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续三国演义_[明]酉阳野史【完结】(103)

  贾后接诏开读,悲不自胜,含泪叹曰:“吾被众人所误!事已至此,有何面目再见君王与诸大臣也?”遂尽饮其酒而死。

  王全命许昌太守以王后成礼葬之,免人议己。

  后人有诗叹曰:  贾氏南风毒似狼,弑姑害子冀长昌。

  祸根才断身遭杀,空叹无颜见圣王。

  第三十三回 孙秀设计害石崇

  赵王司马伦又杀贾后,朝士侧目,无敢异议,乃与孙秀商议,欲废惠帝而立司马臧。

  孙秀曰:“此事尚未可行。

  淮南王足智多谋,人皆惧其勇猛,他乃惠帝同父之弟,若行此事,彼必以为大王有篡逆之心,如王莽之立孺子婴也,何肯从服?且前日除贾后多出其功,亦难轻觑他们。

  车骑将军齐王虽与大王深厚,别事彼则相助,若举此事,他必亦是心中不悦,恐与骠骑将军合谋,则我恐难制彼,焉可便行?须当去此二人,方可成事。

  ”赵王曰:“二王与吾共事之人,怎么去得他?”孙秀曰:“臣有一计,大王明日上朝,可奏言淮南王功大职轻,当升他为太尉之职。

  太尉乃是文官,此系外示优崇,内实夺其兵柄。

  淮南王纵有勇略,兵权一去,无所为用矣。

  ”赵王闻言大喜,以为得计。

  次日即奏帝升淮南王为太尉,令侍御史殷浑赍诏至淮南王府中,宣使受职。

  淮南王见诏,即召长史陈徽、大将孟平等详议,曰:“今朝廷何为一旦升吾为太尉?岂以亲王而与朝臣同列乎?”陈徽曰:“圣上素庸,升黜皆由执政。

  今此之行,必是奸人所谋,不欲大王执掌兵柄故耶!”孟平曰:“吾知此必孙秀之谋,切不可从,必须辨奏。

  如若圣果有廷命,当求还镇,休得在朝。

  大王苟无主意,一去兵权,入为太尉,朝政又是赵王持掌,大王不过备员而已。

  此时进退无权,散职同矣。

  ”淮南王听言大怒,即将诏书与殷浑当面辨曰:“此命非出圣意所行!若是帝诏,必由待诏官潘岳所署,岂是孙秀之笔?”殷浑惧淮南王勇烈,不敢答应。

  淮南王怒监殷浑,即点帐下亲随精卒七千,令孟平督率,杀向赵王府中而去。

  赵王见变,慌令次子司马虔统张泓等,将各卫军兵拒住厮战。

  淮南王司马允大呼曰:“赵王与孙秀谋杀司空张华,枉害裴侍中,私置党与,将危社稷!汝等皆朝中禁卫之兵,何得助逆为乱也?有仗义好汉,同来共诛不道!”卫士闻言,散去大半,亦有无数奔入淮南王阵中相助。

  淮南王亲自临阵,诸兵士又皆江淮劲勇,以一当十,赵兵不能当抵,尽走入府,箭及赵王之体。

  连战三日,赵兵十分窘迫。

  淮兵屯于承华门,结三阵,杀死之人满地。

  中书监陈淮见弟徽在淮南王处,思欲请兵和解,阴助淮王以讨孙秀,乃奏于帝曰:“今赵、淮二王争战,互相杀伤兵民,是非不明,事恐难了,乞陛下赐臣统领禁兵,执雏虞白虎幡前去和解,不然百姓遭其混害,京邑为之搔扰,陛下坐而不救,皇纲不复振矣。

  ”惠帝允奏,乃曰:“卿是文官,焉可将兵?今梁王部将伏胤征羌有功,封为殿前将军,朕着他领兵三百,持雏虞幡前去,令各散兵,然后诏卿等诸大臣与他讲和便是。

  ”淮恐众言议,疑他有私,不敢再奏而退。

  惠帝遂召伏胤上殿,命取雏虞幡付与,前去阻止二王兵战斗。

  早有赵王心腹党人听知,奔报孙秀、赵王。

  赵王喜曰:“若是阻得兵住,又好商量矣。

  ”孙秀曰:“不然,可着人急去见伏胤,许以大职,令其于中取事,除了淮南王,方得祸断。

  ”赵王即便割袍一幅为信,令长子汝阴王司马夸先往迎候伏胤,求其行事。

  却好伏胤领兵来到,司马夸急奔至转弯处告曰:“我奉父王之命在此等候将军,与将军重立誓约:若能为我杀得淮南王,事成之后,当以赵王藩府将军世掌,富贵共之。

  ”伏胤曰:“我今奉诏和解,若此所为,是怀私逆上也。

  ”夸曰:“淮南王英勇兵强,我众疲弱,垂败已极,将军所知者。

  若肯一援拯困溺,则我一门死中得活,故父子甘为庶民,愿以地土酬报大恩也。

  ”胤曰:“欲为此事,阴骘滔天。

  汝大王见一时危迫,特以厚秩啖我,倘过后反变,不但冤重屈深,恐有贾充诛成济之例也。

  ”夸曰:“事有不同,今朝纲皆吾父王所掌,富贵官职惟凭所欲耳。

  将军若肯仗义,父子焉敢忘情?且周急救极,锄强扶弱,又大丈夫恻隐之仁。

  我父割有袍襟在此,将军执以为信,万望怜之。

  ”伏胤见袍,即便昧心应允,谓司马夸曰:“承殿下金言,吾即依命一力代行,希切莫相负。

  ”夸遂重誓叮咛而别。

  伏胤持幡径到承华门,讹言高叫曰:“臣乃殿前将军伏胤,奉帝诏命,前来与二大王解斗,可开阵听诏。

  ”语之至再。

  淮南王尚不准信,孟平曰:“既有诏旨,必有缘故,不宜逆君之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