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制度才有可能保存下来。因此,政府大力推行保护政策,并在经济现代化前期
(1910年前)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这在自由派贵族官僚谢·尤·维特担任财政大
臣期间(1893年- 1903年)所执行的经济政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第二,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对于促进俄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俄国属晚发现代化国家,又地处欧洲,可以充分利用英、法、美等国的资金和技术,
利用其现代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但是由于俄国经济长期落后,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的过程中,过多过重地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技术的资助,故而妨碍了俄国经济的长远
发展。
第三,经济现代化发展严重失衡。先进的工业都市与落后的偏远乡村并存,技
术资金密集的重工业与严重欠缺的轻工业并存。
俄国政治现代化始于20世纪初,是经济现代化对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提出
的必然要求。政治现代化的核心是民主化。在俄国这样有着三百多年专制制度统治
历史的国家中政治现代化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俄国政治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就是以
资产阶级民主取代封建专制统治,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专制制度是一种向上的统治体制,其特点是国家最高权力及国家本身完全属于
君主,宫廷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君主所拥有的权力不受任何法律限制,不受任
何政治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监督。俄国专制制度起源于16世纪中期,形成于18世纪初
彼得一世统治时期,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完成了由等级代表君主制向专制君主制的
过渡,将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大权集于一身。后经叶卡特琳娜M 世统治时期,
专制制度得以加强,并达到鼎盛。3 个多世纪以来专制制度维持了绝对统治,从18
世纪中期起就失去了它的积极意义,开始阻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因此,俄国社
会发展的客观条件,就在客观上要求在政治上获得权力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彻底
铲除全部等级和君主制。
进入20世纪后,俄国国内的政治局势和阶级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新的社会力
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产生并逐渐趋向成熟。马克思
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基
本规律。因此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与陈腐的上层建筑——封建专制制度
发生激烈的冲突。身处“第三等级”地位的资产阶级在经济地位提高后必然要求民
主权利,要求参与国家管理。而身受多重压迫的俄国无产阶级伴随其队伍的壮大,
其政治觉悟也日益提高,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把彻底推翻专制统治和实现社
会主义革命作为奋斗目标。1904年的日俄战争加剧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危机,加速革
命高潮的到来,使俄国各阶级要求变革的愿望迅速增长。1905年爆发了俄国历史上
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历史趋势下,沙皇政府顺乎历史潮流,实行部分改革,
对专制制度进行微小调整,以延缓自身的灭亡。
但是,俄国的政治现代化从其起步之初,就显现了艰难曲折的迹象。沙皇政府
以微小的改革缓和了地主贵族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又血腥镇压了无产阶级革命。
1907年一1911年又开始了俄国历史上的政治黑暗时期——斯托雷平反对统治时期,
地主贵族阶级的反动势力和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卷土重来。俄国资产阶级由于天生
的软弱和政治上的不成熟,不能积极领导并完成政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俄国政治
现代化发展陷入严重困境之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俄国经济现代化先行的原因在于:封建势力相对强大,新
兴力量相对弱小。俄国是一个有着漫长的专制制度统治历史的国家,地主贵族长期
把持政权,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尽管到19世纪中期,农奴制度发生严重危机,专制
制度也显现危机迹象,但封建势力仍是相对强大的。当时的俄国社会还没有产生出
新的阶级力量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与地主贵族阶级抗衡,去争取俄国经济和政
治的进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是19世纪70、80年代之后,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
而产生的,而且在20世纪前都未达到成熟程度,未来的俄国现代化主力军仍在集结。
俄国是现代化道路上的后来者,在这种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基本上都体现出一
个突出特点:就是政府和国家机制在现代化过程中,特别是现代化前期一般都发挥
重要作用。即这类国家的现代化是在缺乏现代性因素充分积累的情况下,强行启动
的,都面临着条件与基础的缺乏的问题,只有通过国家机器的力量,才能有效地解
决现代化前期由于社会变革和经济解体而造成的普遍问题。沙皇政府则迫切需要靠
发展经济现代化巩固自身统治,正如财政大臣维特所言:“建立自己的工业,这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