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678)

  10月中旬 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红旗》报编辑。[57]

  当时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上海威海路永吉里设立了一个资料科,恽代英、王明等都经常到这里来查阅资料和写作,后来王明干脆搬到这里,直接在这里居住和写作。1981年,已经是满头银丝的邵珍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说:“我们机关住四人,王铁江、罗晓红、陈绍禹和我。”“当时,陈绍禹和我们住在一块儿,他一个人住在机关的亭子间里……每天陈绍禹都在亭子间里看书报,看材料,看得很用心,很少出来,吃饭时还看书。有时我把饭菜送他桌子上,他也不看看好坏,还是专心看书,一边看书,一边吃饭。我们故意给他拿些不好的菜,他也不看就咽肚里去了。”[58]罗晓红也回忆说:“王明经常来写文章,主编《红旗》。他写文章特点是长,一写就到半夜。我与邵大姐住前后客堂,王明太晚就住后楼。”[59]

  关于这段经历,《传记与回忆》说:“从1929年11月12日到1930年1月1日,绍禹被调去中央宣传部编《红旗》三日刊。此刊原来是潘问友同志编的,他同时兼中央宣传部秘书,又兼编《布尔塞维克》杂志……规定《布尔塞维克》半月出一次,《红旗》为三日一次,但二者都从未按时出过。虽然李立三等中央负责人还时常写稿,但当绍禹编时,他们都不写稿了。李立三还公开说:‘第一,禁止你用自己的名字,绝不准用陈绍禹、韶玉等名;第二,一定要三日出一期;第三,不给你交通,你自己送稿去印刷所。’虽然如此,绍禹一人写稿、送稿、校对等全做。住在沪西新闸路,印刷所在沪东提篮桥附近。每期要写一万六千字(等于大报的两版,除了标题报头等外,还有一万六千字左右)。绍禹能使报纸按期出来,大家都很称赞。因为全为绍禹一人写稿,所以从1929年11月半到1930年1月1日前出的《红旗》三日刊(共15期左右)的内容,虽是署名慕石、英石、膺时、情淑、华英、兆雨、露青、鲁卿……等都是绍禹一人写的。《红旗》三日刊的内容为:⑴国内外时事;⑵红军苏维埃的消息;⑶对国民党、反共言论的答复;⑷群众斗争的报道;⑸介绍苏联;⑹其他。”

  10月12日 在《红旗》报第48期上以韶玉的名字发表《英美联合和平宣言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文。揭露“和平宣言”是骗局,说它“不能丝毫减轻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危机”,而且“隐藏着一个帝国主义世界进攻苏联的锦囊妙计”。我们要“把广大群众组织在‘武装拥护苏联’和‘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的口号之下去行动起来”。

  10月15日 写《最近政局与拥护苏联》,以慕石的笔名发表在10月17日出版的《红旗》报第49期上。文章把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混淆起来,说最近的国际政局,虽然表示出国际帝国主义互相间的矛盾更加复杂和尖锐,但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战争愈益紧迫,则国际帝国主义共同反苏联的战争危险也愈加紧张”。文章还说:中国的政局,的确表示出“军阀战争,日益深入和扩大”,但不论战争谁胜谁败,都不能改变“整个中国反动阶级决意干的武装进攻苏联的政策”。我们要“以武装拥护苏联的手段,对付武装进攻苏联的手段”,要变军阀战争为“工农兵推翻国民党军阀的革命战争”。

  10月26日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给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国民党改组派和中共任务问题的信》。信中认为:“中国进到了深刻的全国危机底时期。”“我们现在不能预先断定,究竟全国危机如何迅速地进到直接革命形势。然而,现在已经可以开始而且应当开始准备群众去用革命方法推翻地主资产阶级联盟底政权,去建立苏维埃形式的工农专政,同时,要积极地发展和扩大革命形式的阶级斗争(群众的政治罢工、革命的示威运动、游击运动等等)。”对从国民党统治营垒中分裂出来的改组派,要“实行最坚决的斗争”。信中指出:“现时党内主要的危险,是右倾机会主义的心理和倾向。”[60]对于信中“反右倾”等“左”的主张,王明积极地进行了宣传和贯彻。

  10月 莫斯科中山大支部局改选,仍为王明小宗派控制。

  杨尚昆回忆说:“米夫离开了学校,但共产国际东方部仍然管理着中大。10月,支部局调整组织,博古转到中国问题研究所去了,我可能因为人缘比较好,被选为支部局委员。从1929年10月到1930年底,我不读书了,主要搞社会工作。当时,支部局成员正职都是苏联人,书记是苏联人托景,米夫派,他操纵一切。组织部长是贝尔钦,副部长王云程、朱阿根,宣传部长希季钦,夏威和我是副部长。我分工安排上党课,请教师,办支部局的墙报。王明走后,张闻天和博古也不在支部局了,但是这条线还在,张闻天和博古同米夫主持的东方部有直接联系。延安整风时,博古说:我虽然不在支部局,但不在其位,必谋其政,主要是通过写文章,当翻译。张闻天主要是在思想理论方面支持米夫和瞿秋白等论战。”[61]

  同期 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发生赵言轻[62]自杀事件,大批学生被逮捕。

  对于赵言轻的自杀,许多人认为是在“清党”过程中发生的,孙耀文《风雨五载》甚至说是在1930年3月,并说他是“一个托派组织的头头”。[63]但江泽民、李一凡等认为发生在“清党”之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