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王国成为查理曼帝国。这一封立事件进一步确认了罗马教皇的神 权地位,确立了教会和国家是同一盾牌的两面的思想,导致整个中世纪 长期进行的教权与皇权之争。与此同时,西派教会由于有了强大的帝国 做后盾,由此也开始了它的中兴时期,在与东派教会的斗争中开始占据 优势地位。并且由于查理曼帝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西派教会也得以避免 遭受穆斯林大军的进攻。
查理曼统治时期,皇帝控制着罗马主教的入选和主教的任免权,掌 握着召开和主持宗教会议,颁布宗教法规,操纵教会事务的权力。查理 曼亲自主持过 16 次宗教会议,会议决议均以皇帝“敕令”的形式公布。 他要求主教和修道院长应按所辖教区和修道院规模大小及财产多少,为 法兰克王国军队出人出钱,还把居民向教会交纳的“什一税”定为法律。 他还对教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整顿,把久已废弃的省主教区制度重新确 立起来。这些省主教后被称为大主教,对所辖区内的主教拥有裁决和惩 治权。在查理曼大帝的积极支持下,西派教会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查理曼帝国的强大,文化学术事业也获得振兴。为提高帝国的 学术水平,查理曼从西欧各地笼络人才。他任用阿尔琴(约 735—804) 为主要文化顾问,兴办宫廷学校,修院学校和图书馆,组织人力大量抄 录古典文献,从当时西欧文化最发达的爱尔兰修院中聘请一批学者到学 校任教,开设语法、修辞、逻辑、几何、算数、天文、音乐七门课程, 也称“七艺”。查理曼的努力使在蛮族入侵中遭到破坏的欧洲古典文化 得到一定复兴,史称“加罗林文化复兴”(查理的拉丁文为 Carolinus, 故有“加罗林王朝”和“加罗林文化”之称)。
随着学术的发展出现了神学争论。西班牙有两位主教宣讲基督嗣子 论,认为基督就神性言是上帝之子,就人性言不过是上帝嗣子。对于这 种看法,查理曼于 792 和 794 年分别在雷根斯堡和法兰克福领导召开了 两次宗教会议予以谴责。同时,在“和子”句问题上,西派教会与东派 教会展开神学论争。这一论争实际是东西两派在争夺基督教首席地位问 题上的神学表现。早在公元 5—6 世纪间,在西派的西班牙教区的弥撒中, 便已出现将信经中“圣灵来自圣父”一句念成或写成“圣灵来自圣父和 子”的情况。不久,这个在教会史上被称为“和子”句的信经就在西派 教会中流行开来,这引起东派教会的愤慨,认为是对正统信仰的篡改, 与福音矛盾。为此,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下令,做了两个刻有《尼西亚 信经》的银牌,置于罗马使徒彼得的墓上。而查理曼大帝则于 809 年召 开的亚亨宗教会议上,下令将“和子”句加入《尼西亚信经》中。857 年君士坦丁堡牧首区牧首佛提乌(810—895)将“和子”句列为西派教 会的五大谬误之一。以后,两派教会在“和子”句问题上继续争论不休, 也是导致最终分裂的一个原因。
此外,在基督教的信仰中,行“圣餐”所领受的圣体一直被认为是 救世主的圣体血。那么,基督的身体与血究竟是如何体现在物质中的呢? 这一问题是几个世纪中神学研究的主题。这时期的西派教会在这一问题 上又出现了新的争论。831 年法兰克帝国神学家巴斯迦修·拉德伯图著文 《主身与血》,提出“变质说”。认为饼与酒献给主后,便在实质上变 成了基督的肉与血。其他一些神学家则坚持奥古斯丁的传统理论,反对 变质说。11 世纪时变质说被西派教会定为正统理论,反对此说的著名神
学家贝伦加尔被迫放弃自己的见解,并做了忏悔。同时,在告解圣事方 面也出现了有关“忏罪”问题的新教规。而东派教会有关对圣餐性质的 正统理论,则是由大马士革的约翰(约 675—749)的“物质变化说”确 立的。
(2)教权与皇权力量的消长变化
查理曼死后,帝国迅速衰落。其子“虔敬者”路易(814—840 在位) 无能继承他的伟业。路易死后,三个儿子洛泰尔(843—855 在位)、路 易(843—875 在位)、“秃头查理”(343—877 在位)于 843 年订立凡 尔登条约,瓜分了帝国。这一条约通常被视为法德两国分立的起点。帝 国的分裂导致无力抵御外敌入侵,封建主义迅速发展,各地发生争权内 战。教堂和隐修院大多成了地方贵族的猎取对象,隐修院院长和主教同 各地堂区神父一样由世俗权力所控制,神学论争和学术生活也逐渐凋落 下去了。
然而,查理曼帝国的崩溃在法国教会中却导致一部分人向教皇寻求 统一和希望,试图通过提高教皇权威来遏制世俗权贵和大主教控制教 会,以维持教会统一。于是,教皇的独立地位开始迅速上升。利奥四世 (847—855 在位)在意大利南部各城市帮助下打败了萨克森人,并在罗 马城的圣彼得大教堂周围筑起一堵墙,称墙内为“利奥城”。尼古拉一 世(858—867 在位)时对教皇权利提出种种要求,试图实现奥古斯丁《上 帝之城》的理想。他主张教会应凌驾于一切世俗权力之上,教皇是整个 教会的统治者,主教是其代理人。他处理了两个著名案件,一是使 863 年梅斯宗教会议所批准的洛泰尔二世国王的离婚案决议无效,并开除支 持国王的两位大主教的教籍,由此挫败了德国的统治者和二位大主教的 威风。二是强令恢复了被专横的兰斯大主教辛克马革职的苏瓦松主教的 教职,捍卫了教皇最后裁决的权利。这一时期出现的《伊西多尔教令集》 就是皇权衰落,教皇权力增强的标志。这一文献的内容包括从 1 世纪罗 马克雷芒起到 8 世纪格列高利二世止历任教皇和历届会议的决定,其中 有真有假。《教令集》宣称,罗马主教拥有首席地位和最高裁判权,其 他所有主教都可直接请求罗马主教裁决,罗马主教有节制任何大主教的 权限,世俗政权不得干预罗马主教和其他主教的权限。其中有一份教令 宣称,君士坦丁大帝曾命令全体神职人员听命于罗马主教,并把“罗马 城和所有意大利的或整个西部地区的行省、地区和各城市”赠给罗马教 会,史称“君士坦丁赠礼”,后于 15 世纪被尼古拉·库萨和罗伦佐·瓦 拉证实是伪造的。《教令集》在中世纪是教会加强教皇权势,摆脱世俗 政权控制,维护主教职权和教会财产的文献依据,是教权与皇权斗争的 有力武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