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_西门送客【完结】(14)

  大清帝国是唯一没有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骚扰的王朝,但它遭到了来自海上商业民族的挑战。《中英南京条约》还只是一个开端。帝国将由此沦落。

  1842年8月29日,这一天对英国人是喜气洋洋的一天,他们以很小的代价,达到了他们前辈一直没能完成的目标——叩开傲慢的天朝之门。也许从这一天起,他们明白了和这个国家打交道的最好方式。

  就在这一天,中国和谈代表颤颤巍巍地登上了英国的“汉华丽”号军舰,在早已拟好的《南京条约》上签字画押。唯一让他们感到宽心的是,这个条约不是在北京签订,至少表面上保全了天朝的颜面。除了对割地赔款感到痛心外,对于其中的部分条款如协定关税、最惠国待遇等,他们可能在不甚了了的情况下,就已经匆忙答应了英国人的要求。

  就外交实践来说,这些清朝的大员基本就是白痴。

  可我们又怎么忍心去责备一百多年前这些枪炮下的清朝官员呢?在科举考试里,可从来就没有外交这一门。这个因鸦片而导致的战争,在条约里却对鸦片只字不提,这实在是和帝国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

  被割让后的香港

  条约是英国人草拟的,按他们认为的重要程度加以排列。第一条是停战协定。第二条是五口通商,也是英国人的主要目的,下面的几个条款都是围绕着通商而设定的。第三条是以修船堆货的名义割让香港岛。第四、五、六条是赔偿问题。后面几条涉及到关税和领事裁判权问题,到后面的谈判修约中得到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一条是关于平等国交的。这个当时被争得面红耳赤的条款,现在看来,却是最平等的一条!

  割地赔款,本也是19世纪战败国的通常之事,普法战争后法国也曾遭遇此等屈辱。为保住颜面,天朝一再说香港岛是“商借”,幸好割的只是天边之一小岛,对此倒也没看出有多么的心疼——后来甲午战争还割让台湾岛呢。

  天朝上下没有想到的是,香港后来倒成了繁华之地,这又是一个美丽的意外。五口通商的其他地方,也大都顺势发展,特别是上海,由一个几乎是滩涂之地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其繁荣远胜于内地其他城市。这反过来说明,全球化的过程,早进入早受益,似乎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此等尴尬事实,国人往往回避,这里的疙瘩,其实还是因为不平等和被强迫的“不爽”导致。

  但是,《南京条约》还不是鸦片战争的全部结局,第二年(1843年)7月的《五口通商章程》及10月的《虎门条约》,英国人又巧取豪夺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从英国人刻意制造的陷阱看来,这次战争的实质并不在鸦片本身。

  1842年12月,当美国总统泰勒得知《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后,立刻派出众议员顾盛前往中国交涉,争取和英国一样的待遇。美国人比英国人还要狡黠,他们甚至不费一枪一弹,就取得了英国人辛苦获得的同样成果,甚至更多。当然,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也同样享受好处。

  条约中国和两种世界观(2)

  英国行使领事裁判权

  顾盛为了显示美国的先进和强大,给天朝带了不少新鲜的玩意:地球仪、航海地图、手枪、步枪、蒸汽战舰模型、气温计、众多的科技书籍等,这些本是战败的中国最需要的,但却被依旧傲慢的天朝视为“奇技淫巧”给拒绝了。

  令顾盛没想到的是,他的致命武器居然是他携带的“国书”。他从天朝官员闪烁不定的言辞里看出,这些人非常不愿意让他这个洋鬼子前往北京面圣,在他们眼里,如果众多洋人都要面见皇上的话,皇上的面子何在?天朝的威仪何在?谈判的官员甚至一再威胁说,如果坚持进京的话,就停止谈判。顾盛当然很好地利用了这个“威胁”,他的本意即在通商条约,而不是什么面见皇上。

  这是何等奇特的利益观,完全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从这个意义上说,鸦片战争,实际上就是天朝礼仪和国际惯例的战争!这个战争,在乾隆时期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就已经开始了。鸦片战争只不过是英国人在用武力方式迫使帝国改变自己的世界观,如果还改不过来,那就是帝国自己的悲哀了。

  最后,天朝的谈判官员主动屈尊去了澳门,在澳门旁边的小村子望厦村,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天朝官员的前提条件是顾盛交出国书,答应不去北京面见皇上。而在这个条约里,美国人比英国人更进一步地获得了完全的领事裁判权,从此,各通商口岸的洋人,都不再受到中国政府的司法管辖,成为了中国领土上的特权人士。

  但让天朝大员们诧异的是,法国这个对华贸易还不及英国零头、每年来华船舶还不超过十艘的国家,居然也派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舰队前来中国谈判签约。也许是在鸦片战争后,法国人亲眼目睹了天朝官员和英国人签订条约的全过程,他们当然不想错过这次盛宴。

  被英国人教训过的天朝大员们,很难分清这些白种人的差别,他们的办法就是干脆“一视同仁”,甚至早就按照英国人的样式把条约拟好了。

  法国人显然继承了路易十六的堂皇和气派,他们的排场很大,比起美国人只有一艘军舰的“穷酸”来说,他们的表现简直就是暴发户——法国使团一共来了8艘军舰,五百多人。不过,据说他们从美国人那里学到了和天朝官员打交道的技巧,那就是要在合适的时机威胁说要去北京面圣!最后,在达到所有目的后,法国人把签约仪式搞得漂漂亮亮,然后风光回国。由此,外国传教士可以合法地来到中国传教了,而这给后来的中国外交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后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