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国那些事儿_老铁手【完结】(92)

  伊阙的地理位置在今天洛阳南十九里的伊阙山。这座山是石头的,后世的人们在石头中凿出了万千石佛,于是便成了今天的旅游胜地——龙门石窟。可谁曾注意道那些凿出大佛的石头曾经被鲜血所浸透。

  把时间拉回到公元前293年。秦国的大军出函谷关沿豫西走廊滚滚向前,目标直指伊阙,秦国的统帅是向寿。韩军在伊阙严阵以待,但明显韩军就数量和素质都不如秦军。唇亡齿寒的道理魏国懂得,得知情况之后,急忙派魏国最拿得出手的大将公孙喜率军相助。公孙喜的哥哥名头更响,他就是20多年前叱诧风云的纵横家公孙衍,公孙衍的绰号叫犀首,公孙喜的绰号叫犀武。公孙喜的成名作是八年前与齐国名将匡章一起打赢了对楚国的垂沙之战。秦国听说魏国派出精锐援助韩国,马上对军队的领导班子作了调整。向寿成名已久,他的做战特点韩魏都比较了解,公孙喜有备而来。如果秦军按照原计划进军将达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战斗将成为消耗战和拼实力。在穰候魏冉的力推之下,白起代替向寿成为秦军的主帅。白起用起兵来神鬼莫测又凶猛强悍,既有速度又有力量,可惜他的对手并不知道这些,只有穰候知道,这就足够了!白起的处女秀是临阵秘密换将,有趣的是他的谢幕秀也是临阵秘密换将。处女秀的临阵换将是由于他名头不响,谢幕秀的临阵换将是由于他名头太响。

  秦军到达预定战场与韩魏军队形成对峙,白起登上高地对韩魏两军阵营进行了一番查看。他发现韩魏两国军队到达战场之后,并没有兵合一处,将打一方,形成一个拳头对敌,而是分两处扎营。是随后的试探性攻击中,白起还发现韩魏两军都有委托之势,韩军实力较弱,不想单独出击。魏军又认为韩军装备精良,甲坚刃利,应该冲在前面。

  战机出现了。

  以弱敌强的精髓就各个击破。楚霸王项羽曾经无意中应用这条规则一口气吞下秦国名将章邯沿河布设的九座大营。韩魏军队的总体数量是秦军的二倍。如果单挑,秦军能打败他们中的任何一支。如果秦军同时与魏韩联军交手,就不是对手。因此,秦军取胜的办法就是利用速度上的优势趁两军还没有合并之前,发动袭击,予以各个击破。这也是拿破仑的拿手好戏。拿破仑曾经给出了公式:兵力=数量×速度,修正一下应该是:兵力=(数量+质量)×速度。

  白起先在韩军阵前布设疑兵,使韩军不敢轻举妄动,然后偷摸将主力转移到魏军前面。魏军以为秦军主力还在韩军阵前,并没有作严密的防守。因此当白起对魏军发起攻击的时候,魏军毫无心理准备,受求生本能的驱使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混乱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训练有素的秦军对魏军展开了疯狂的屠杀。韩军见魏军受挫,不战自溃。白起乘胜追击,斩杀两国士兵达二十四万之多!

  透过二十四万士兵层层叠叠淤积的血,中华大地上升起了一颗耀眼的将星,白起的爵位更上新台阶,被封为大良造。伊阙之战的胜利激发了秦军的侵略欲望,新一轮的略地运动即将展开。经此一战,韩魏两国实力消耗巨大,面对凶猛的秦军,一时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再接下来的两年,白起和司马错轮番向韩魏发起进攻,夺得大片土地。值得一提的是,全国最著名的两个冶铁中心邓、宛,落入秦国的手中,从此之后,秦军的甲更坚,刃更利。公元前290年秦军再次对黄河以东地区发动攻击,魏国迫不得已献出河东土地六百里,韩国献出从武隧到平阳这条战略要道两边的土地二百里。

  秦军兵锋所指,韩魏两国有亡国的危险。军事抵抗已无可能,两国只好通过外交途径寻求生存的靠山。以往的经验是:如果被秦国打,就倒向齐国;如果被齐国打,就倒向秦国。现在已经实行不通。齐泯王上台之后已经明确表示要抛弃韩魏两国。可是国际又出现了新情况,北边的赵国实力剧增,足可以与齐秦相抗衡。因此魏昭王有意跟赵国大哥混。此时赵惠文王年纪尚轻,赵国大权落在奉阳君李兑手中,另外将军徐韩为也有一定影响力。公元前289年,孟尝君新任魏相之后不久就搞了一次外交活动,在他的运作之下,魏昭王和韩成阳君通过李兑这层关系北上邯郸朝见了赵惠文王,强烈表达了想给赵国当小弟的愿望。当然了,求人办事不送礼是不行的,魏国把葛孽(在今河北肥乡西南)、阴成两地献给赵惠文王作为“养邑”;又把河阳(即河雍,在今河南孟县西)、姑密(当在河阳附近)两地献给了奉阳君,作为奉阳君儿子的封地。赵惠文王和李兑君臣二人见韩魏这么恭顺,便同意收两国为小弟。

  这样,列国正好三极分野,西有强秦,东有强齐,北有强赵。韩魏站在赵国一方。燕国表面上跟随齐国,其实另有所图。楚国偏远且国弱,被边缘化。这三极势均力敌,谁都想打败另外两方,谁也不敢轻易动手,因为也很容易遭到另外两方的联手进攻,所以每一方都想联合另外一方攻击剩下的一方。在这样的背景下,外交活动非常活跃。总的来说会出现三种对抗模式:一,齐秦联合攻赵,二,齐赵联合攻秦,三,秦赵联合攻齐。事实上,在随后事态的发展过程中,这三种对抗模式相继出现。

  三极斗争的焦点是宋国。宋国这块宝地很让人惦记。齐泯王对宋国很有胃口,时刻不忘吃下宋国。秦国虽然与宋国没有接壤,也公开表达出对宋国的要求,特别是在秦国的掌权的穰候魏冉,总想从宋国夺一块地方作封地。与穰候想法相同,处境相似的是赵国的李兑,和魏国的孟尝君,他们也都想把封地设在宋国。可以说,宋国牵动着三大列强的神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