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沙皇就是“所有恶人中最凶恶的一个”,从而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18世纪的
俄国社会政治制度。拉吉舍夫寓言:“被压在沉重枷锁下的奴隶们一旦绝望得暴怒
起来,便会用妨碍他们自由的镣铐击碎……灭绝人性的老爷们的头颅,用老爷们的
鲜血染红田野!国家会因此而失掉什么呢?奴隶们中间很快就会出现伟大的人物来
代替被击倒的家伙;但这批伟人将……抛弃那种压迫别人的权利。这并不是梦想,
视线已透过时间的厚密帷幕,尽管这帷幕还遮蔽着我们展望未来的目光;我们向前
看透了整整一百年。”在他的《自由颂》中,他纵情沤歌了他所向往的自由。他把
自由称为“上天恩赐的幸福礼品,一切伟大事业的源泉”:“请允许一个奴隶来把
你歌颂,快把你的激情来燃烧我的心胸,使出你雷霆万钧的力气奋起一击,将黑暗
的奴隶制化为光明!”
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在俄罗斯人的文化心理上打下深刻的烙印。俄
罗斯人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压迫和争取民主自由的光荣斗争传统,但也有逆来顺受的
一方面。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勒罗亚·博里厄说过,俄罗斯士兵是“全欧洲最坚韧
的”,他们的“忍苦耐劳的能力是西方国家从来没有见过的”,他们“越过南部的
大草原,奔驰至气尽力竭,数以万计的人要在途中倒毙时,还是没有反抗,没有怨
言和悲叹……而俄国人在本质上却是全世界最不好战的。”
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大雷雨》中塑造了一位追求自由、追求个人幸福的女
性——卡捷琳娜。卡捷琳娜感情丰富,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生活。婚前,她在
母亲的抚爱下生活得无忧无虑,伏尔加河畔优美的自然环境陶冶了她纯朴善良、富
于幻想和虔信上帝的心灵。婚后,她来到一个偏僻闭塞的小镇。小镇的生活落后愚
昧,死气沉沉。她的婆婆伪善、专横、刚愎自用,死守着宗法制的旧风俗和旧礼教,
百般折磨和凌辱卡捷琳娜。卡捷琳娜的丈夫软弱可怜,对母亲惟命是从。在这个令
人窒息的“黑暗王国”中,卡捷琳娜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没有知心的亲人,精神上
极为痛苦和压抑。她曾经指望克制自己,用善良的行为来换取婆婆对她人格的尊重,
但是她的希望落空了。就在这时她遇到了朴实的青年鲍里斯,一种不可遏制的对自
由、对幸福的热望进发了出来,她与鲍里斯热烈地相爱了。在小姑瓦尔瓦拉的帮助
下,她与鲍里斯经常幽会。卡捷琳娜激动地对瓦尔瓦拉说:“我要重新开始生活。
我要是不愿意在这里生活的话,哪怕是把我砍碎,我也是不干的。”然而鲍里斯并
不是一个值得卡捷琳娜所爱的强者,他性格懦怯、意志薄弱,根本没有帮助卡捷琳
娜获得自由幸福的新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在叔父的威逼下他屈服了,他抛开了卡捷
琳娜,独自远走他乡。卡捷琳娜的幻想破灭了,她不愿再忍受婆家的凌辱,但内心
又受到宗教意识和宗法道德的谴责。于是,在有一天大雷雨来临之时,她当众承认
自己不忠于丈夫,而后就投身于伏尔加河之中,以死来摆脱长期的精神折磨。卡捷
琳娜的死是对“黑暗王国”、对专制制度的一种反抗,是对自由的追求无法实现时
的一种反抗。卡捷琳娜渴望自由,并努力追求自由,但她的性格中有软弱的一面,
对个人的权利认识不足,她在冲破旧礼教的束缚时常有疑惧,感到自己在上帝面前
有罪。
契河夫笔下的万尼亚舅舅(戏剧《万尼亚舅舅》主人公)也是一个性格具有两
面性的小人物,他的性格中突出的一面是软弱的一面,是奴性性格。像当时的许多
普通人一样,万尼亚舅舅也只知道拼命埋头苦干,他们只知劳动、工作,至于为谁
而干、劳动的目的是什么却一无所知。谢列布里雅科夫教授是万尼亚舅舅的姐夫,
在剧中,他是一个不学无术、徒有虚名的人,但万尼亚舅舅一家人却像崇拜偶像一
样地崇拜他,把他视为一个伟大的学者、思想家和精神领袖。为了已故姐姐,为了
教授能在彼得堡过得舒适,万尼亚舅舅和外甥女索尼亚毫无怨言地工作着;为了偿
还父亲买庄园时期欠下的25000 卢布,万尼亚舅舅“像牛马一样”地工作了10年;
他替教授经营着庄园,整整25年像一个最廉洁的管家似的,把庄园的所有进款都给
了谢列布里雅科夫,而教授每年给他的薪俸只有可怜的500 卢布。在庄园里,万尼
亚舅舅和母亲、外甥女像老鼠似的,一直关了25年,他们一天到晚谈论的只有教授
和教授从事的工作;他们崇拜教授,为他抄稿件、译书、找资料,一心一意地为他
服务。他们没有自己真正的生活目的,只是盲目地为教授活着。当万尼亚舅舅听到
教授要出卖庄园时,他终于反抗了。他震惊,他愤怒与教授正面冲突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