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不挠地厮杀。若没有红军的英勇战功,那么各自由民族的命运就真正会是悲剧”。
曾经亲身参加卫国战争的苏联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写了一篇小说,名字叫《
俄罗斯性格》,作家通过小说中主人公伟大的人格力量,赞扬了俄罗斯民族和苏联
人民那种不畏生死、英勇献身、保卫祖国的坚强性格c “俄罗斯性格”一时间变成
了苏联家喻户晓的专有名词,这个名词鼓舞了前方浴血奋战的红军将士,也鼓舞了
后方的人民。
经历了战争洗礼的苏联,在综合国力上更加强大了。战争结束时,苏联的军事
实力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被公认是世界上的第一流强。这时它拥有近1140万军队,
有 1600 架飞机和 1200 辆主战坦克,拥有66.5 万辆作战摩托车,1151万门火炮,
1702艘军舰。它的各级军事指挥员经历了战争的锻练和考验,士兵纪律严明新I 练
有素。苏联红军也由较为单一的兵种扩大为多兵种,包括了陆军、海军、空军、防
空军、战略火箭军和独立的空降部队,具有了全天候、多兵种、立体交叉、协同作
战的力量。战后苏联红军的陆军拥有47个坦克师,5 万余辆作战坦克,人数达到200
万人。这是一支高度现代化、机械化的多兵种合成军队。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空军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战后的苏
联空军是由16个空军集团军,10000 架军用飞机和直升机组成。
海军是苏联一个古老的兵种,战争同样考验了它c 战后的苏联海军由北方舰队、
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组成。苏联既拥有航空母舰,也拥有曾让美
国海军大伤脑筋的“看不见”的奥斯卡核潜艇。苏联的各式海军舰艇遍及世界各个
重要水域,成为美国海军最强力的竞争对手。
战后,苏联政府还成立了一支最新型的军队——战略火箭军。这是苏联军队中
技术含量最高、最年轻和最具打击力的兵种,它拥有3 个火箭集团军和3 个独立火
箭军。
此外,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的数百万军队构成给以苏军的有力补充,他们与苏
军一起,形成世界两大军事集团中的一方,足以与不友好的另一方进行对抗和战争。
苏联军队驻扎在西起易北河、东至朝鲜三八线的广大地区,成为欧洲以至世界上一
支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
战争扩大了苏联的版图,也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在按照雅尔塔体系重新划
分的欧洲政治版图上,苏联的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公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爱沙尼
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加入苏联,波兰东部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并入苏联,罗
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并入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的外喀尔巴阡并入苏联,
德国的东普鲁士领土的三分之一并入苏联。从19M 年8 月到1945年5 月苏联红军相
继解放了中东欧地区的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南斯拉夫、波兰等国,苏联“老大哥”成为东欧国家的“大救星”。战争结束后,
在苏联军队的“保护”下,这些国家都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在地缘政治上加
入了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营垒。
早在沙皇俄国时期,东欧地区就是沙皇政府与西欧强国争夺的焦点所在。东欧
是拿破仑大军挥师东进和德国法西斯军队“闪击”苏联的通道。在战后特殊的国际
环境下,东欧就变成了苏联的前院,是苏联与美国之间的缓冲地带,是斯大林多次
强调的苏联“安全带”。
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这块特殊的地区上诞生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
但是从根本上斯大林对这些国家是不信任的。
斯大林在1946年曾经说过:“不要忘记以下的情况。德国入侵入苏联,是经过
芬兰、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德国人之所以能够经过这些国家侵
入苏联,是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当时存在着敌视苏联的政府。……苏联为了保证自
己将来的安全,力求在这些国家内能有对于苏联抱善意态度的政府。”苏联国家利
益要求在东欧地区建立一条北起波罗的海、南达亚德里亚海的“安全带”,要求确
保苏联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1947年,斯大林写信给波兰工人党第一书记哥穆尔卡,要求他出面发起召开欧
洲一些共产党和工人党组织的会议,目的在于加强苏联与东欧各国共产党的关系。
1947年9 月,苏联、波兰、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
克以及法国和意大利等9 国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在波兰西里西亚的什克拉尔斯
卡——波伦巴的小温泉场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指出世
界已分裂为两大对立阵营,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的民
主阵营。宣言指出帝国主义阵营及其主导力量美国,为建立世界霸权和消灭民主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