得罪了这位马老神医。

  “既然是试点,那对于你们推出的尝试xing措施,我也不好评点什么,不试怎么知道对错呢。”林安宁先是客气了两句,随后脸色突然一严肃,道:“但是,也不能cao之过急,以免伤害了某些基层医务同志的感qíng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