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347)

  [10] 陈独秀:《我之爱国主义》,《新青年》第2卷第2号,1916年。

  [11] 陈独秀:《答李大槐》,《青年杂志》第1卷第3号,1915年。

  [12] 陈独秀:《抵抗力》,《青年杂志》第1卷第3号,1915年。

  [13] 陈独秀:《答李亨嘉》,《新青年》第3卷第3号,1917年。

  [14] 鲁迅:《呐喊·序》,《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第274页。

  [15] 吴稚晖:《章士钊—陈独秀—梁启超》,《吴稚晖先生文粹》第1册,第316页。

  [16] 高一涵:《李大钊同志传略》,武汉《中央日报》副刊,1927年5月23日。

  [17] 高一涵:《李大钊同志传略》,武汉《中央日报》副刊,1927年5月23日。

  [18] 《新青年》第2卷第5号,1917年1月1日。

  [19] 《新青年》第2卷第5号,1917年1月1日。

  [20] 易白沙:《孔子平议》(上),《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1916年2月15日。

  [21] 易白沙:《孔子平议》(上、下),《青年杂志》第1卷第6、7号,1916年,第1、7页。

  [22] 参见《陈金川在南京全国第七次陈独秀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载唐宝林主编《简报》(陈独秀研究会会刊)第3、4期合刊,2002年,第43页。

  [23] 《蔡元培致汪兆铭》,1917年3月15日,《蔡元培全集》第3卷,中华书局,1984,第26页。

  [24]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东方杂志》第31卷第1号;沈尹默:《我和北大》,《五四运动回忆录》(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第166页。

  [25] 《孟邹日记》,汪原放:《回忆亚东图书馆》,第36页。

  [26] 岳丹秋(岳相如之子):《陈独秀生平点滴》,《安徽文史资料选辑》1980年第1辑。

  [27] 岳丹秋(岳相如之子):《陈独秀生平点滴》,《安徽文史资料选辑》1980年第1辑。

  [28] 以上教育部两件原件皆存北京大学。

  [29] 《冯友兰自述》,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第39页。并参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同书的内容。

  [30] 北京大学档案,转引自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影印件。

  [31] 《本志编辑部启事》,《新青年》第4卷第3号,1918年。

  [32] 鲁迅:《忆刘半农君》,《鲁迅全集》第6卷,第71页。

  [33] 胡适:《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手稿原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胡适档案。

  [34] 《胡适留学日记》(三),商务印书馆,1948,第790页。

  [35] 《胡适留学日记》(三),第784页。

  [36] 《胡适留学日记》(三),第785~786页。

  [37] 《朱经农致胡适》,1916年8月12日,《胡适来往书信选》(上),中华书局,1979。

  [38] 《胡适留学日记》(三),第862、867页。

  [39] 胡适:《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手稿原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胡适档案。

  [40] 《胡适留学日记》(三),第893页。

  [41] 《胡适留学日记》(四),第955~956页。

  [42] 《胡适留学日记》(一),第251页。

  [43] 《新青年》第5卷第4号,1918年10月15日。

  [44] 《胡适留学日记》(三),第577页。

  [45] 《致〈甲寅〉编者》,《胡适书信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第61页。

  [46]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胡适档案。

  [47] 《胡适留学日记》(三),第845页。

  [48] 陈独秀:《答张永言》,《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1916年。

  [49] 陈独秀:《欧洲文艺史谭(续)》,《青年杂志》第1卷第3号,1915年11月15日。

  [50] 陈独秀:《欧洲文艺史谭(续)》,《青年杂志》第1卷第3号,1915年11月15日。

  [51] 《通信》,《新青年》第2卷第2号,1916年10月1日。

  [52] 胡适:《陈独秀与文学革命》,王树棣等编《陈独秀评论选编》(下),第293页。

  [53] 《通信》,《新青年》第2卷第2号,1916年10月1日。

  [54] 胡适:《陈独秀与文学革命》,王树棣等编《陈独秀评论选编》(下),第293页。

  [55] 《通信》,《新青年》第3卷第3号,1917年5月1日。

  [56] 《通信》《新青年》第3卷第3号,1917年5月1日。

  [57] 陈漱渝:《搴旗作健儿——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民国春秋》1989年第3期。

  [58] 陈平原:《序三》,《回眸〈新青年〉》,河南文艺出版社,1997,第9页。

  [59] 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台北:远东出版公司,1986,第137~140页。

  [60] 独秀:《再答胡适之》,《新青年》第3卷第3号,1917年5月1日。

  [61] 《致陈独秀的信》,1917年4月9日,《新青年》第3卷第3号,1917年5月1日。

  [62] 《胡适来往书信集》(上),第6页。

  [63] 《胡适书信集》(上),第97页。

  [64] 《胡适给母亲的信》,1917年10月25日,《胡适书信集》(上),第111页。

  [65] 《胡适给母亲的信》,1917年10月25日,《胡适书信集》(上),第111页。

  [66] 《钱玄同日记》,1909年1月22日,手稿,鲁迅博物馆藏。

  [67] 《钱玄同日记》,1917年1月1日,手稿,鲁迅博物馆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