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热爱绘画,写作,服装设计,希望将来可以当一个服装设计师。我记得李银河老师说,服装设计大师几乎都是同性恋( 双性恋 ),呵呵,可怜我还没成大师呢!
我真希望能和您交个朋友。
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给予我一些解答,为我这只迷途羔羊指点迷津。非常地感激您。
您的读者:晓羊
( 2 )所谓的“同性恋倾向”并不可怕
我给她回了信。
晓羊:你好!
谢谢信任。
你看过《 童话人格 》,就一定知道,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成长和形成的过程及环境。你至今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那么,据我的研究,缺少父爱或根本未享受过父爱的女孩,往往会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极端的仇父,一种是对父爱的依恋( 容易亲近年长的男性 ),而年幼时母亲对你的男孩装扮,一方面显示了母亲的严格教育,期望你将来像男孩那样自立;另一方面,过分的严厉可能造成你性格的某种扭曲。你已认识到,自己是我“笔下具有埃勒格特拉( 俄狄浦斯 )情结的女孩”。
我们刚刚开始通信,无从了解你更多的情况,柯老师能够告诉你的是,首先,不要对自己的所谓“同性恋”倾向看得太可怕。十七岁正值青春期,你从小姑娘长成少女,这个年龄无论男孩女孩,往往拥有更多的同性朋友。这些朋友生活上不分你我,在感情上相互依赖,分享彼此的秘密。直到他们分别找到异性朋友,这样的友谊仍不会被取代,甚至可以维系多年。
我认识的许多年轻人都有过这种经历,不知你的情况是否这样?先不要急着给自己下断语,更不要认为自己是迷途的羔羊。
退一步说,即使自己真有“同性恋”倾向也不可怕。当下的中国社会已比过去大为进步,人们逐渐能用比较宽容的眼光看待这类现象。当然,同性恋毕竟属于社会的边缘人群,他们的人生相对于“正常人”可能会遭遇更多的不顺,如世人的歧视、家人的不理解等等。
希望你能像柯老师在《 童话人格 》中做的那样,先条条缕缕梳理一下,认清自己。对于自己的母亲,也要用更成熟的态度看待她。一个女人独自将孩子带大非常不易,她一定经历过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当一个家庭没有男人支撑的时候,母亲将孩子打扮成男孩,似乎这样做就能使家庭更安全,更少受欺侮,是可以理解的。你已渐渐长大,而且将要独立面对社会,希望你更加体贴母亲,尽自己的力量给她温暖。这样做的结果会让你感到幸福。
从信中看,你是有天分的女孩,爱好广泛,有生活的理想和目标,这是柯老师要特别夸奖你的。
祝你成为一只在草原上快乐奔跑的“小羊”!
柯老师
( 3 )晓羊:母亲对待男性的态度让我鄙夷
晓羊第二天就回了信,讲了自己更详细的故事。
柯老师:您好!
收到您的信我真感到十分意外。感激您在百忙之中抽空作答,更感激您对我的关心和引导。
我知道人心向善,您把我的家庭环境想得多么美好。
我的母亲是个非常可怜的人,她本是个天性温和、聪慧多情、只是渴求爱与安稳的女人。然而生活对她来说确有不公平,她在爱情道路上走得曲折而艰难。我曾经不懂事地嘲笑厌恶她在男人面前搔首弄姿卖弄风情,其实这不过就是在变相地补给自己没有得到的空虚。她还没有尝够爱情的滋味,所以骨子里追求爱情的脚步时刻没有驻足停留。然而由于生活所迫,让她早早地丧失了获取与享受爱情的自由。所以她比平常女人更渴慕男人给予的爱。她的爱情没有成长,当她面对一个倾慕的男人时,爱情手段竟然如同幼稚的少女。她的爱给了一个一个不忠的男人。她在悲观绝望之下,与不爱的男人结合。然而正值豆蔻年华春心荡漾的年纪,却得不到爱情的滋养,便度日如年。其后的痛苦记忆便在脑海里下意识地藏匿。
这就是我对母亲的理解。她给我穿男孩衣服的主张并非源于希望我像男孩一般坚强自立。小时候很是羡慕同伴被自己的妈妈扎着各种各样的可爱的小辫子,而我,为了给她省事,一副假小子的装扮就像撕不去的咒符标签,从小到大,在我身上整整贴了十七年。她向外界对我的夸奖就是“我这孩子就是爱看书,从来不晓得打扮,跟其他女孩可不一样”。
母亲对于男性的渴求与爱慕,让我这个女权主义者对这样的感情非常地鄙夷。所以潜意识地抗拒自己身上女性化的一面。对于男孩的好感会让我有种如坐针毡的乖戾感。
母亲曾对我谈起父亲。她自甘承认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的母亲很漂亮,然而却潜藏着一颗无知的头脑。她和父亲没有共同语言,所以主动提出分手。同年我的父亲便出国
留学了,而他亦不知这世界上还有一个女儿。
我和我的父亲性情相似,嗜书如命,热衷于思考,所以这让我和母亲距离遥远。
对于我的
同性恋倾向除上所诉,大概更主要的一点还是由于我太自恋、太自我了。我曾经非常地着迷一个女孩,是因为她很像我,让我有种她就是我的一部分的感觉。
我也不擅长交际,在我看来,与人交流不过是在锻炼自己的伪装能力。面具戴了很多,会很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