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9月4日,34岁的卡夫卡遭遇了猝然的打击。就在这一天,他因咯血而被诊断为肺结核。当时,他正在准备一场多少有些无可奈何的婚姻,以便结束那长达五年的恋爱,这场恋爱已经耗尽了他的心血。本来,即便没有这场恋爱,他的心血也被他那独特的生活消耗得差不多了。对于他这样的人,生活本身就充满了难以承受之重与难以承受之轻,更不用说一场伤筋动骨的恋爱了。那场恋爱既让他幸福,更让他痛苦,其间峰回路转,难以尽述。可就在这时他咯血了。在后面第七章,我们将看到当时卡夫卡内心遭受到如何剧烈的震荡、冲突、痛苦和折磨,如何在生死之间徘徊。经过一场以死相拼的挣扎,如何实施了战略性的人生大撤退和大转移,开始仔细研究克尔恺郭尔的著作,全面审视自己的人生,以一种冷静而可怕的心态重新面对生活,继而又陷入新的不幸,遭受新的震荡、冲突、折磨、痛苦……
就在这种"向死而生"的绝境中,1919年11月,他写出了 一份自传性的、历史性的"精神分析"文献——《致父亲的信》。"最亲爱的父亲",这封信就这样开了头,最近您问起过我,为什么我说畏惧您。如同往常一样,对您的问题我无从答起,一来是确实我畏惧您,二来是要阐明这种畏惧涉及到的具体细节太多,凭嘴很难说得清楚。在这里我试图用书面形式回答您的问题,内容只能是很不完善的,因为写信的时候也是畏惧的,这就妨碍我对您畅所欲言,加上材料浩繁,远非我心力和智力所能及。 卡夫卡:《致父亲的信》。载《卡夫卡小说选》,第509页。
这封信的长度也许能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前后长达35000字。从表面看来,它是卡夫卡对自己三次婚事失败原因的全面检讨,但实质上,它是对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一次深入分析: 对婚姻的要求之所以显得疲软,是有着其他的原因的。这就是您与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整个这封信所探讨的也正是这一关系。 《卡夫卡小说选》,第553页。
关于他与父亲的关系,卡夫卡在信中作了一种什么样的探讨呢?简洁地说,他历数了父亲的专制、粗暴和野蛮,并指出父亲怎样从童年期开始就压抑了他天生羸弱而敏感的天性,扭曲了他的心理,并造成可怕的后果:……今天我一听这声调总算不像在小时候那样发抖得厉害…… 《卡夫卡小说选》,第519页。
大致归纳一下这封信所用的词汇和描述,也许能对我们的理解有所帮助。在卡夫卡笔下,父亲的言行是那么可怕——"喋喋不休的指责","脾气急躁","使用威力、大叫大嚷和发脾气","暴躁","声色俱厉,几番呵斥……从被窝里拽出来,挟到阳台上,关了房门……","百般责骂、诽谤、凌辱","完全麻木不仁","当时不留情,事后不同情","大声嚷嚷","专横","横加指责","辱骂","骂,威吓,讽刺,狞笑","骂人的话不绝于我耳边……骂起人来毫无顾忌","用威胁助长骂人","狂喊着绕着桌子转","挂着冷笑,露出恼怒的神色","指桑骂槐","威吓不绝于耳","咆哮、咒骂和发怒","别的蛮横行径","专制暴君式的专横态度"……面对如此可怕的父亲,卡夫卡的内心世界自然会充满最黑暗的感觉——"畏惧"、"胆怯"、"不安"、"羞怯"、"惊吓"、"恐惧"、"自悲"、"耻辱"、"内疚"、"吓呆"、"毛骨悚然"、"罪责"、"疲软"……在这封信里,卡夫卡举出大量事例,用以说明父亲的专制、粗暴和野蛮,及其所造成的恶果。其中最典型的一件事情让他刻骨铭心,终生难忘:最初那几年中,只有一件事情,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有一天夜里我呜呜咽咽,吵着要水喝,当然并非真的因为口渴,多半是为了怄气,部分是为了解闷。您声色俱厉,几番呵斥未能奏效,之后,您就将我从被窝里拽出来,挟到阳台上,关了房门让我一个人穿着背心在那里站了很久。……后来,我大概也就驯顺听话了,可是我的心灵却因此带上了创伤。要水喝这个毫无意义的举动,我觉得理所当然。被挟到外面去,我大受惊吓。……这二者我怎么也联系不到一块儿去。那个身影庞大的人,我的父亲,他会几乎毫无道理地走来,半夜三更将我从床上揪起来,挟到阳台上。他视我如草芥,在那以后好几年,我一想到这,内心就遭受着痛苦的折磨。 《卡夫卡小说选》,第513页。
父亲并非天生的魔鬼。其实,单从主观上讲,赫尔曼·卡夫卡并不失为理想的父亲。他清楚自己肩负着双重的责任:既要为振兴家庭而拼搏,又要为教育孩子而尽力。对此他丝毫没有马虎。他是"卡夫卡家族"的传人,是个富有顽强生命力的强者:"坚强、健康、食欲旺盛、声音洪亮、能言善辩、自满自足、高人一等、坚忍不拔、沉着镇定、通晓人情世故、有某种豪爽的气度",同时也自以为是、性格暴躁。
本来,商海中的沉浮足以让人心力交瘁。白天成天泡在商号里,对外要应付繁复的业务往来,对内摆不脱讨厌的"劳资纠纷",真所谓内外交困。晚上回到家里已是精疲力竭,在情绪上自然容易失控,在言行举止上都容易失之检点,暴露出性格急躁、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喜怒无常、严于律人宽于待己等弱点。即便不涉及儿子的教育,他都会在儿子心理上投下难以承受的阴影。如果再要面对一位"洛维家族"的后代,面对儿子天生"羸弱、胆怯、迟疑不决、惴惴不安"的样子,就更容易走火入魔,从而走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的极端,在客观上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