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8 [清]《日讲春秋解义》卷八:至大都耦国之害,则昭十一年《传》载申无宇之言备矣。
1249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二十九《日讲春秋解义》:是书为圣祖仁皇帝经筵旧稿,世宗宪皇帝复加考论,乃编次成帙。说《春秋》者莫夥于两宋。其为进讲而作者,《宋史?艺文志》有王葆《春秋讲义》二卷,今已散佚。张九成《横浦集》有《春秋讲义》一卷。《永乐大典》有戴溪《春秋讲义》三卷。大抵皆演绎《经》文,指陈正理,与章句之学迥殊。是非惟崇政迩英、奏御之体裁如是,亦以统驭之柄在慎其赏罚,赏罚之要在当其功罪。而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者,则莫精于《春秋》。圣人笔削之旨,实在于是也。故孟子曰“《春秋》,天子之事也。”公扈子曰:“有国者不可以不学《春秋》,《春秋》国之鉴也。”董仲舒推演《公羊》之旨得二百三十二条,作《春秋决事》十六篇,其义盖有所受矣。是编因宋儒进御旧体,以阐发微言。每条先列《左氏》之事迹,而不取其浮夸。次明《公》、《榖》之义例,而不取其穿凿。反覆演绎,大旨归本于王道,允足明圣经之书法,而探帝学之本原。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圣圣相承,郑重分明,以成此一编,岂非以经世之枢要,具在斯乎?
1250 [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第259页。
1251 [美]列奥·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Hobbes: Its Basis and Genesis, Strauss, L. 1963),申彤/译,译林出版社,2001,第73页。
1252 古公亶父之称谓有两说。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0页:公亶父如同公刘、公非、公叔祖类一样,以“公”为尊称,《史记》称为“古公亶父”是不对的,《诗经》四字一句,前加“古”字,是“昔”的意思。(崔述《丰镐考信录》卷一)。称他为太王,是出于文王称王以后的追称。另参钱穆:《古史地理论丛》,三联书店,2005年,第37页:然则临汾有古山古水,公亶父本居其地,故称古公,犹公刘之称豳公也。
1253 《史记索隐》:夏都安邑,虞仲都大阳之虞城,在安邑南,故曰夏虚。
1254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左传》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则虞仲是太王之子必也。又《论语》称“虞仲、夷逸隐居放言”,是仲雍称虞仲。今周章之弟亦称虞仲者,盖周章之弟字仲,始封于虞,故曰虞仲。则仲雍本字仲,而为虞之始祖,故后代亦称虞仲,所以祖与孙同号也。
1255 刘启益:《西周夨国铜器的新发现与有关的历史地理问题》,《考古与文物》,1982年2月。
1256 一释作宜侯俎簋,参见王晖:《古文字与商周史新证》,中华书局,2003年,第12章。
1257 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62-63页。
1258 唐兰:《宜侯夨簋考释》,《考古学报》,1956年6月。
1259 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63页。
1260《史记正义》引《烈女传》:太姜,太王娶以为妃,生太伯、仲雍、王季。
1261 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63-64页。
1262 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49-150页:邦,金文作▓作▓;对,金文作▓、作▓、作▓、作▓等形。按对字从▓(《说文》:▓,丛生草也),从土,从▓【本句造字见造字图片3-6】,表示用手拔除丛草,即是垦土的意思。所以“作邦作对”等于说营国经野。“作邦作对”之后接着说“自太伯王季”,这明白指出周人开始分国分野的时期。周代原始作邦的第一义为“受民受疆土”,这主要的工作是将被征服的氏族化为奴隶,并且分割疆界,使这些奴隶顺服。周金中常有类似“敢对扬天子之休命”的语句,都用在锡田、锡人、锡物以后的受锡者的誓词。“敢对扬”三字,仔细看来,敢字像戈,对字像封,扬字像保护王室,各字虽然变化很多,意思却相通,这即是说,既然划分了君子小人的都鄙经界来作邑,那末对于大群氏族奴隶就要用武力来宰治。因此,对字是邦字的阶级关系上的意义字。“封”是分裂,“对”是对立,分裂和对立都是阶级社会首先要出现的文明意识。(案:侯外庐对周代奴隶问题的论述略嫌陈旧,但这段分析仍然值得参考。)
1263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A Global History: 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 7th edition, by Stavrianos, L. S., 1999),董书慧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30-131页。
1264 [美]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Th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Roman Empire, by M. Rostovtzeff, 1957),马雍、厉以宁/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694页。
1265 [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by Edward Gibbon, An Abridgement by D. Mhatto and Windus, London, 1986),黄宜思、黄雨石/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上册,第207页。
1266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vol.3, by Will Durant, 1944),东方出版社1998年,第三卷,第476页。
1267 [英]R. H. 巴洛:《罗马人》(The Romans, by R. H. Barrow, 1949),黄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89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