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界中世纪宗教史_张践/田微【完结】(24)

  经院哲学的基本内容在于运用理性的推理、证明等逻辑手段来论证 神学教义,例如上帝存在的问题、三位一体问题、圣事的内容和意义问 题、教权与皇权的关系问题等等。在讨论这些问题时,不可避免地涉及 到一些哲学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共相”(即“一般实体”) 的争论。这场争论几乎伴随着整个经院哲学的发展,在经院哲学内部形 成了两个相互对立的基本派别,即唯名论和唯实论。唯名论认为,共相 只是一个名称,不能离开具体事物独立存在,真实存在的只是形形色色 的具体事物,唯实论则相反,认为共相是真实存在的,是具体事物存在 的根据,具体事物都是由共相派生的。从这两种对立的基本观点出发, 经院哲学家们还引申出不同的神学结论,它们构成了这一时期天主教会 神学的基本内容。

  (2)早期唯名论者罗瑟林和阿伯拉尔

  最早把辩证术运用于神学研究的贝伦加里,本人就是一个唯名论

  者。他认为,实体只能是为外部感官所感知的东西,除实体外没有任何 真实的东西。由此出发,贝伦加里反对当时正统神学所主张的“实体转 化”说,认为圣餐中的饼和酒并不能通过祝圣转化为基督的血肉,信徒 通过圣餐接受基督的身体和血只是精神上的象征意义。贝伦加里的神学 观点遭到了罗马教会的谴责,但他所主张的理性主义神学和唯名论思想 却对后世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法国贡比涅的罗瑟林(约 1050~1123)是早期唯名论的一位重要代 表。罗瑟林否认共相的实在性,认为只有个别的事物才具有客观实在性, 共相只是名称、记号,甚至只是一种声音的流动。把罗瑟林的这种极端 唯名论观点运用于神学问题上,就必须得出与正统神学无法相容的结 论。例如:三位一体的上帝只不过是个名字,只有圣父、圣子、圣灵的 个别存在才是真实的;原罪也只是一个虚名,只有个别人、个别行为的 罪恶才是真实的;等等。罗瑟林由于这些观点也同样受到了罗马教会的 谴责。

  早期唯名论最重要的代表是法国布列塔尼的阿伯拉尔(1079~ 1142)。阿伯拉尔是罗瑟林的学生,也是把辩证术最彻底地运用于神学 研究的一位学者。他大胆地对教会的权威思想提出怀疑,认为“由于怀 疑,我们就验证,由于验证,我们就获得真理”,主张“理解而后信仰”。 在他按照辩证术写成的名作《是与否》中,他罗列了古代教父和教会权 威们的许多相互矛盾的命题,让它们相互诘难,而把矛盾的解决却留给 了读者自己。阿伯拉尔的这种方法成为经院哲学研究神学的一个典型。

  阿伯拉尔继承了罗瑟林的唯名论观点,坚持只有具体事物才是真实 的存在,否认共相的客观实在性。但他不同意罗瑟林把共相仅仅看作是 一种声音的流动的观点,认为共相本身虽然不是实体,但还是有所指谓 的,它所指的是“无形的事物”,即具体事物之间的某种相似性,这种 相似性本身不能脱离开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所以,共相实际上是人们 心中的概念,人们可以把概念抽象出来单独思考,但概念本身不能独立 存在。阿伯拉尔的这种观点被称作“概念论”,由于他克服了罗瑟林的 极端性,它的观点又被称作“温和的唯名论”。从这种唯名论观点出发, 阿伯拉尔还引申出了一系列神学结论。他批判了罗瑟林的“三神论”, 认为上帝只有一位,圣父、圣子、圣灵只是上帝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显 现和不同名称;他反对原罪说,认为道德的主体是具体的个人而不是抽 象的人类,亚当遗传给人们的不是罪,而是罚;善恶不在于人们行动的 结果,而在于个人的意向和动机;等等。阿伯拉尔的思想也同样受到了 罗马教会的谴责。

  (3)唯实论者安瑟尔谟

  意大利奥斯塔神学家安瑟尔谟(1033~1109)也接受了贝伦加里用 理性的辩证术研究神学的方法,但在观点上却与贝伦加里相反,提出了 一种“极端的唯实论”思想。

  安瑟尔谟是本尼狄克修会修士,曾任法国诺曼底贝克隐修院院长, 后任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他竭力拥护教皇集权的思想和行动,曾否认 英王有神职叙任权,在教皇支持下迫使英王交出象征神权的戒指和神 杖,将英王的权力限制于世俗统治范围内。在神学问题上,安瑟尔谟力

  主信仰至上,认为“我们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 不过,安瑟尔谟并不简单地否弃理性的作用。在他看来,“当我们有了 坚决的信仰时,对于我们所信仰的东西,不力求加以理解,乃是一种很 大的懒惰”。此外,“我们必须用理性去维护我们的信仰,以反对不信 上帝的人”。安瑟尔谟一生的理论活动,也正是这种原则的实践。

  安瑟尔谟继承了奥古斯丁的神哲学思想,断言共相是先于和离开个 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个别事物只是分有了共相才获得存在,因而 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有共相才是真实的存在。安瑟尔谟的这种观点被后 世称作“极端的唯实论”。不过,真正确立了安瑟尔谟在基督教神哲学 史上地位的,是他从这种极端唯实论观点出发所作出的上帝存在的“本 体论证明”。证明上帝的存在,历来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础,也是基督教 神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安瑟尔谟之前,基督教神哲学家大多主张人 的自然理性不能把握上帝的存在,人的灵魂必须超越经验知识,超越世 间的一切,超越自我,在一种无物无我的神秘境界中静观上帝。安瑟尔 谟独出心裁,认为上帝的存在是可以通过逻辑论证加以证明的。他断定, 即使是愚人的心中也有一个至高无上者的观念;而至高无上的东西不可 能只是作为观念存在于人们心中,它必然也是现实的存在,否则它就不 是至高无上的,就会有一种既存在于人们心中,又存在于现实中的东西 比它更伟大;因此,至高无上的东西必然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的,决不能 被设想为不存在。它就是上帝。其他一切都可以被设想为不存在,唯独 上帝不可以,上帝是最真实的存在。安瑟尔谟这种从观念、从思维推论 出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方法当时就遭到法国神学家高尼罗的批驳,不久之 后就被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宇宙论证明”所取代,但用理性的逻辑 手段证明上帝存在的方法却为经院哲学继承下来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