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励精图治_程树榛【完结】(18)

  被刮了鼻子的车间领导惊心了:老皇历不能再翻了,从头来吧!这次搞得比较认真,对照七条规定,一条条地落实;差不多后,又去请求厂部验收。他们想:这次总该可以通过了吧?

  厂长们又来验收了。这次车间领导可不像上次验收时那样心安神定了,而是提心吊胆地跟在厂长的身后。

  宫本言在前头走着。从工具室到更衣间,从机床床身到检验平台,从装配现场到车间会议室,从各种技术文件到岗位责任制条文……一一都不放过。但在半成品库那儿又出了问题。

  一进门,宫本言的眉头就皱起来了,可立即又改颜为笑。他说:"你们这儿倒很热闹,是吧?"

  车间领导们不知其意,赶紧凑过来洗耳倾听。

  "和咱们的家属宿舍一样,"宫本言继续说,还是笑呵呵地,"也是'三世同堂'呀!"

  车间领导这下明白了:又漏馅了!该死,干吗把"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三个不同时期的半成品放在一块呢?那还能不挨NF8C8!

  顺藤摸瓜,当然又找出不少毛病,验收自然又没通过。

  不过,现在厂长的表情可严肃了,坐在那儿,半晌不说话,只顾一支烟接着一支烟地抽着。老鲁头倒先开口了,他向宫本言说:"看来,人们的惰性还满不小哩。劲小了,还推不动呢!"

  "那就花大力气推!"宫本言将烟屁股一拧,"必要时用火车头拖!一台不行,用十二台蒸汽机车也得拖走它!"转头便向车间领导提出要求:"你们必须下狠心动手术,不要养痈遗患;让癌细胞扩散了,会要人命的!"

  车间领导这才下狠心大干一场!把厂领导指出的毛病,全部整掉,车间先组织"自己人"检查一遍,一致表示满意,然后才向厂部报告。车间工会准备召开庆祝大会,每人一张电影票,免费招待,以示慰问。

  厂领导带着"整顿办"和有关单位领导及时赶到。

  果然与上两次大不相同:窗明几净,粉壁生辉,机床擦得又光又亮;工具箱的工具井然有序,成品库各种零部件对号入座,放置物品的柜橱油漆一新,发出清冽的香味。厂长的随行人员无不啧啧称赞,不断向主人表示欣羡和敬意。

  宫本言却不动声色,一丝不苟地检查着。忽然,他在一台机床边站住了。端详了一会儿,指着一个油壶向旁边那个工人问道:

  "床子加油了吗?"

  "加了。"工人答。

  "用什么加的?"

  "用这把油壶。"

  "真的是用这把油壶?"

  "是的。"

  "再用它加一遍我看看!"宫本言指着那把油壶说。

  那个工人迟疑了一下,拿起油壶想去浇油,但宫本言却走上前严肃地对他说:"小伙子,别糊弄我了。这种油壶加不进油去,得用油枪浇才行!"

  小伙子面红耳赤,头上冒汗。他们的工段长和主任此时也决不比他舒服--厂长抓住了薄弱环节。

  沿着这个缺口追下去,一连串的毛病都查出来了。

  不用说,验收又没通过。庆祝会没开成,车间工会只好去电影院集体退票。

  一连三次验收不通过,不但震动了这个车间,也震动了全厂。人们争先传告:两位厂长可非比寻常,内行着哩,厉害着哩,不认真对待可不行了!

  天底下的事儿就有这么个规律性:只要认真,没有办不成的。第四次验收不但通过了,还是高标准的。这个车间受到厂领导的高度赞扬,并且作为整顿"样板"登了厂报,在全厂推广。整顿推动了生产,这个车间的全年任务也提前超额完成,质量超过历史水平。工人们说:"这几年,以今年干的活最多、最累,但心里最痛快!"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实践验证了这个辩证法。

  现在,整顿工作正在全厂铺开,顺利进行,不到一年,大大地改变了厂容厂貌。笔者此番描述,有些人可能认为是一种文学的夸张,在此仅引用一位权威者的话--一机部重型局负责人在一九八年所作的一次总结报告中的一段作为旁证:"……一重通过整顿,变化很大,成绩显著,厂容厂貌,焕然一新,花园工厂的雏形已经初现;各行各业、每个车间、处室,全厂各个角落,可以称得上是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上级领导和离开一重的同志,谓予不信,请屈尊来一重看看;不过,千万别戴有色眼镜。"

  "姜,还是老的辣!"广大职工盛赞他们的"老八路","不愧是宫本言立志改革的得力助手!"还不是高唱凯歌的时候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三十日,当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为一重高大的厂房披红挂彩的时候,宽阔的厂前广场一片欢腾。人们敲锣打鼓向职工散发喜报。这是一重最盛大的节日:年初宫本言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庄严宣布的战斗任务胜利完成了!口说无凭,笔者在这里引用一重党委机关报《重机战报》号外的几段,以作证明:

  ……全厂提前一个月完成产值计划;提前六天完成产量计划;"文化大革命"以来第一次提前超额全面完成八项经济技术指标;品种、质量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