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没有将宗教思想带进这种斗争。”在“路标派”看来,只图一时之快的激进知识
分子不是及时地体察已经迫近的政治危机,因为沙皇政府已经准备采取行动了,及
时向人民作解释和教育工作,而是最大限度地把自己和人民体内的破坏基因和野兽
本能释放出来了。究竟是“谁之错”,答案是明确的,这个责任应由无法自禁和无
法使人民感知的激进主义知识分子来承担。
“路标派”也分析了俄国知识分子行为和言语失范的思想根源:一个来自于俄
罗斯文化的土壤,另一个是不能正确对待外来的思想。强调知识分子继承了俄罗斯
文化和俄罗斯民族中消极的和极端主义的东西,知识分子体内也有一种破坏的本能,
因此在政治运动中知识分子并不见得比人民高明到哪里去了。另外,他们认为俄国
知识分子不能很好对待外来的东西。布氏认为只有人是上帝的奴仆,而马克思主义
过分强调人的作用,把人当成神。《路标》文集认真思考知识分子的出路,在文集
中反映出了他们热情地呼唤“新人”的思想。这也是19世纪俄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个
主题。知识分子中的“新人”是他们共同期待的,这个“新人”应该是挣脱了一切
名利思想,怀有强烈的宗教普世感情,真正将人民的愿望放在第一位,宽容地对待
人民、对待国家、对待政府,同时要坚持自己既定的目标而不为任何政治压力和风
潮所左右,及时地向人民和政府发出建议、劝告和警告的人。
《路标》文集的出版是俄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立即在俄国思想文
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立即吸引了知识界各个派别,包括艺术家和作家,包括从
极左到极右的政治团体和个人的广泛讨论。这其中包括活跃在另一条战线上的无产
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和大文豪托尔斯泰。托翁认为这个文集的主题思想基本上是消
极和否定性的,在文集中没有创造性地回答俄国人民关心的问题——“怎么办?”
时隔83年后的1991年,当苏联的社会发展再次走到关键时刻时,人们又想起了
《路标》,莫斯科“真理”出版社将《路标》出版。编辑者在前言中写道:“1909
年3 月初,在莫斯科和彼得堡书店的书架上出现了一本很薄的文集《路标》,任何
人都未能预见,这本书的命运的变化竟是那么的不平凡……”
时隔gi年后的1998年,当俄罗斯的巨轮再遇险风浪阻的时刻,在《路标》文集
出版90周年之际,在当年的12月,在叶卡捷琳堡召开了全俄性的大型学术会议,并
出版了题为《20世纪历史中的俄国知识分子:无法结束的争论——纪念《路标》文
集出版90周年》的论文集,共收集论文150 余篇。会议的组织者、俄罗斯当代历史
学家马斯拉科夫在该书序言《俄罗斯知识分子:历史和现实》中写道:“对俄国知
识分子历史的研究永远是最重要的研究任务,永远在祖国历史学中占据显著位置。
这合乎历史的规律,即俄国知识分子在俄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社会中发挥特殊
作用,俄国知识分子在历史的大转折和面临道路选择时刻发挥着重大作用。20世纪
末21世纪初是一个复杂和充满希望的时期,俄罗斯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面临第三
个千年的大门槛,社会将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向?国家将变成什么样?等待它的是
经济的强大和政治的稳定,还是新的混乱和崩溃?这个问题困扰着俄国最优秀的知
识分子。他们不仅仅是历史的客体,而且是历史进程的主体。现在与未来的俄罗斯
都依赖于的他们的世界观、精神趋向、公民地位和政治意志。”
第七章 称雄与折羽:俄罗斯军事盛衰之谜
1940年,当阿道夫·希特勒决心要把苏联作为政治和军事因素从欧洲清除掉的
时候,他曾设想在一次为期10周的夏季决战中将它一举灭亡。这场决战,从欧洲迅
即蔓延为世界大战,成为战争史上最凶残、最野蛮的一幕。但是,希特勒的军队在
莫斯科,在列宁格勒,在库尔斯克,在俄国全境,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英
国历史学家艾伯特·西顿。
近代以来,俄罗斯称雄于世界,沙皇俄国的军队足迹踏遍欧亚,最终成就了一
个横跨欧洲和亚洲的庞大帝国。在北方大战、俄上战争、拿破仑战争、第一次世界
大战中,都能看到“双头鹰”的军旗在舞动。
现代以来,苏联红军的英名是盖世无双的,它抵抗了武装到牙齿的德国法西斯
军队,将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化作泡影。在与美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和对
抗中,苏联的军事实力一度与前者平起平坐。
光荣的背后隐藏着阴影,胜利的背后伴随着危机。不可一世的沙皇军队在克里
木战争中一败涂地,在日俄战争中第一次被“黄种人”打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更是兵败如山倒。盛名之下的苏联军队在柏林危机、古巴危机中不知所措,在阿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