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部门管理为主,兼顾地区利益。
新经济体制实行的是一种集约化的发展方针,抓住了企业这个中心环节,增强
了经济手段的作用。企业自主权有所扩大,并注意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
结合。在改革初期,收效比较明显,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改善。苏联“九五计划”
期间,经济增长率达6 。4 %。与美国相比,苏联国民收人占美国的百分比由1950
年的31%上升到1970年的65%,工业总产值占美国的百分比由1950年的30%上升到
1970年的80%。
勃列日涅夫时期,人民无论是名义工资还是实际工资都上涨了,不仅肉、奶、
蛋、鱼、面包、瓜果、蔬菜等消费量,甚至电视、手表。照相机、电冰箱、洗衣机、
吸尘器、自行车、摩托车、小型汽车等高档、长效消费品也“飞人寻常百姓家”;
这一时期,苏联社会物价长期稳定,房租、交通费较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显而
易见的。可谓安定富足,国泰民安。
但在成就面前,苏联领导人惯有的过于自信和骄傲自满的毛病再度爆发。1967
年,勃列日涅夫在庆祝十月革命的报告中正式宣称:苏联建成了“发达社会主义社
会”;1970年纪念列宁诞辰100 周年的大会上,他又重申了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
社会主义”这一论点。后来在许多场合勃列日涅夫多次讲到这一点。应勃列日涅夫
的要求,1977年苏联宪法载入了这一点,称“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通往共产主义道路上一个合乎规律的阶段。”事实上,这
样的思想也是一种超越阶段的想法,苏联的发展状况离“发达的社会主义”还很远。
一位西方观察家说:“勃列日涅夫时代压倒一切的特点,是这个国家社会政治
上的稳定。”在这种稳定背后,悄然出现的却是苏联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停滞。
对于苏联来说,70年代是改革旧体制的最好时机。前期的改革有了一定的成效,
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从国际上来看,东西方之间的“缓和”渐入佳境。法国,德
国与苏联暗传秋波已久,美国也迫于局势,显示了愿意“修好”的姿态。有利的国
际条件,使苏联可以不必再像以前那样关起门来搞建设,与世界经济的脱节。可以
更方便地获得西方的技术与资金,为国内的建设服务。而且,高度集中的、斯大林
式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到这个时候已经完全成熟,并且发挥完了它的历史作用,开
始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检桔。新经济体制则己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来经济管理体
制存在的弊病,部分地调整了苏联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不适合生产力发展
的某些环节润而符合苏联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
的发展。这正如1975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总理)柯西金宣布的:苏联在最近十年
获得的成就相当于前40年的总和。但勃列日涅夫集团没有利用这一有利形势,抓住
时机进一步对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相反,把稳定看成了目的,提出压倒一切
的是稳定,并把维持现状看作实现稳定的手段,从而使固有的因循守旧观念和教条
思想不断发展。所有要求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的呼声都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国家的颠
覆行动和对党的挑战而遭到无情的镇压。直到经济增长的势头渐趋减弱,甚至出现
某种倒退,苏联进入了一个相对停滞的阶段。
政治体制僵化,权力不断集中。联盟的部级单位后来达到了160 个,被看作是
法律的各行政部门的大小命令法规达到以20多万种,一千多万条,可以说差不多小
便的动作也有规定了。行政命令体制的加强,缺乏民主监督的机制,必然令国家机
构臃肿和官僚作风大增。到1985年,苏联部长会议的正副部长领导干部达到800 多
人,一件普通文件的审批,经常要几个星期,甚至一二个月。
同时,苏共党内风气的败坏和各级官员的种种腐败事件广为流行,贪污受贿、
任人唯亲、盗窃国库等毒素迅速蔓延,不仅党内高官涉嫌腐败,就连勃列日涅夫的
家人和他本人也都身陷其中。例如,谢洛科夫在当内务部长的17年间,实际上将内
务部第一大型国家别墅和曾作为内务部迎宾馆的第八国家别墅据为己有。他还在赫
尔岑大街24号占有一套很大的公寓。这两座国家别墅和公寓里,存放着谢洛科夫及
其家人的大量私人财物。在其中的一个别墅里,光地毯就一张叠一张地堆放了7 层;
而俄罗斯著名画家的油画都放在了床底下。身为内务部第一副部长的丘尔巴诺夫一
勃列日涅夫的驸马爷,在几年的时间里,贪污受贿达654200卢布,约合美元105万。
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前期,苏联借着新经济体制改革之强劲春风,似乎“一飞冲
天”。然而坐失改革良机却使它瞬间又落下。1980年“勃列日涅夫”号火车正式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