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观《春秋》之法,皆周公之法,而又详内而略外,此其意欲鲁法周公之所为,且先自治而后治人也明矣。夫子叹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而田常弑其君,则沐浴而请讨。然则天子之权,夫子固明以与鲁也。子贡之徒不达夫子之意,续经而书孔子卒。夫子既告老矣,大夫告老而卒不书,而夫子独书。夫子作《春秋》以公天下,而岂私一孔子哉!呜呼!夫子以为鲁国之书而子贡之徒以为孔氏之书也欤!迁、固之史,有是非而无赏罚,彼亦史臣之体宜尔也。后之效夫子作《春秋》者,吾惑焉。《春秋》有天子之权。天下有君,则《春秋》不当作;天下无君,则天下之权吾不知其谁与。天下之人,乌有如周公之后之可与者?与之而不得其人则乱,不与人而自与则僭,不与人、不自与而无所与则散。呜呼!后之《春秋》,乱耶,僭耶,散耶!
118 《孟子·滕文公下》: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119 [清]孔广森《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尔雅》曰:元,始也。天子、诸侯通称君。古者诸侯分土而守、分民而治,有不纯臣之义,故各得纪元于其境内,而何邵公猥谓唯王者然后改元立号,经书元年为托王于鲁,则自蹈所云反传违戾之失矣。
120 《白虎通义·王者不臣》:王者不纯臣诸侯何?尊重之,以其列土传子孙,世世称君,南面而治。凡不臣者,异于众臣也。朝则迎之于著,觐则待之于阼阶,为庭燎,设九宾,享礼而后归。是异于众臣也。
121 [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公羊注疏》隐公元年:王者据土与诸侯分职,俱南面而治,有不纯臣之义,故异姓谓之伯舅叔舅,同姓谓之伯父叔父。
122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六“春秋”: 薛士龙《春秋旨要序》谓:先王之制,诸侯无史,天子有外史,掌四方之志,而职于周之太史。隐之时,始更鲁历而为鲁史。诸侯之有史,其周之衰乎?《费誓》、《秦誓》列于《周书》,《甘棠》、《韩奕》编之《南》、《雅》,乌在诸侯之有史也。晋《乘》始于殇叔,秦《史》作于文公。王室之微,诸侯之力政焉尔。止斋《后传》因之。朱文公以为:诸侯若无史,外史何所稽考而为史?古人生子则闾史书之。闾尚有史,况一国乎?愚谓:《酒诰》曰:矧太史友、内史友。则诸侯有史矣。
另见[明]焦竑《霸史》,《澹园集》,中华书局,1999年,第305页:孔子卜阳豫之卦,刳心著作,集百二十国书而成《春秋》。然则古者国皆有史,不独天子矣。《周礼》:外史掌四方之事,达四方之志,诸侯之书则书国中之事以达于王朝者也,而天子又时巡以内之,内史以董之,故列国之史,多藏周室。孔子观于周,而论次《史记》,其采撷者弘己。后世史学中绝,唯一统之代……
123 [清]何若瑶《春秋公羊注疏质疑》卷一“元年春王正月传君之始年也注惟王者然后改元立号”条:君天下曰君,君一国亦曰君。君之始年者,凡君皆得有其始年也。《白虎通·爵篇》:王者改元即事天地,诸侯改元即事社稷。《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列国《世家》皆有分国纪元,可以为证。注非传意。
124 [晋]乐资《春秋后传》,《汉魏遗书钞》:惟王者改元。诸侯改元自汾王以前未有也。
125 [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卷十八《大雅·韩奕》《笺》云:汾王,厉王也。厉王流于彘,彘在汾水之上,故时人因以号之。另见[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华书局,1989年,第1012页:汾者,坟之假借,故《传》训为大。《传》泛言大王,但以为美称耳,未尝专指厉王。《正义》谓《传》、《笺》皆以为厉王。非也。厉为恶谥,若因流彘而称汾王,亦非美称。诗人颂美宣王,不应举厉王之恶称,当从《传》泛言大王为是。(案:无论郑、马孰是,乐资对汾王的理解不可能是“大王”。)
126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第5页。
127 李玉洁:《先秦丧葬制度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59页:这五种主要祀典……周而复始地轮番举行,故称为“周祭”。帝乙、帝辛时期,每年对五种祀典依顺序举行,祭祀一周,恰是三百六十日,约当一年的日数。所以在此时,把一年称为一祀,即用祀来代表年岁。称为“惟王几祀”,就等于说“王第几年”。
128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尚书正义·伊训》:祀,年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129 参见胡厚宣:《殷代年岁称谓考》,《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42-261页。
130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第5页。
131 [宋]戴溪《春秋讲义》卷一:元年者,一年也。谓一为元,自尧舜以来未之有改也。
132 《金文今译类检·殷商西周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2页。
133 参见赵英山:《古青铜器铭文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七十二年,第一册,第312页:古人重鬼神,所以常祭祀,一年除一般祭祀外,年终还有一次大祭,应劭《风俗通义》:“礼传: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秦汉曰腊祭。”以祭祀天地宗庙以及万物,亦即《礼记·郊特牲》所称之“田报祭”也。田报祭举行完毕,表示一年终了,故古人称年曰“祀”。……殷商称年曰祀,两周亦有人沿用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