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见毕重远自己镌刻并缀在士兵帽上的镰刀、铁锤、五星,就告诉毕重远:“我军不久就将颁布正式的帽徽式样了,可不是你戴的这个式样的。”30多年后,伍修权同志在回忆往事时写道:“毕重远同志是我党在‘重庆’舰上的一粒火种,没有这个‘星星之火’,就不会有‘士兵解放委员会’,也就不会有‘重庆’舰的这次起义。”
为了保护“重庆”号,解放军调来了一个高炮团,部署在码头周围,并对军舰进行了伪装。但最后还是被敌侦察机发现了,据说发现的原因十分偶然。国民党军侦察机在解放区各港口寻找“重庆”号踪迹,几次飞过葫芦岛,都未发现军舰。但有一次执行侦察任务的飞行员王金笃,曾经在葫芦岛钓鱼,对该岛极为熟悉。他从葫芦岛掠过时,感到葫芦岛防波堤长了一截,便返回低空察看,结果遭到“重庆”号的炮火攻击,目标暴露了。
从3月18日始,“重庆”号受到国民党军轰炸机群的轰击。由于没有制空权,“重庆”号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然而水兵们和岸边的炮兵部队,舍死忘生地开炮还击,激烈的舰对空战持续了数天。3月20日,一颗2000磅的穿甲弹击中军舰的右舷尾部,炸开了一个直径三四米的大洞,6名水兵牺牲,20余人受伤。
根据军舰难以抗击空中轰炸的现实,中共中央及时做出了“留人不留舰”的决定,在拆卸掉舰上的重要设备后,护舰人员全部离舰,主动沉舰。当天黄昏,“重庆”号舱底闸门全部开启。望着刚刚夺到手的军舰徐徐沉入海底,部分起义骨干不禁号啕大哭。
“重庆”舰虽然自沉了,但起义水兵们的功绩却不会被淹没,中共中央随即派贺龙专程赴葫芦岛看望起义人员。当贺龙来到“重庆”号官兵中间时,水兵们为亲睹这位身经百战、威震宇内的传奇式人物,激动不已;而这老战将面对众多年轻的水兵,也显得兴奋和风趣。他代表党中央、毛泽东、朱德对全体人员慰问和欢迎后说:“过去我们用菜刀闹革命,今天你们又把蒋介石的王牌军舰都开过来了,你们这些小伙子真行!”
他接着“表扬”起运输大队长蒋介石,说从解放军的装备到“重庆”号,直到他身上的“over coat”都是老蒋输送的。最后,他谈到了学习和思想转变问题。毕重远回想起当年情景时说:许多言语我至今记忆犹新。
3月24日,毛泽东、朱德给邓兆祥和全体官兵的慰问电,传到葫芦岛。电报中写道:“热烈祝贺你们英勇起义”,“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设自己的空军和海军,而你们就将是参加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先锋”。电报还预言:“他们可以炸毁一艘‘重庆’号,但是他们不能阻止更多的军舰将要随着你们而来。”
的确,“重庆”号起义的影响是巨大的,毛泽东的预言,不久就变成了现实。未出两个月,国民党江防第二舰队大部分舰艇,在司令林遵率领下起义;接着,江阴炮台起义;“长治”号驱逐舰起义……
关于“重庆”号起义的故事,至此告一段落。但毕重远言犹未尽,又对我讲述了他和许多起义骨干在起义之后的故事,这些故事依然曲折,依然耐人寻味,只是限于篇幅,我不得不暂且搁笔了。
------------
王尚荣:最高统帅部的作战参谋(1)
------------
毛泽东让王尚荣把林彪写的条子,拿给叶飞看 /
彭德怀说:“这问题不是已经决定了吗,怎么还问?”/
邓颖超打电话给王尚荣:真是太对不起啦……
“战将”,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多数将领来说,是与昔日的辉煌战绩联系在一起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战将的含义,他们只能从“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铁马金戈入梦来”中去回味了。
而对于曾任总参作战部部长、副总参谋长的王尚荣将军来说,“战将”的称谓,则涵盖了他生命的全部旅程。
红军时期,他就被贺龙、任弼时认定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战将;抗战期间,他率领的120师独立旅辖下的715团,曾令冀中敌伪军闻风丧胆;解放战争期间,在保卫延安的三战三捷,全歼胡宗南大部分主力的扶战役中,他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炮火和硝烟依然没有从他身边飘散。解放一江山岛的渡海作战;炮击金门;西南边陲的平叛;入缅进剿国民党残匪;他始终处在作战的中枢指挥位置。
当有人提出“王尚荣将军是永久的、名副其实的战将”看法时,王将军的老伴黄克很平静地说:“怎么评定他一生呢?受党的教育那么多年,没有什么突出的业绩,但总能算是个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的老参谋吧。”其实党内军中,对王将军已有公论,诚如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华夏名将,吾辈楷模”的题词。
夏曦主持湘鄂西中央分局后,他差点死在自己人的枪口下/
贺龙面命王尚荣率第5师,担任红二、六军团后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