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630)

  [21] 罗宗文:《江津三晤陈独秀》,唐宝林主编《陈独秀与中国》总第55期,2006年2月,第6页。

  [22] 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朱家骅档案:301-395-2。

  [23] 郑学稼:《陈独秀先生晚年的一些事》,台北《传记文学》第30卷第5期。

  [24] 许伯建:《陈独秀拒收蒋介石捐款》,《世纪》1994年6月号。

  [25] 自然是蒋介石,看来何之瑜是知道这笔钱的来源的,只是瞒着陈独秀,现在陈既逝世,也就不必隐瞒了。对照朱家骅和陈布雷的信,应该是8000元,少了3000元,这又是一个待考的谜。

  [26] 熊安东:《陈独秀晚年是“清苦”的》,《陈独秀与中国》总第58期,2006年9月,第7页。

  [27] 上海《革命史资料》1987年第7期。“武荣碑”是“汉故执金丞武荣之碑”的简称,民国时期出土,书法介于篆隶之间。

  [28] 《陈独秀致杨鹏升的信》,1940年1月31日。

  [29] 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1919年9月15日。

  [30] 手稿影印件。

  [31] 上海《革命史资料》总第7期,1987年8月。

  [32] 《赠程里鸣联》,安庆市陈独秀学术研究会编注《陈独秀诗存》,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第189页。

  [33] 罗宗文:《江津三晤陈独秀》,唐宝林主编《陈独秀与中国》总第55期,2006年2月,第7页。

  [34] 上海《民主与统一》1939年第2期。

  [35] 《张定回忆录》(手稿)。

  [36] 台静农:《酒气风暖少年狂——忆陈独秀先生》,台北《联合报》1990年11月11日。

  [37] 陈独秀:《研究室与监狱》,《每周评论》第25号,1919年6月8日。

  [38] 《陈独秀致魏建功、台静农的信》,1942年5月1日,手稿,中央档案馆藏。

  [39] 转引自陈钟凡《陈仲甫先生印象记》,1947年7月,手稿。

  [40] 陈钟凡:《陈仲甫先生印象记》,1947年7月,手稿。

  [41] 魏建功为陈独秀著《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及其他》作的序,《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及其他》,商务印书馆1949年清样稿。直到2001年,此稿才由笔者推荐给中华书局出版。

  [42] 文天谷:《汉字并不难认、难记——陈独秀文字学研究评介》,《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

  [43] 国民政府教育部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44] 《陈独秀致魏建功的信》,1941年9月19日,《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及其他》。2001年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时,将附件部分删除。

  [45] 《教育部陈部长致陈独秀先生函》,1941年10月11日,影印件,该书编辑小组《台静农先生珍藏书札》(一),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6,第270页。

  [46] 《实庵先生复陈部长书》,1941年10月13日,该书编辑小组《台静农先生珍藏书札》(一),第271页。

  [47] 《陈独秀致陈可》,1942年2月26日,该书编辑小组《台静农先生珍藏书札》(一),第273页。

  [48] 严学宭:《前言》,陈独秀:《小学识字教本》,巴蜀书社,1995。

  [49] 刘志成:《整理校对后记》,陈独秀:《小学识字教本》。

  [50] 转引自沈醉、文强《戴笠其人》,文史资料出版社,1980,第207~210页。

  [51] 转引自沈醉、文强《戴笠其人》,第207~210页。

  [52] 转引自秦园《陈独秀江津题诗》,南京《新民报》(晚刊)1947年8月3日。第二句陈独秀有改动,原诗是:“烈火光中走一番”。

  [53] 易啸夫:《重庆稽查处内幕》,《重庆文史资料》第37辑,1992。

  [54] 此信手稿原件存北京中央档案馆。

  [55] 《陈独秀给西流的信》,1940年3月2日,《陈独秀最后论文和书信》,第29~30页。这本小册子是何之瑜在陈独秀死后把材料带到上海,1948年由托派朋友集资印刷了几十本,所以没有版权页。

  [56] 《陈独秀给西流的信》,1940年9月,《陈独秀最后论文和书信》,第37页。

  [57] 《陈独秀给西流的信》,1940年4月24日,《陈独秀最后论文和书信》,第30~31页。

  [58] 陈独秀:《我的根本意见》,1940年11月28日,《陈独秀最后论文和书信》,第2页。

  [59] 《陈独秀给西流的信》,1940年9月,《陈独秀最后论文和书信》,第37页。

  [60] 陈独秀:《我的根本意见》,1940年11月28日,《陈独秀最后论文和书信》,第5页。

  [61] 陈独秀:《我的根本意见》,1940年11月28日,《陈独秀最后论文和书信》,第5页。

  [62] 陈独秀:《战后世界大势之轮廓》,1942年2月10日,《陈独秀最后论文和书信》,第15、13页。

  [63] 《临委对D.S.来信的决议》,《保卫马克思主义》,油印小册子,第29~31页。

  [64] 决议说,这几段话摘自托氏的《德苏协定的前因后果》一文。

  [65] 《陈独秀给西流的信》,1940年4月24日,《陈独秀最后论文和书信》,第30~31页。

  [66] 《陈独秀给西流的信》,1940年5~6月,《陈独秀最后论文和书信》,第31~32页。此信原附在4月24日信之后,未署日期,据胡适在《陈独秀最后对于民主政治的见解》一书所写的序言说“同年(即1940)给西流的信,约在五六月之间”。《陈独秀著作选》没有收入这封重要的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